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U电源原理
一、介绍
PSU(Power Supply Unit,电源供应器)的核心原理是将市电(交流220V/110V)通过一系列电路转换、整流和稳压,输出电子设备(如电脑、服务器)所需的稳定低压直流电,为硬件(CPU、显卡、硬盘等)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
二、 核心功能与转换逻辑
PSU本质是一款“开关电源”(主流技术),核心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将市电的高压交流电(AC)转为低压直流电(DC)(适配硬件需求,如电脑需12V、5V、3.3V);二是通过稳压、滤波等手段,确保输出电压稳定、无杂波,避免硬件因电压波动损坏。
2. 工作流程(6步完成电力转换)
从市电输入到直流输出,PSU的核心工作步骤可分为以下6步,形成完整的“AC-DC转换链”:
1. 输入滤波(抗干扰)
市电中含有高频杂波(如电网干扰、其他电器辐射),通过EMI滤波器(电感、电容组成)滤除杂波,同时防止PSU自身的干扰反向传入电网,保证输入电压“干净”。
2. 整流(AC转高压DC)
通过整流桥(4个二极管组成)将交流电(正负交替)转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再经大容量电容滤波,输出约300V的高压直流电(适配220V市电)。
3. 功率因数校正(PFC)
这是提升电源效率和合规性的关键步骤。
- 作用:减少电网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避免电能浪费(若未校正,PSU实际消耗的电能远高于输出给硬件的电能)。
- 主流方案:主动式PFC(通过芯片控制开关管,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效率高);老式电源可能用被动式PFC(仅靠电感,效率较低)。
4. 逆变(高压DC转高频AC)
由PWM控制芯片(脉冲宽度调制芯片)驱动开关管(MOSFET),将300V高压直流电“斩波”为高频交流电(频率通常为50kHz-1MHz)。高频化能让后续的变压器体积更小(节省电源空间),同时提升转换效率。
5. 变压与二次整流(高频AC转低压DC)
- 变压:高频交流电通过高频变压器(核心部件),根据硬件需求降压(如将300V高频AC转为12V、5V、3.3V的高频AC)。
- 二次整流:通过输出整流管(如肖特基二极管)将降压后的高频交流电再次转为低压脉动直流电。
6. 稳压与滤波(输出纯净DC)
最后通过电容、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杂波,同时由反馈电路(如电压采样电阻)实时检测输出电压,将信号反馈给PWM芯片,动态调整开关管的开关频率,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在±5%的误差范围内(如12V输出稳定在11.4V-12.6V之间)。
三、 核心组成部件
- EMI滤波器:负责第一步“输入滤波”,抗干扰。
- 整流桥+滤波电容:负责第二步“整流”,将AC转为高压DC。
- PFC电路(电感+开关管+芯片):负责第三步“功率因数校正”,提升效率。
- PWM控制芯片+开关管:负责第四步“逆变”,驱动高频转换。
- 高频变压器:负责第五步“变压”,实现高压到低压的转换。
- 输出整流管+滤波电容/电感:负责第五、六步“二次整流+稳压滤波”,输出纯净低压DC。
- 保护电路:内置过压、过流、短路、过温保护,当输入电压异常或硬件短路时,立即切断输出,保护PSU和设备安全。
四、 核心特点
为何选择开关电源型PSU?
- 高效率:高频开关转换减少了能量损耗(效率通常为80%-95%,通过80PLUS认证的电源效率更高),远优于老式线性电源。
- 小体积:高频变压器体积远小于低频变压器,让PSU能适配电脑机箱等紧凑空间。
- 宽电压适配:多数主流PSU支持100V-240V宽幅输入,可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电网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