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 >正文

AUTOSAR进阶图解==>AUTOSAR_ASWS_TransformerGeneral

AUTOSAR Transformer 架构与实现详解

基于AUTOSAR标准的数据转换机制深度解析

目录

  1. 概述
    1.1 Transformer的定义与作用
    1.2 Transformer在AUTOSAR中的位置
  2. Transformer架构
    2.1 整体架构
    2.2 Transformer链
    2.3 数据流向
  3. Transformer分类
    3.1 序列化器 (Serializer)
    3.2 安全转换器 (Safety)
    3.3 安防转换器 (Security)
    3.4 自定义转换器 (Custom)
  4. 执行流程
    4.1 发送方流程
    4.2 接收方流程
    4.3 错误处理
  5. 配置与实现
    5.1 配置参数
    5.2 错误处理机制
  6. 总结

1. 概述

1.1 Transformer的定义与作用

Transformer是AUTOSAR系统中的一种数据转换机制,用于线性化和转换数据。Transformer能够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线性字节数组(序列化),同时也可以对线性数据进行特定处理,如添加安全校验和、加密等。

根据AUTOSAR标准规范,Transformer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 数据转换:将复杂的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线性字节数组,便于通信传输
  • 链式处理:多个Transformer可以连接成链,依次处理数据
  • 双向转换:支持正向转换(序列化)和反向转换(反序列化)
  • 跨平台兼容:确保不同架构(如8/16/32位,大端/小端)之间的数据兼容性
  • 错误处理:提供完整的错误检测和处理机制

1.2 Transformer在AUTOSAR中的位置

在AUTOSAR架构中,Transformer被定义为通信服务集群中的BSW(基础软件)模块,由RTE(运行时环境)调用和协调。Transformer处于应用层SWC(软件组件)和通信层之间,为RTE提供数据转换服务。

Transformer主要应用于两种场景:

  1. ECU间通信:跨ECU通信时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安全处理等操作
  2. ECU内通信:在ECU内部不同组件间进行特定数据格式的转换

2. Transformer架构

2.1 整体架构

AUTOSAR Transformer的整体架构展示了其在ECU软件栈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组件的交互关系。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包含Transformer的跨ECU通信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架构组件解释

发送方ECU组件

  • 发送应用SWC

    • 描述:应用层软件组件,负责产生需要传输的数据
    • 功能:生成结构化数据并通过RTE接口发送
    • 位置:应用层,不感知底层通信和转换机制
  • RTE

    • 描述:运行时环境,连接应用层和基础软件层
    • 功能:协调Transformer链的执行,按序调用各个Transformer
    • 位置:作为应用层和BSW层之间的中间件
  • Transformer链

    • 描述:按特定顺序执行的Transformer序列
    • 组成:通常包含序列化器和其他转换器(如安全、加密等)
    • 限制:最大支持255个转换器的链
  • Transformer 1(序列化器)

    • 描述:Transformer链中的第一个转换器
    • 功能: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线性字节数组
    • 输入/输出:接收结构化数据,输出序列化的字节数组
  • Transformer 2(安全/其他)

    • 描述:Transformer链中的后续转换器
    • 功能:对序列化数据进行额外处理(如添加校验和、加密等)
    • 输入/输出:接收字节数组,输出处理后的字节数组
  • Com模块

    • 描述:通信服务层组件
    • 功能:处理PDU的构建和传输
    • 交互:接收处理后的字节数组并通过总线发送

接收方ECU组件

  • 接收方Transformer链

    • 描述:与发送方执行顺序相反的Transformer链
    • 执行顺序:逆序执行,先执行安全/加密处理,再执行反序列化
    • 数据流:从字节数组恢复原始结构化数据
  • Retransformer 2

    • 描述:执行与Transformer 2相反操作的转换器
    • 功能:逆向处理字节数组(如解密、校验和验证等)
  • Retransformer 1

    • 描述:执行与Transformer 1相反操作的转换器
    • 功能:将线性字节数组反序列化为结构化数据
数据流向说明
  1. 发送应用SWC生成结构化数据并传递给RTE
  2. RTE将数据传递给Transformer 1(序列化器)
  3. Transformer 1将结构化数据序列化为线性字节数组
  4. 序列化后的数据传递给Transformer 2进行进一步处理
  5. 处理后的数据通过Com模块在总线上传输
  6. 接收方Com模块接收数据并传递给RTE
  7. 接收方RTE按逆序调用Transformer链
  8. Retransformer 2首先执行逆向处理
  9. Retransformer 1执行反序列化操作
  10. 恢复的结构化数据传递给接收应用SWC
C语言代码示例

以下代码示例展示了AUTOSAR Transformer架构中的关键接口定义:

/* Transformer模块API */
typedef struct {/* 模块标准头部 */uint8  moduleId;uint8  vendorId;uint8  arMajorVersion;uint8  arMinorVersion;uint8  arPatchVersion;uint8  swMajorVersion;uint8  swMinorVersion;uint8  swPatchVersion;/* Transformer特有配置 */uint8  maxChainLength;     /* 最大转换器链长度 */boolean isStateful;        /* 是否有状态 */
} Xfrm_ConfigType;/* Transformer接口定义 */
Std_ReturnType Xfrm_Init(const Xfrm_ConfigType* ConfigPtr);
Std_ReturnType Xfrm_DeInit(void);
Std_ReturnType Xfrm_GetVersionInfo(Std_VersionInfoType* versioninfo);/* 序列化转换器接口(第一个转换器) */
Std_ReturnType Xfrm_SerializeData(const void* srcData,            /* 输入:源结构化数据 */uint16 srcDataLength,           /* 输入:源数据长度 */uint8* destBuffer,              /* 输出:目标缓冲区 */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输入/输出:目标缓冲区长度 */
);/* 通用转换器接口(链中的非首个转换器) */
Std_ReturnType Xfrm_TransformData(const uint8* srcBuffer,         /* 输入:源字节数组 */uint16 srcBufferLength,         /* 输入:源缓冲区长度 */uint8* destBuffer,              /* 输出:目标缓冲区 */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输入/输出:目标缓冲区长度 */
);/* 反序列化转换器接口 */
Std_ReturnType Xfrm_DeserializeData(const uint8* srcBuffer,         /* 输入:源字节数组 */uint16 srcBufferLength,         /* 输入:源缓冲区长度 */void* destData,                 /* 输出:目标结构化数据 */uint16* destDataLength          /* 输入/输出:目标数据长度 */
);/* Com模块接口 */
Std_ReturnType Com_SendSignal(Com_SignalIdType SignalId,      /* 输入:信号ID */const void* SignalDataPtr       /* 输入:信号数据指针 */
);/* RTE生成的应用接口(示例) */
Std_ReturnType Rte_Write_AppSWC_DataElement(const AppDataType* data);
Std_ReturnType Rte_Read_AppSWC_DataElement(AppDataType* data);

2.2 Transformer链

Transformer链是AUTOSAR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多个Transformer按特定顺序串联执行,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流程。

Transformer链的关键特性
  1. 定义与配置

    • Transformer链在AUTOSAR系统模板中配置
    • 链中的每个Transformer都有明确的执行顺序
    • 最大支持255个转换器的链(根据当前用例限制)
  2. 执行顺序

    • 发送方:按配置的顺序顺序执行
    • 接收方:与发送方相反的顺序执行
    • RTE负责协调Transformer链的执行
  3. 数据流向

    • 第一个Transformer(通常是序列化器)处理结构化数据
    • 后续Transformer处理字节数组
    • 每个Transformer的输出作为下一个Transformer的输入
  4. 透明性

    • 对于应用层SWC来说,Transformer链的执行是透明的
    • SWC不需要感知底层数据转换机制
C语言代码示例
/* Transformer链配置结构体 */
typedef struct {uint8 chainId;                     /* 转换器链ID */uint8 numTransformers;             /* 转换器数量 */const Xfrm_TransformerConfigType** transformers; /* 转换器配置指针数组 */
} Xfrm_ChainConfigType;/* Transformer链初始化 */
Std_ReturnType Xfrm_ChainInit(const Xfrm_ChainConfigType* chainConfig)
{Std_ReturnType result = E_OK;uint8 i;if (chainConfig == NULL) {return E_NOT_OK;}/* 检查转换器链长度是否有效 */if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 0 ||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 XFRM_MAX_CHAIN_LENGTH) {return E_NOT_OK;}/* 初始化链中的每个转换器 */for (i = 0; i <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i++) {if (chainConfig->transformers[i] == NULL) {return E_NOT_OK;}/* 调用特定转换器的初始化函数 */result = chainConfig->transformers[i]->initFunc(chainConfig->transformers[i]);if (result != E_OK) {/* 如果初始化失败,尝试清理已初始化的转换器 */while (i > 0) {i--;chainConfig->transformers[i]->deinitFunc();}return result;}}return E_OK;
}

2.3 数据流向

AUTOSAR Transformer架构中的数据流向描述了数据如何在系统各组件间传递和转换。根据通信方向,数据流向主要分为发送流和接收流。

发送流数据流向
  1. 应用层 → RTE

    • 发送应用SWC生成结构化数据
    • 数据通过RTE接口传递给底层模块
    • 数据格式:原始结构化数据(如结构体、数组等)
  2. RTE → 序列化器(Transformer 1)

    • RTE调用第一个Transformer(序列化器)
    • 传递原始结构化数据
    • 数据格式:仍然是结构化数据
  3. 序列化器 → 后续Transformer

    • 序列化器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线性字节数组
    • 输出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Transformer
    • 数据格式:线性字节数组
  4. 后续Transformer → Com模块

    • 后续Transformer对字节数组进行额外处理
    • 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Com模块
    • 数据格式:处理后的线性字节数组
  5. Com模块 → 总线

    • Com模块构建PDU
    • 数据通过总线传输
    • 数据格式:PDU格式的线性字节数组
接收流数据流向
  1. 总线 → Com模块

    • 接收方Com模块从总线接收PDU
    • 提取线性字节数组
    • 数据格式:PDU格式的线性字节数组
  2. Com模块 → RTE

    • Com模块将提取的数据传递给RTE
    • 数据格式:线性字节数组
  3. RTE → Retransformer 2

    • RTE首先调用链中最后一个Transformer的逆操作
    • 数据格式:线性字节数组
  4. Retransformer 2 → Retransformer 1

    • 执行逆向处理(如解密、校验和验证等)
    • 数据格式:处理后的线性字节数组
  5. Retransformer 1 → RTE

    • 执行反序列化操作
    • 将线性字节数组转换回结构化数据
    • 数据格式:结构化数据
  6. RTE → 接收应用SWC

    • RTE将恢复的结构化数据传递给接收应用SWC
    • 数据格式:原始结构化数据
C语言代码示例
/* 发送流数据处理示例 */
Std_ReturnType ProcessSendFlow(const AppDataType* appData,uint8* buffer,uint16* bufferLength)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 1. 序列化(Transformer 1) */result = Xfrm_SerializeData(appData,                   /* 源结构化数据 */sizeof(AppDataType),       /* 源数据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return result;}/* 2. 安全处理(Transformer 2) */result = Xfrm_TransformData(intermediateBuffer,        /* 源字节数组 */intermediate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buffer,                    /* 目标缓冲区 */bufferLength               /* 目标缓冲区长度 */);/* 3. 传递给Com模块发送 */if (result == E_OK) {result = Com_SendSignal(SIGNAL_ID, buffer);}return result;
}/* 接收流数据处理示例 */
Std_ReturnType ProcessReceiveFlow(const uint8* buffer,uint16 bufferLength,AppDataType* appData)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 = MAX_BUFFER_SIZE;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 1. 安全处理逆操作(Retransformer 2) */result = Xfrm_InvTransformData(buffer,                    /* 源字节数组 */buffer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return result;}/* 2. 反序列化(Retransformer 1) */uint16 appDataSize = sizeof(AppDataType);result = Xfrm_DeserializeData(intermediateBuffer,        /* 源字节数组 */intermediate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appData,                   /* 目标结构化数据 */&appDataSize               /* 目标数据长度 */);return result;
}

3. Transformer分类

AUTOSAR标准将Transformer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负责不同的数据转换功能。下图展示了Transformer的类结构和主要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接口解释

Transformer基类

  • 描述:所有Transformer的抽象基类,定义了通用接口
  • 主要接口:
    • <Mip>_<transformerId>():执行正向转换
    • <Mip>_Inv_<transformerId>():执行反向转换
    • <Mip>_Init():初始化转换器
    • <Mip>_DeInit():反初始化转换器
    • <Mip>_GetVersionInfo():获取版本信息
  • 基本特性:
    • 可状态化或无状态
    • 支持并发执行
    • 可重入实现
    • 提供固定接口
    • 支持错误处理

3.1 序列化器 (Serializer)

序列化器是Transformer链中的第一个转换器,负责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线性字节数组。

关键特性

  • 功能:数据序列化/反序列化
  • 输入:结构化数据(如C结构体、数组等)
  • 输出:线性字节数组
  • 关键职责
    • 定义端序(大端/小端)
    • 定义数据语义
    • 定义数据元素排序
    • 定义填充策略
  • 错误处理:处理序列化相关错误,如数据格式不正确、缓冲区溢出等

代码示例

/* 序列化器配置结构体 */
typedef struct {boolean useNetworkByteOrder;  /* 是否使用网络字节序(大端) */boolean usePadding;           /* 是否使用填充 */uint8 paddingValue;           /* 填充值 */uint8 alignmentBytes;         /* 对齐字节数 */
} Xfrm_SerializerConfigType;/* 序列化函数 */
Std_ReturnType Xfrm_SerializeData(const void* srcData,uint16 srcDataLength,uint8* destBuffer,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参数检查 */if (srcData == NULL || destBuffer == NULL || destBufferLength == NULL) {return E_NOT_OK;}/* 检查目标缓冲区大小是否足够 */if (*destBufferLength < GetSerializedSize(srcDataLength)) {*destBufferLength = GetSerializedSize(srcDataLength);return XFRM_E_BUFFER_TOO_SMALL;}/* 序列化处理... */return E_OK;
}

3.2 安全转换器 (Safety)

安全转换器处理与功能安全相关的数据转换,如添加校验和、CRC或安全签名。

关键特性

  • 功能:安全机制实现
  • 输入:字节数组
  • 输出:带安全属性的字节数组
  • 关键职责
    • 添加/验证数据校验和
    • 实现CRC校验
    • 提供数据完整性保护
  • 错误处理:处理校验和错误、数据完整性错误等

代码示例

/* 安全转换器配置 */
typedef struct {Xfrm_ChecksumAlgorithmType checksumAlgorithm; /* 校验和算法 */uint8 checksumLength;                         /* 校验和长度 */boolean verifyOnReceive;                      /* 接收时是否验证 */
} Xfrm_SafetyConfigType;/* 安全处理函数 */
Std_ReturnType Xfrm_SafetyTransform(const uint8* srcBuffer,uint16 srcBufferLength,uint8* destBuffer,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实现CRC计算并添加到目标缓冲区... */return E_OK;
}

3.3 安防转换器 (Security)

安防转换器负责数据加密、解密和认证等安全操作。

关键特性

  • 功能:加密/解密/认证
  • 输入:字节数组
  • 输出:安全处理后字节数组
  • 关键职责
    • 数据加密与解密
    • 认证与授权
    • 防篡改保护
  • 错误处理:处理加密/解密错误、认证失败等

代码示例

/* 安防转换器配置 */
typedef struct {Xfrm_SecurityAlgorithmType algorithm; /* 安全算法 */uint8* keyMaterial;                   /* 密钥材料 */uint16 keyLength;                     /* 密钥长度 */boolean addAuthTag;                   /* 是否添加认证标签 */
} Xfrm_SecurityConfigType;/* 安防处理函数 */
Std_ReturnType Xfrm_SecurityTransform(const uint8* srcBuffer,uint16 srcBufferLength,uint8* destBuffer,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实现加密/认证处理... */return E_OK;
}

3.4 自定义转换器 (Custom)

自定义转换器允许实现特定应用需求的转换逻辑。

关键特性

  • 功能:特定应用逻辑
  • 输入:字节数组
  • 输出:处理后字节数组
  • 关键职责
    • 实现应用特定的转换
    • 特殊格式处理
    • 支持非标准协议
  • 错误处理:自定义错误处理

代码示例

/* 自定义转换器配置 */
typedef struct {void* customConfig;                /* 自定义配置指针 */Xfrm_CustomProcessFuncType processFunc; /* 处理函数指针 */
} Xfrm_CustomConfigType;/* 自定义处理函数 */
Std_ReturnType Xfrm_CustomTransform(const uint8* srcBuffer,uint16 srcBufferLength,uint8* destBuffer,uint16* destBufferLength)
{/* 实现自定义处理... */return E_OK;
}

4. 执行流程

AUTOSAR Transformer的执行流程展示了数据如何在转换链中处理和传递。以下序列图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发送方流程、接收方流程和错误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序列图元素解释

参与者

  • 应用:应用层,数据的最终来源和目的地
  • 发送SWC:发送数据的软件组件
  • RTE:运行时环境,协调和调度转换器执行
  • Transformer 1(序列化器):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字节数组
  • Transformer 2(安全转换器):对序列化数据进行安全处理
  • Com模块:处理通信和PDU构建
  • 接收SWC:接收数据的软件组件

关键交互

  1. 发送方流程

    • 应用请求发送数据
    • 发送SWC将结构化数据传递给RTE
    • RTE按顺序调用Transformer链
    • 每个Transformer处理并转换数据
    • 处理后的数据通过Com模块发送
  2. 接收方流程

    • Com模块接收数据
    • RTE按逆序调用Transformer链
    • 每个Transformer执行逆向转换
    • 恢复原始结构化数据
    • 数据传递给接收SWC和应用
  3. 错误处理流程

    • 当任何Transformer处理失败时,会返回错误状态
    • 错误状态由RTE传递给应用层
    • 应用层根据错误执行相应处理
函数调用解释

正向转换函数

  • <Mip>_<transformerId>
    • 描述:执行正向转换的函数
    • 参数:
      • 源数据指针:指向待转换数据的指针
      • 源数据长度:待转换数据的长度
      • 目标缓冲区指针:指向存储转换结果的缓冲区
      • 目标缓冲区长度指针:输入/输出参数,指定缓冲区大小并返回结果大小
    • 返回值:标准返回类型,指示操作结果
    • 执行时机:数据发送过程中

反向转换函数

  • <Mip>_Inv_<transformerId>
    • 描述:执行反向转换的函数
    • 参数:与正向转换函数类似,但处理方向相反
    • 返回值:标准返回类型,指示操作结果
    • 执行时机:数据接收过程中

初始化相关函数

  • <Mip>_Init:在系统启动时初始化转换器
  • <Mip>_DeInit:在系统关闭时反初始化转换器
C语言代码示例
/* 转换器执行流程示例 *//* 1. 发送流程示例 - RTE实现 */
Std_ReturnType Rte_ExecuteSenderFlow(const AppDataType* data)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8 buffer[MAX_BUFFER_SIZE];uint16 bufferLength = MAX_BUFFER_SIZE;/* 步骤1: 调用第一个转换器(序列化器) */result = Xfrm_Serializer(data,                /* 源结构化数据 */sizeof(AppDataType), /* 源数据长度 */buffer,              /* 中间缓冲区 */&bufferLength        /* 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 处理序列化错误 */return result;}/* 步骤2: 调用第二个转换器(安全处理) */uint8 finalBuffer[MAX_BUFFER_SIZE];uint16 finalLength = MAX_BUFFER_SIZE;result = Xfrm_SafetyTransformer(buffer,             /* 序列化后数据 */bufferLength,       /* 序列化数据长度 */finalBuffer,        /* 最终缓冲区 */&finalLength        /* 最终长度 */);if (result != E_OK) {/* 处理安全转换错误 */return result;}/* 步骤3: 通过Com模块发送数据 */return Com_SendSignal(SIGNAL_ID, finalBuffer, finalLength);
}/* 2. 接收流程示例 - RTE实现 */
Std_ReturnType Rte_ExecuteReceiverFlow(uint8* receivedData, uint16 dataLength, AppDataType* resultData)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 = MAX_BUFFER_SIZE;/* 步骤1: 调用安全转换器的反向操作 */result = Xfrm_Inv_SafetyTransformer(receivedData,         /* 接收的数据 */dataLength,           /* 接收数据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 处理安全转换错误 */return result;}/* 步骤2: 调用序列化器的反向操作 */uint16 resultSize = sizeof(AppDataType);result = Xfrm_Inv_Serializer(intermediateBuffer,   /* 处理后数据 */intermediateLength,   /* 处理数据长度 */resultData,           /* 目标结构化数据 */&resultSize           /* 结果大小 */);return result;
}/* 3. 错误处理示例 */
void HandleTransformerError(Std_ReturnType errorCode)
{switch (errorCode) {case XFRM_E_PARAM_POINTER:/* 处理空指针错误 */break;case XFRM_E_PARAM_DATA:/* 处理数据格式错误 */break;case XFRM_E_INIT:/* 处理初始化错误 */break;case XFRM_E_MALFORMED_MESSAGE:/* 处理格式错误消息 */break;default:/* 处理其他错误 */break;}
}

4.1 发送方流程

发送方流程描述了数据从发送应用SWC到RTE的传递过程。

  1. 发送应用SWC生成结构化数据
  2. 数据通过RTE接口传递给底层模块
  3. RTE将数据传递给序列化器(Transformer 1)
  4. 序列化器将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线性字节数组
  5. 序列化后的数据传递给Transformer 2进行进一步处理
  6. 处理后的数据通过Com模块在总线上传输

4.2 接收方流程

接收方流程描述了数据从总线到接收应用SWC的传递过程。

  1. 接收方Com模块从总线接收PDU
  2. Com模块将提取的数据传递给RTE
  3. RTE将数据传递给Retransformer 2
  4. Retransformer 2执行逆向处理
  5. 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Retransformer 1
  6. Retransformer 1执行反序列化操作
  7. 恢复的结构化数据传递给接收应用SWC

4.3 错误处理

错误处理机制描述了AUTOSAR Transformer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错误。

  1. 发送方流程中,如果序列化器或后续Transformer处理失败,将返回错误码
  2. 接收方流程中,如果Retransformer 2或Retransformer 1处理失败,将返回错误码
  3. 错误码将通过RTE接口传递给应用层SWC,应用层SWC可以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5. 配置与实现

5.1 配置参数

配置参数描述了AUTOSAR Transformer的配置参数。

  1. 最大转换器链长度:最大支持255个转换器的链
  2. 是否有状态:是否需要状态管理

5.2 错误处理机制

错误处理机制描述了AUTOSAR Transformer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处理错误。

  1. 发送方流程中,如果序列化器或后续Transformer处理失败,将返回错误码
  2. 接收方流程中,如果Retransformer 2或Retransformer 1处理失败,将返回错误码
  3. 错误码将通过RTE接口传递给应用层SWC,应用层SWC可以根据错误码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

6. 总结

AUTOSAR Transformer架构与实现详解了AUTOSAR标准的数据转换机制深度解析。通过详细介绍Transformer的定义与作用、在AUTOSAR中的位置、架构、分类、执行流程、配置与实现,以及总结,读者可以全面了解AUTOSAR Transformer的架构与实现。


附录

附录A:Transformer架构图

附录B:Transformer链配置结构体

/* Transformer链配置结构体 */
typedef struct {uint8 chainId;                     /* 转换器链ID */uint8 numTransformers;             /* 转换器数量 */const Xfrm_TransformerConfigType** transformers; /* 转换器配置指针数组 */
} Xfrm_ChainConfigType;

附录C:Transformer链初始化函数

/* Transformer链初始化 */
Std_ReturnType Xfrm_ChainInit(const Xfrm_ChainConfigType* chainConfig)
{Std_ReturnType result = E_OK;uint8 i;if (chainConfig == NULL) {return E_NOT_OK;}/* 检查转换器链长度是否有效 */if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 0 ||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 XFRM_MAX_CHAIN_LENGTH) {return E_NOT_OK;}/* 初始化链中的每个转换器 */for (i = 0; i < chainConfig->numTransformers; i++) {if (chainConfig->transformers[i] == NULL) {return E_NOT_OK;}/* 调用特定转换器的初始化函数 */result = chainConfig->transformers[i]->initFunc(chainConfig->transformers[i]);if (result != E_OK) {/* 如果初始化失败,尝试清理已初始化的转换器 */while (i > 0) {i--;chainConfig->transformers[i]->deinitFunc();}return result;}}return E_OK;
}

附录D:发送流数据处理示例

/* 发送流数据处理示例 */
Std_ReturnType ProcessSendFlow(const AppDataType* appData,uint8* buffer,uint16* bufferLength)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 1. 序列化(Transformer 1) */result = Xfrm_SerializeData(appData,                   /* 源结构化数据 */sizeof(AppDataType),       /* 源数据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return result;}/* 2. 安全处理(Transformer 2) */result = Xfrm_TransformData(intermediateBuffer,        /* 源字节数组 */intermediate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buffer,                    /* 目标缓冲区 */bufferLength               /* 目标缓冲区长度 */);/* 3. 传递给Com模块发送 */if (result == E_OK) {result = Com_SendSignal(SIGNAL_ID, buffer);}return result;
}

附录E:接收流数据处理示例

/* 接收流数据处理示例 */
Std_ReturnType ProcessReceiveFlow(const uint8* buffer,uint16 bufferLength,AppDataType* appData)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 = MAX_BUFFER_SIZE;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 1. 安全处理逆操作(Retransformer 2) */result = Xfrm_InvTransformData(buffer,                    /* 源字节数组 */buffer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return result;}/* 2. 反序列化(Retransformer 1) */uint16 appDataSize = sizeof(AppDataType);result = Xfrm_DeserializeData(intermediateBuffer,        /* 源字节数组 */intermediate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appData,                   /* 目标结构化数据 */&appDataSize               /* 目标数据长度 */);return result;
}
essReceiveFlow(const uint8* buffer,uint16 bufferLength,AppDataType* appData)
{Std_ReturnType result;uint16 intermediateLength = MAX_BUFFER_SIZE;uint8 intermediateBuffer[MAX_BUFFER_SIZE];/* 1. 安全处理逆操作(Retransformer 2) */result = Xfrm_InvTransformData(buffer,                    /* 源字节数组 */buffer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intermediateBuffer,        /* 中间缓冲区 */&intermediateLength        /* 中间缓冲区长度 */);if (result != E_OK) {return result;}/* 2. 反序列化(Retransformer 1) */uint16 appDataSize = sizeof(AppDataType);result = Xfrm_DeserializeData(intermediateBuffer,        /* 源字节数组 */intermediateLength,        /* 源缓冲区长度 */appData,                   /* 目标结构化数据 */&appDataSize               /* 目标数据长度 */);return result;
}
http://www.xdnf.cn/news/17592.html

相关文章:

  • 关于linux操作系统下的文件操作方法:
  • ThinkPHP8学习篇(二):路由
  • 20250810 | 深度学习入门笔记1
  • 从色彩心理学看嵌入式设备UI设计:原则、挑战与实践
  • C语言-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变量属性(全局、局部、静态、只读)、C语言内存结构;
  • go加速配置(下载第三方库)
  • [0CTF 2016]piapiapia
  • 【秋招笔试】2025.08.09美团秋招研发岗机考真题-第二题
  • 在Mac上搭建本地AI工作流:Dify与DeepSeek的完美结合
  • 【2025CVPR-图象分类方向】ProAPO:视觉分类的渐进式自动提示优化
  • 【MySQL——第三章 :MySQL库表操作】
  • STM32 DMAMUX 平台驱动程序注册
  • 机器学习——DBSCAN 聚类算法 + 标准化
  • 解读 GPT-5:从“博士级 AI 专家”能力到 OpenAI API Key 获取与实践(提示工程→性能调优全流程)
  • 【递归、搜索与回溯算法】深度优先搜索
  • Spring AOP 底层实现(面试重点难点)
  • 结构化记忆、知识图谱与动态遗忘机制在医疗AI中的应用探析(上)
  • scikit-learn/sklearn学习|线性回归解读
  • 深度相机---双目深度相机
  • 神经机器翻译(NMT)框架: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结构详解
  • tlias智能学习辅助系统--原理篇-SpringBoot原理-自动配置-自定义starter
  • Agent在游戏行业的应用:NPC智能化与游戏体验提升
  • SupChains团队:化学品制造商 ChampionX 供应链需求预测案例分享(十七)
  • Word XML 批注范围克隆处理器
  • 【从汇编语言到C语言编辑器入门笔记9】 - 链接器的执行过程
  • Docker部署到实战
  • K8s四层负载均衡-service
  • Python爬虫实战:研究BlackWidow,构建最新科技资讯采集系统
  • 【话题讨论】GPT-5 发布全解读:参数升级、长上下文与多领域能力提升
  • log4cpp、log4cplus 与 log4cxx 三大 C++ 日志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