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TM32HAL 快速入门(十六):UART 协议 —— 异步串行通信的底层逻辑

大家好,这里是 Hello_Embed。在前几篇中,我们通过环形缓冲区解决了按键数据丢失问题,而在嵌入式系统中,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如单片机与电脑、传感器的通信)同样至关重要。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最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之一,广泛应用于调试、数据传输等场景。本篇将从 “同步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入手,详解 UART 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格式及关键概念,为下一篇 “UART 硬件结构与编程” 打基础。

一、数据传输的两种基本方式

在讲解 UART 之前,我们先明确 “同步传输” 与 “异步传输” 的核心区别 —— 这是理解 UART(异步协议)的基础。

1. 同步传输
  • 特点:同时发送两种信号 ——时钟信号(用于同步)和数据信号(实际传输的数据)。
  • 原理:发送方通过时钟信号的上升沿 / 下降沿通知接收方 “即将传输数据”,双方严格按照时钟节拍同步收发。
  • 类比:就像和朋友约定 “每天下午 3 点准时视频”,到点后直接开始交流,无需额外确认 “是否准备好”。
2. 异步传输
  • 特点:仅发送数据信号,通过信号本身的 “起始标识” 和 “时长约定” 实现同步。
  • 原理:数据信号中包含起始位(标记传输开始)、数据位(实际数据)和停止位(标记传输结束),收发双方需提前约定信号时长(如波特率)。
  • 类比:就像打电话 —— 先拨号码(起始标识),对方接起后开始说话(数据),说完挂电话(停止标识),双方无需提前约定 “几点开始”,但需听懂同一种语言(约定规则)。
  • 实例:红外遥控器协议 —— 接收端检测到 “9ms 低电平 + 4.5ms 高电平” 时,判定为传输开始;逻辑 1 定义为 “0.56ms 低电平 + 1.69ms 高电平”,逻辑 0 定义为 “0.56ms 低电平 + 0.56ms 高电平”。
对比项同步传输异步传输
信号线需时钟线 + 数据线仅需数据线
速率由时钟信号频率决定(可动态调整)收发双方需提前约定(固定波特率)
抗干扰能力强(时钟同步可修正偏差)弱(依赖信号时长,偏差易导致错误)
适用场景高速、短距离(如 SPI、IIC)中低速、长距离(如 UART、红外)
二、UART 协议:异步串行通信的典型实现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异步传输的典型应用,通过单条数据线实现双向通信,其核心是 “约定数据格式和传输速率”,示意图如下:
请添加图片描述

1. 通信方式:全双工

UART 支持全双工通信,即发送数据(TX)和接收数据(RX)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三种通信方式的对比如下:
要使用串口传输数据,则需要明白其底层工作逻辑,我们以下图为例:

通信方式核心特点数据流向典型场景
全双工同时收发,无冲突双向并行(TX/RX 独立)电话通话、视频会议、以太网通信
半双工可双向传输,但同一时间只能单向双向交替(共用一根线)对讲机、RS485 半双工模式(共用一根线)
单工只能单向传输(固定发送或接收)单向固定广播、红外遥控器(仅发送)、打印机(仅接收)
2. 波特率:传输速率的度量

波特率(Baud Rate)是 UART 的核心参数,定义为 “每秒传输的信号状态数(波特)”。在多数场景中,1 个状态对应 1 位数据,因此波特率等价于 “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it/s)”。

  • 例:波特率 115200 表示 “每秒传输 115200 位数据”,传输 1 位数据的时间为 1/115200 ≈ 8.68μs
3. 数据传输格式:从起始到停止

UART 传输 1 字节(8 位)数据的完整格式如下(以传输字符‘A’为例):

  1. 起始位:1 位,低电平(默认状态为高电平,拉低表示传输开始);
  2. 数据位:8 位,传输实际数据(‘A’的 ASCII 码为 0x41,二进制01000001);
  3. 校验位(可选):1 位,用于简单错误检测(奇校验 / 偶校验);
  4. 停止位:1 位、1.5 位或 2 位,高电平(表示传输结束,给接收方缓冲时间)。
  • 传输 1 字节的总位数:1(起始)+8(数据)+1(停止)=10 位(无校验位时),总耗时 10/115200 ≈ 86.8μs
    请添加图片描述
4. 接收方的采样与同步

接收方如何准确识别每一位数据?以波特率 115200 为例:

  • 检测到 “起始位”(低电平)后,等待 1.5 个比特时间(1.5×8.68μs ≈ 13μs),此时处于第 1 位数据的中间位置(采样最稳定);
  • 此后每间隔 1 个比特时间采样一次,依次获取 8 位数据;
  • 最后检测到 “停止位”(高电平),完成一次传输。
    请添加图片描述
5. 容错机制:抗干扰的采样策略

为应对信号抖动,UART 接收端采用 “多次采样” 策略(以 16 次采样为例):

  • 起始位校验:需满足 3 个条件 —— 前 2 次采样为低电平、中间 3 次(8/9/10)为低电平、最后 2 次为低电平,才认定为有效起始位;
  • 数据位校验:中间 3 次采样(8/9/10)中,若 2 次为 0 则判定为 0,2 次为 1 则判定为 1。
6. 校验位:简单的错误检测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偶然错误,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

  • 奇校验:数据位中 “1” 的个数为奇数(包括校验位);
  • 偶校验:数据位中 “1” 的个数为偶数(包括校验位)。
  • 例:传输‘A’(二进制01000001,含 2 个 1):
    • 奇校验:校验位需为 1(总个数 3,奇数);
    • 偶校验:校验位需为 0(总个数 2,偶数)。
三、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区别
  • 波特率:每秒传输的 “信号状态数”(波形变化次数);
  • 比特率:每秒传输的 “有效数据位数”(bit/s)。
    多数情况下,1 个信号状态对应 1 位数据,因此波特率 = 比特率(如 UART)。
    特殊场景:若 1 个信号状态表示 2 位数据(如 00.7V=00,0.81.5V=01),则比特率 = 波特率 ×2(例:2ms 传输 2 个状态,对应 4 位数据,波特率 = 500 波特,比特率 = 1000bit/s)。
结尾

UART 协议通过 “异步传输 + 约定格式” 实现了简单可靠的串行通信,其核心是波特率同步和数据帧格式。下一篇我们将聚焦 STM32 的 UART 硬件结构,学习如何通过 CubeMX 配置 UART,并结合环形缓冲区实现高效的串口数据收发。
Hello_Embed 继续带你从协议原理到硬件实战,掌握嵌入式通信的核心技能,敬请期待~

http://www.xdnf.cn/news/1431775.html

相关文章:

  • PyTorch 训练随机卡死复盘:DataLoader × OpenCV 多进程死锁,三步定位与彻底修复
  • 【lucene】advanceshallow就是遍历跳表的,可以看作是跳表的遍历器
  • vscode下leetcode插件cookie登录
  • MySQL进阶知识梳理
  • 如何用c来编写一个判断闰年平年的微程序呢
  • 静态网站生成利器 Eleventy
  • 大文件稳定上传:Spring Boot + MinIO 断点续传实践
  • leetcode算法刷题的第二十四天
  • 网络数据包是怎么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进行传输的?
  • 【Go语言并发编程:Goroutine调度原理】
  • Flink - 基础学习(1)-三种时间语义
  • PDF翻译怎么弄?一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 线扫相机搭配显微镜:解锁微观世界的 “全景高清” 观察模式
  • go 语言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如何处理
  • C#实现与西门子S7-1200_1500 PLC通信
  • 【一张图看懂Kafka消息队列架构】
  • AI 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困境:个性化教学与数据隐私的平衡之道
  • 278-基于Django的协同过滤旅游推荐系统
  • 多个大体积PDF文件怎么按数量批量拆分成多个单独文件
  • sed相关知识
  • 国行 iPhone17 会支持 eSIM 吗?最新爆料与区别解读
  •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苏州站连唱三晚 万人狂欢共度浪漫七夕
  • 便携式显示器怎么选?:6大关键指标全解析
  • Windows 命令行:父目录与子目录
  • 科研绘图(二):R 语言实现小鼠脑图谱 3D 渲染,附完整代码与数据获取指南
  • 【Datawhale之Happy-LLM】3种常见的decoder-only模型——Github最火大模型原理与实践教程task07
  • C++的演化历史
  • C语言精选100道编程题(附有图解和源码)
  • B2B营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 PyTorch实战——GoogLeNet与Inception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