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运行时数据区域
最近在准备面试,正把平时积累的笔记、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对核心原理的理解,以及高频业务场景的应对策略系统梳理一遍,既能加深记忆,也能让知识体系更扎实,供大家参考,欢迎讨论。
Java 虚拟机(JVM)在运行时会将内存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承担不同的职责和特性。主要包括:堆、元空间(方法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
。本文基于 JDK 8 进行说明。
1. 堆(Heap)
-
作用:存放对象实例和数组,是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也是
垃圾回收(GC)的主要区域
。- 新生代:Eden + Survivor1 + Survivor2
- 老年代:存放长期存活的对象
2. 方法区(Method Area / MetaSpace)
-
作用:存放已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
-
JDK 变化:
- JDK 1.8 及之后取消永久代(PermGen),改为 元空间(MetaSpace)。
-
注意:
- 类数量过多(比如 Spring 大量使用 CGLIB 或 JDK Proxy 动态生成代理类))可能导致 元空间溢出。
3. 虚拟机栈(JVM Stack)
-
特点:
-
线程私有,生命周期与线程一致。
-
栈帧(Stack Frame)存储方法执行的上下文:
- 局部变量表:存放方法参数和局部变量,底层为变量槽。
- 操作数栈:方法执行过程中入栈和出栈操作的临时区域。
- 动态链接:运行时将符号引用转为直接引用。
- 返回地址:记录方法调用返回位置。
-
-
异常:
- 栈深度超限 →
StackOverflowError
- 栈内存不足 →
OutOfMemoryError
- 栈深度超限 →
4.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
- 作用:服务于本地方法(Native 方法),类似虚拟机栈。
- 异常:同样可能抛出
StackOverflowError
或OutOfMemoryError
。
5. 程序计数器(PC Register)
-
作用:存放当前线程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特点:
- 线程私有,切换线程时能恢复执行位置。
- 内存空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