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C++之list类的代码及其逻辑详解 (中)

接下来我会依照前面所说的一些接口以及list的结构来进行讲解。

1. list_node的结构

1.1 list_node结构体

list由于其结构为双向循环链表,所以我们在这里要这么初始化

  • _next:指向链表中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_prev:指向链表中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 _val:存储节点的值

list_node(const T& val = T()) 用于初始化节点,将 _next 和 _prev 指针默认设置为 nullptr,并将 _val 初始化为传入的值

struct list_node
{list_node<T>* _next;list_node<T>* _prev;T _val;list_node(const T& val = T()):_next(nullptr), _prev(nullptr), _val(val){}
};
  1. typedef list_node<T> Node;

    • list_node<T>(链表节点类型)简化定义为Node
    • 在类内部可以直接使用Node来表示链表节点类型,无需重复写list_node<T>
  2. typedef _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

    • 定义了普通迭代器类型iterator
    • 这里的_list_iterator应该是一个迭代器模板类,三个模板参数分别表示:
      • 存储的数据类型T
      • 迭代器解引用后返回的引用类型T&
      • 迭代器解引用后返回的指针类型T*
  3. typedef _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

    • 定义了常量迭代器类型const_iterator
    • 与普通迭代器的区别是,解引用后返回的是const类型的引用和指针
    • 用于对const list对象进行遍历,保证不能通过迭代器修改元素值
class list
{public: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_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typedef _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
};

1.2 list和list_node分离设计原因 

list_node结构体和list类分离设计,是一种典型的 "数据存储" 与 "逻辑管理" 分离的思想。

1. 职责分离,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 list_node结构体:仅负责存储单个节点的数据连接关系(前驱_prev、后继_next指针),它的职责非常单一 —— 就是作为链表的 "最小数据单元"。
  • list:负责管理整个链表的逻辑,包括节点的创建 / 销毁、插入 / 删除、遍历、容量管理等操作。它不直接存储数据,而是通过操作list_node对象来实现链表的整体功能。

这种分离让代码更清晰:节点只关心自身数据和连接,链表类只关心整体逻辑,便于维护和扩展。

2. 封装性更好,隐藏实现细节
  • list_node通常是list类的内部私有类型(或通过typedef限定在类内部使用),外部用户不需要知道节点的具体结构(比如_prev_next指针的存在)。
  • 用户只需通过list类提供的接口(如push_backerase、迭代器等)操作链表,无需直接接触节点,避免了误操作节点指针导致的内存问题(如野指针、内存泄漏)。
3. 便于迭代器设计和容器适配
  • 链表的迭代器需要通过节点的_next/_prev指针实现遍历,将节点封装为list_node后,迭代器可以统一通过节点指针操作,无需关心具体数据类型。
  • 符合 STL 容器的设计规范:STL 中所有容器都需要将 "元素存储" 和 "容器管理" 分离,这样才能统一迭代器接口。
  • list_node可以被视为一个通用的 "双向节点模板",如果未来需要实现其他基于双向节点的结构(如循环链表、队列等),可以复用list_node的设计。
  • 当需要扩展链表功能时,只需修改list类的管理逻辑,无需改动list_node的结构。

2. list迭代器

2.1 三个可变参数的原因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要设置三个,是因为在list的迭代器里面需要不同的类型。同时一个可变参数在一个类里面只会推导一次,所以我们在这里是需要是三个。

  • T:链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如 intstring 等)。
  • Ref:迭代器解引用后返回的引用类型(普通迭代器用 T&,常量迭代器用 const T&)。
  • Ptr:迭代器通过 -> 运算符返回的指针类型(普通迭代器用 T*,常量迭代器用 const T*)。
template<class T,class Ref,class Ptr>
struct _list_iterator{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_list_iterator<T, Ref, Ptr> self;Node* _node;};

2.2 构造函数

我们在这里又会有构造函数,是因为我们在list中实际上写了三个类,一个list_iterator,一个list_node和一个list,这三者构成了完整的list。

这个就是在给list的迭代器进行初始化。因为是通过节点去访问所以怎么写。

_list_iterator(Node* node):_node(node)
{}

2.3 operator*()

返回对元素的引用Ref),模拟指针的解引用操作(如 *p 获取指针指向的对象)。所以在这里要使用Ref。

Ref operator*()
{return _node->_val;
}

2.4 operator->() 

这边的Ptr更多是为了结构体这种设计的,简单来说这样设计就是为了先进入结构体然后再访问其内部成员。

那为什么要加&呢?这是因为operator要返回一个指针,然后我们通过这个指针来访问结构体的内部成员。

Ptr operator->()
{return &_node->_val;
}

2.5 前置++

因为是前置的,所以是先++再return。

self 是迭代器类型本身(_list_iterator<T, Ref, Ptr>),它是一个 “指向元素的迭代器”,负责管理节点指针、提供遍历能力。

self& operator++()
{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his;
}

2.6 后置++

这边()里面的int是特殊处理,是为了和前置++构成函数重载。

又因为是后置++,所以我们让迭代器向后走并返回走之前的值。

self operator++(int)
{self tmp(*this);_node = _node->next;return tmp;
}

2.7 前置--

因为是前置--,所以先返回上一个节点在return。

self& operator--()
{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his;
}

2.8 后置--

因为是后置--,所以先保存节点在--。

int是为了和前置--构成函数重载。

self operator--(int)
{self tmp(*this);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mp;
}

2.9 operator!=

这个加const是防止修改指向和被指向的内容。

因为是bool类型的,所以直接比较两个指针的地址值是否一样即可。

bool operator!=(const self& it) const
{return _node != it._node;
}

2.10 operator==

这个加const是防止修改指向和被指向的内容。

因为是bool类型的,所以直接比较两个指针的地址值是否一样即可。

bool operator==(const self& it) const
{return _node == it._node;
}
http://www.xdnf.cn/news/1350361.html

相关文章:

  • 构建真正自动化知识工作的AI代理
  • 随着威胁的加剧,地方政府难以保卫关键基础设施
  • Java项目:基于SpringBoot和Vue的图书个性化推荐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 以太坊智能合约地址派生方式:EOA、CREATE 和 CREATE2
  • C语言宏用法
  • Python 地理空间分析:核心库与学习路线图
  • ESP32应用——UDP组播/广播(ESP-IDF框架)
  • HarmonyOS 递归实战:文件夹文件统计案例解析
  • 配置npm国内源(包含主流npm镜像源地址)
  • 北极圈边缘生态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分析的全流程解析
  • 在github上通过dmca数字版权申诉侵权并删除侵权仓库
  • 【84页PPT】智慧方案某著名企业某集团协同OA整体解决方案(附下载方式)
  • IntelliJ IDEA 集成 ApiFox 操作与注解规范指南
  • C++ + Boost + MySQL 项目完整教程
  • mysql的mvcc
  • 如何用Redis作为消息队列
  • Science Robotics 通过人机交互强化学习进行精确而灵巧的机器人操作
  • Flink框架:算子链的介绍
  • iview admin 使用mock.js模拟数据
  • 01_Python的in运算符判断列表等是否包含特定元素
  • C语言初学者笔记【动态内存管理】
  • 深入探讨集成学习:Bagging与Boosting的核心原理与实践
  • 自然语言处理——05 Transformer架构和手写实现
  • 复杂街景误检率↓79%!陌讯动态融合算法在街道垃圾识别的边缘计算优化​​
  • Mysql之binlog日志说明及利用binlog日志恢复数据操作记录
  • 链表漫游指南:C++ 指针操作的艺术与实践
  • 蓝牙链路层状态机精解:从待机到连接的状态跃迁与功耗控制
  • 【大语言模型 15】因果掩码与注意力掩码实现:深度学习中的信息流控制艺术
  • Python本源诗话(我DeepSeek)
  • 企业视频库管理高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