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门模块方案又兴起了
文章目录
- 前言
- 1.方案概述
- 1.1 功能需求
- 1.2 框图
- 2.供电和通信
- 2.1 理想二极管控制器
- 2.2 SBC
- 2.3 高边开关
- 3.门模块PCBA
- 3.1 后视镜
- 3.2 车窗和电动门
- 4.车锁控制PCBA
- 5.氛围灯PCBA
- 6.未来趋势
前言
最近接触了一些之前做门锁、门控、BCM的客户,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做一些门模块控制器的项目。按照之前的认知,在车身Zonal控制器流行之后,边缘节点的控制器会被Body ZCU集成,传统做边缘节点的客户,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电子研发团队,逐渐只需要提供结构件。但是和这些客户聊完之后,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有失偏颇。以门模块为例,很多车型还是会继续保留,主要的原因如下:
-
Body ZCU集成所有车身节点的功能,会导致部分区域的线束布局不合理,尤其是小电机部分,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机本体之间的线束会大大加长。
-
Body ZCU集成所有车身节点的控制功能,会导致售后维修成本大大增加。如果左前门的控制异常,按照Body ZCU的架构,需要更换整个Body ZCU控制器,如果是ZCU+门模块的架构,只需要更换门模块PCBA。
当然,Body ZCU也有好处,更符合SDV(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方便整车OTA。10Base-T1S的出现或许能将两种方案的优势都集成,这个文末再提。
1.方案概述
1.1 功能需求
上表是笔者整理的门模块需求列表以及推荐的芯片。其中:
-
门模块主要负责后视镜、车窗、车门、车锁的控制,以及对外的CAN、LIN通信。
-
车锁是否需要单独一个执行器,取决于车锁厂家的结构设计。
-
装在门内的氛围灯,有时是智能座舱直接给出LIN信号调度,有时经过门模块提供的CAN转LIN小网关进行调度。
1.2 框图
如上是常见的门模块的框图,主要的芯片和功能说明如下:
-
主控选用NXP的S32K312,主频120MHz,Flash为2M,支持功能安全ASIL-B和最高等级的信息安全。
-
如果是传统后视镜,选择6路半桥NSD8306,如果是无边框后视镜,需要两路最高10A电路的H桥,推荐NSD7315。后视镜加热推荐使用高边开关NSE35008(8mΩ内阻)。
-
车窗升降电机的电流在10-15A,电动门的电流在20A左右,推荐用一颗4路的预驱加外置MOS管驱动,4路预驱推荐NSD3604。如果客户有纹波防夹算法,可以使用NSD3604内置的差分运放。如果MCU算力有限,可以使用AB相霍尔,推荐MT73xx系列。电动门的电机一般都带霍尔,方便软件控制。
-
因为门模块带的电机负载较多,推荐在电池后端增加理想二极管做防反,推荐NSE14700。如果需要给门上的门锁执行器和氛围灯配电,推荐使用高边开关NSE35008。
-
为了门模块控制器的PCBA尽量小,推荐使用NSR9263这类集成芯片。
-
如果车锁需要单独的执行器,推荐KEAZN32加NSD7314/NSD7315。
-
如果门模块常见也需要做氛围灯,推荐纳芯微的集成芯片NSUC1500,支持LIN UDS Bootloader。
下文针对这些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
2.供电和通信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供电系统中的防反设计、配电方式以及CAN、LIN通信芯片的选型。
2.1 理想二极管控制器
因为门模块带的电机负载比较多,负载电流大,一般会在电池后级使用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加MOS管的方式进行防反保护。
纳芯微目前主推的的理想二极管控制器是NSE14700,主要的特色如下:
- 超宽输入:4V–60V稳态,瞬态可抗±65V。
- 超低功耗:待机电流和静态电流都很小,适合电池或长期待机的场景。
- 反接保护:电源正负极接反也能保护后级。
- 低压差:在正向调制模式下,NMOS的VSD会被调制到20mV,功耗低。
- 快速关断:出现反向电流时立刻切断,防止能量倒灌。
- 驱动能力强:NMOS关断时的峰值拉电流可达2A,确保快速关断。
- 极低反向关断阈值:只要-11mV 就能触发关断,反应灵敏。
2.2 SBC
为了方便设计以及减少PCB尺寸,推荐使用SBC这类集成芯片替代LDO+CAN收发器+LIN收发器的分立方案。
目前纳芯微主推的SBC芯片是NSR926X系列,针对门模块这类应用,推荐使用NSR9263,整个芯片的功能框图如下:
针对门模块应用,NSR9263用到的特色功能如下:
集成三路LDO输出,满足多电压域供电需求:
- LDO1:主稳压输出,提供5V/250mA (NSR926X) 或3.3V/250mA(NSR926XV33),适用于MCU供电;
- LDO2:辅助稳压输出,5V/100mA,具备板外使用保护功能;
- LDO3:可配置电压输出,支持5V或3.3V(NSR926X)、3.3V或1.8V(NSR926XV33) 选择,配合外部PNP晶体管可用于板外供电或与LDO1负载共享。
支持CAN FD与LIN通信,适配复杂车载网络架构:
- CAN收发器:支持最高5 Mbit/s FD通信,兼容CAN 部分网络(Partial Networking, PN)功能与CAN FD容错模式,符合ISO 11898-2:2016与SAE J2284标准;
- LIN收发器:支持LIN 2.2协议,兼容ISO 17987-4与SAE J2602标准;
2.3 高边开关
如果门模块周围有其他执行器,需要门模块给其配电,推荐使用NSE35008和NSE35020,客户可以针对具体的配电电流以及成本,选择不同内阻的高边开关。
不同工作电流的推荐选型可以参考下图:
3.门模块PCBA
这一章节主要描述门模块控制的电机类型以及相关的应用特点。
3.1 后视镜
传统后视镜主要有三个电机,分别是X、Y轴方向的调节电机和折叠电机。X、Y轴方向的调节电机电流不大,在200mA以内,折叠电机电流会大一些,在1A以内。一个6路半桥就可以控制这三个电机。
6路半桥推荐NSD8306,主要的特色如下:
- 宽工作电压范围:4.5V ‒ 35V(耐压40V)
- 导通电阻(HS + LS) :1.7 Ω
- 峰值电流1A
- PWM生成器支持可配置频率与占空比
- 开路诊断
- 欠压保护与过压保护
- 工作温度:-40°C~125°C
有些新能源车为了美观和追求潮流,会选择使用无边框后视镜,这种后视镜相比传统的后视镜,只有两个电机,分别是X向调节电机和Y向调节电机,电流也会大不少。同时为了EMC实验好过,无边框后视镜的电机会并一个10μF左右的电容,导致启动的电流会超过10A。
驱动无边框后视镜的H桥芯片推荐NSD7315,主要的特色如下:
- 宽工作电压范围:4.5V‒35V(最大耐压40V)
- 导通电阻(HS + LS):150mΩ
- 峰值电流10A
- 支持硬件接口和SPI接口两个版本
- 支持Slew Rate配置
- 支持开路检测
- 支持控制模式配置:PH/EN控制、PWM(IN1/IN2)控制或独立半桥控制模式
- 支持电流监控反馈
- 欠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
3.2 车窗和电动门
车窗的升降电机的工作电流在10-15A,电动门的工作电流在20A左右,一般会使用4路预驱加MOS管的方式控制这两路电机。
驱动车窗和电动门的4路预驱推荐NSD3604,主要的特色如下:
- 宽工作电压:4.9V‒37V(最大值40V)
- 4通道半桥预驱
- 可配置充放电电流(CCPD)以优化EMC性能
- 集成2级电荷泵实现100% PWM占空比
- 集成2路可编程宽共模输入电压电流检测运放
- 支持16位 10MHZ SPI通信
- 支持负载诊断与保护功能
- 工作温度:Tj=-40°C~150°C
NSD3604驱动两路有刷电机的典型应用框图如下:
车窗电机控制目前主流的防夹方案是纹波防夹,需要采集相电流或者母线电流,NSD3604内部集成2路差分运放,不需要额外增加差分运放。
因为电动门的电机一般会集成霍尔传感器,所以NSD3604内部有一路差分运放可以空闲出来,用在其它信号的测量。另外,因为整车上的IMU模块信息不会释放给门模块,所以需要门模块内部增加一个6轴传感器(3轴加速度+3轴陀螺仪),用于判断整车是否处于斜波或者其它特殊路况,从而调整电动门的开关力度。
4.车锁控制PCBA
车锁是否需要单独的执行器,主要取决于车锁和车门的结构设计。从软硬件设计角度来看,车锁的控制集成到门模块更合适;从产线角度来看,车锁内部集成执行器更方便安装和拆卸。
普通的锁止、开启电机的峰值电流在5A左右,NSD7314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主要的特色如下:
- 宽工作电压范围:4.5V ‒ 36V(最大耐压40V)
- 导通电阻(HS + LS):220mΩ
- 峰值电流6A
- 支持电流调制功能
- 欠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
- 工作温度:Tj=-40°C~150°C
像隐藏式门把手的电机,因为要考虑寒冷天气的破冰,峰值电流会冲到10A,所以需要使用NSD7315这类电流更大的H桥芯片,相关特色之前有描述过,这里不在赘述。
有些新能源车还会有自吸锁功能,这类电机电流相比锁止电机会大一些,但一般不超过10A,推荐NSD7315。
5.氛围灯PCBA
门模块控制器厂家做氛围灯的很少,一般都是内饰件厂家提供。如果需要开发氛围灯灯板,推荐NSUC1500。
有关NSUC1500的介绍,可以点击如下链接查看:
- 支持16位PWM调光,集成4路LED驱动,纳芯微氛围灯驱动NSUC1500点亮座舱新体验
笔者之前基于NSUC1500做过一个音乐氛围灯demo,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如下链接查看:
- 当EcuBus-Pro+UTA0401遇上NSUC1500
6.未来趋势
目前整车的趋势是SDV(软件定义汽车),为了SDV更好的实现,需要将边缘节点的软件都集中到区域控制器。最近很多Global芯片厂商都在研发10Base-T1S的产品,包含PHY和RCP芯片。
RCP芯片主要的目标是将ZCU传递过来的10base-T1S信号,转换常见外设的信号,如SPI、PWM、GPIO、ADC等,并且全靠硬件实现,不需要在RCP芯片上单独编程。IEEE1722最新的标准正在制定,会将RCP芯片的功能统一化、标准化。
另外,目前有些global厂商(如ST、TI、Onsemi)也有专门针对门模块的ASIC定制芯片,包含传统半桥、H桥、预驱等芯片的功能。
基于以上两方面,笔者设想未来的门模块的方案框图如下所示:
-
门模块的软件功能都会放到ZCU,ZCU通过RCP芯片对各类外设芯片进行控制。
-
常规的半桥、H桥、预驱等驱动芯片以及高边开关的功能,会集中到一个强大的定制芯片中,板内元器件也会变少。
以上就是门模块方案的全部介绍,如有不同想法或者信息遗漏,欢迎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