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对“业务对象”是怎样定义与应用的?
华为业务对象的定义
华为业务对象是指在业务领域中具有战略价值的核心人、事、物,通过标准化定义构建业务语言与IT系统之间的语义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
-
界定变革项目涉及的信息边界与关键要素
-
建立统一的信息定义标准与关联关系
-
为数据架构设计提供基础语义支撑
在《华为数据之道》一书中,业务对象的定义如下:
业务对象是业务领域中承载关键信息的人、事、物实体,具有双重属性特征:
(一)实体存在性
业务对象需同时满足物理实体与逻辑概念的双重属性:
-
物理维度:具有时空属性的可感知实体(如设备、人员)
-
逻辑维度:具备明确内涵与外延的业务概念(如客户、订单)
(二)信息载体属性
作为企业信息流转的核心载体,业务对象通过标准化文档体系实现信息固化,华为将其统称为"表证单书"。该体系涵盖:
-
业务流程中的状态记录表单
-
决策支持的数据统计报表
-
权责划分的证明类文件
-
操作规范的指导手册
该体系通过结构化模板确保信息传递的规范性、透明性与可追溯性,是华为实现业务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业务对象定义的四原则
华为建立的业务对象抽象方法论包含四大核心原则:
-
战略必要性:必须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
唯一标识性:具备全局唯一标识符(如客户编码、设备序列号)
-
独立完整性:保持语义独立且具备完整属性描述
-
实例化能力:支持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业务实例的映射
业务对象架构定位
关于业务对象的架构归属存在行业认知差异:
TOGAF 10框架:未明确使用"业务对象"术语,相关概念体现在"业务信息"要素中,归属于业务架构(Business Architecture)范畴
华为方法论:将业务对象定位为业务架构(BA)与数据架构(DA)的关键衔接点,是实现三架构(BA/AA/TA)集成的重要载体。其架构定位呈现独特特征:
-
设计流程:业务对象设计完成后直接进入数据模型设计阶段(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
V模型映射:在华为V模型中明确归属于数据架构领域
-
跨域价值:同时承载业务语义与数据结构双重属性
这种定位差异源于华为对企业级架构的独特实践:通过业务对象实现从业务需求到数据实现的端到端贯通,构建业务语言与IT语言之间的转换枢纽。
推荐阅读>>
业务对象是个什么玩意?数字化转型的“原子单元”-企业架构中的“业务对象”:本质、定义、识别、解析与价值创造
BI与业务对象-华为流程与数字化中的关键要素
华为数据架构核心要素:基于业务对象进行设计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