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协议基础
一、动态路由协议简介
2.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功能

二、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对比项 | 距离矢量(如 RIP) | 链路状态(如 OSPF) |
---|---|---|
信息来源 | 只听直接邻居说 | 收集全网链路状态,自己建 “地图” |
计算逻辑 | 邻居给的距离 + 1,简单累加 | 用 SPF 等算法,全网算最优路径 |
收敛速度 | 慢(多轮传话筒,容易有环路) | 快(网络变化立刻泛洪,全网同步) |
选路准确性 | 低(只看跳数等单一指标) | 高(综合带宽、延迟等多因素) |
三、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
1.动态路由协议进程
那如果二层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帧查表转发是转发层面做的事情;二层交换机收到一个生成树的配置BPDU来选举端口是控制层面做的事情,通过ternet协议去远程连接一个交换机是控制层做的事;路由器简单查路由表转发就是转发层面,如果收到ping包回消息就是控制层面。路由进程也在控制层面。
2.常见路由协议的工作协议栈
3.动态路由协议数据包处理
Q1:一个路由器能不能运行多种不同的路由协议?
--可以
Q2:对于同一个路由协议,这个路由器能不能开启多个进程,对于ospf来说,当前路由器开启了三个ospf进程
--可以,而且进程之间互相独立不影响。(开两个qq)
四、 管理距离与度量值
1.管理距离
2.度量值
2.1 基于跳数的度量值
2.1 基于带宽的度量值
3.分布式路由管理
分布式路由管理是指在网络设备中,每个路由进程(如 RIP、OSPF、BGP 等)都独立地维护自己的路由表,然后将各自进程中优选的路由安装到全局路由表中,全局路由表只存储最优的路由,用于数据包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