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 二三事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离不开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

对各层功能与任务的了解就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其二者的区别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其中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就是各层功能中 两个易混淆的概念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解决的是发送方接收方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它是一个端到端(点对点)的问题。

  • 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解决的是整个网络(如路由器、链路)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深度解释一下就是:

流量控制是由接收方控制收发速度的,具体而言,在TCP中的实现机制就是,接收方会在ACK确认报文中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窗口大小,发送方则会根据这个接收窗口的大小调整发送的数据量,保证不出现超额现象,从而避免了丢包,重传等浪费。

形象点说,流量控制就是有1个人丢大饼,另一个人接大饼,丢的人速度太快了,接的人就会说“哎呀你慢点!!!”,避免饼被丢地上

拥塞控制呢,有关网络的承载能力,是一种机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导致路由器或者链路过载,出现网络拥塞。同样在TCP中,通过拥塞窗口,慢开始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快恢复等手段协调全局。这里是由发送方驱动,它会根据网络反馈调整速度。

拥塞就好比堵车,网络就像一个共享的公路系统。如果所有车辆(数据包)同时涌入一条公路(网络链路),就会造成拥堵(路由器缓冲区爆满),导致所有车辆的通行速度都变慢(网络延迟增加),甚至发生交通事故(数据包被丢弃)。

了解以上内容便可以知道,拥塞控制只会出现在网络层(OSI)/ 网际层(TCP/IP)。因为它与路由器有关系

而流量控制在OSI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都有,却只在TCP/IP模型的传输层有

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TCP/IP模型的网际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答案就牵扯到了这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

TCP/IP模型的设计思想是 “傻网络,智能终端” ,主张网络内部(核心设备,如路由器)应该保持简单和“愚蠢”,只负责尽可能高效地转发数据包(“尽力而为”,Best-Effort Delivery)。而复杂的智能功能(如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应该放在网络的边缘,即通信的终端主机上。

类比邮政系统。邮局(网际层)只负责尽最大努力分拣和投递信件,它不关心信的内容、也不保证一定送到(尽管大多数时候可以)。保证可靠送达(如挂号信、要求回执)是寄信人和收信人(传输层)之间需要协商和负责的事情。

所以这个功能就交由传输层实现,省去网际层的麻烦。

http://www.xdnf.cn/news/1354519.html

相关文章:

  • docker的基础配置
  • redis----hash类型详解
  • Python的标准库之时间库(小白五分钟从入门到精通)
  • 终端复用工具 tmux 的使用方式与推荐配置
  • Autosar CAN开发06(CAN通讯开发需求-CAN矩阵)
  • AI+预测3D新模型百十个定位预测+胆码预测+去和尾2025年8月23日第168弹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态与多模态的概念
  • 使用 AD 帐户从 ASP.NET 8 容器登录 SQL Server 的 Kerberos Sidecar
  • uniapp对接一键登录
  • FL Studio Win版.exe安装教程(直接安装版/详细步骤/附安装包下载)
  • 全面解析主流AI模型:功能对比与应用推荐
  • 离线优先与冲突解决:ABP vNext + PWA 的边缘同步
  • AI实现超级客户端打印 支持APP 网页 小程序 调用本地客户端打印
  • 可视化-模块1-HTML-02
  • week4-[循环结构]生日悖论-new
  • Dubbo vs Feign
  • Python 学习(十六) 下一代 Python 包管理工具:UV
  • More Effective C++ 条款04:非必要不提供默认构造函数
  • Day58 Java面向对象13 instanceof 和 类型转换
  • OCR、文档解析工具合集(下)
  • Text2API与Text2SQL深度对比:自然语言驱动的数据交互革命
  • 【51单片机】【protues仿真】基于51单片机冰箱系统
  • 嘉立创EDA快捷键汇总
  • 每日一题8.23
  • Windows应急响应一般思路(三)
  • 从词源和输出生成等角度详细解析PHP中常用文件操作类函数
  • BEVDet/BEVDet4D
  • 【40页PPT】数据安全动态数据脱敏解决方案(附下载方式)
  • LeetCode 分类刷题:2529.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最大计数
  • 【大语言模型 16】Transformer三种架构深度对比:选择最适合你的模型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