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合乎发展的灰度管理
各位软件领域的精英们,今天小编邀请你继续深入学习《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是作者李龙(安畅检测首席技术专家)基于软件测试“川模型”的著作。本书结合作者首次提出的软件测试新的模型“川模型”测试架构,并与精准测试理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测试的流程和测试团队的搭建过程,包括如何制定部门规划、流程规范,如何制定测试框架,如何提升人员测试效率,如何提高项目的测试执行力等内容。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入胜。本文已取得作者本人授权。
本期连载《第三章 高效测试团队的精气神》之<合乎发展的灰度管理>,往期内容可见文末链接。
作者简介-李龙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灾备联盟信创工委会主任:
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信创测评专委会副主任;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职业认证专委会主任;
安畅检测(齐鲁物联网测试中心)首席技术专家;
软件测试"川模型”创始人、全国首发《信创产品测评 通用要求》标准首席编制人,至今拥有20余项专利、出版8部图书。
前节回顾
【部门文化】:测试部的团队精神,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纳荣、传承、创新。
第三章 高效测试团队的精气神
01
合乎发展的灰度管理
上面给大家说了一下部门文化(团队精神和狼性特质),现在就给大家描绘一下部门管理的一些方法。部门管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只要大家把部门文化融会贯通,相互信任,用什么方法管理部门,大家都会共同合作、进步,事情总是很容易的达成。当然,有个好的管理方法会让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所使用的,则近乎于灰度。这种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它与授权还有一些差别,因为灰度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一个过程,而授权则是对具体任务或事件的授予执行。
既然是灰度,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所有团队成员的自主能动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团队成员的进步速度以及团队凝聚力,作为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适度管控。但是,灰度管理最难的也就是适度管控,因为管控过严,就会打击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带来的突破性创新或成果,与现在很多公司的任务分配制工作模式没有差别;但是如果管控过松,很可能由于成员的能力不够,不但调动不起来成员的自主能动性,还可能打击到成员,并导致工作跑偏或者是事情失败,而管理者也成了甩手掌柜的,离被炒鱿鱼也不远了。
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使用灰度管理时特别小心,并且不断的向相关行业的前辈或朋友学习,总结出了一种适用于本公司的灰度管理的方法。即灰度管控的原则与类型。
管控的原则:
- 三个不放手(总体计划不放手、总结审核不放手、关键功能不放手)
- 三个原理(控制趋势原理、例外原理、直接控制原理)
管控的类型:
- 前馈控制(风险识别与防范)
- 现场控制(过程干预)
- 反馈控制(事后总结)
在上面方法的指导下,部门已经走过了n个春秋,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对于上面提到的管控原则和类型的把控,也越来越熟练。
下期预告:
第三章 高效测试团队的精气神
之<个人与企业的目标调整>
往期连载:
书籍连载《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软件开发、测试的现状分析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有关软件测试模型的调查结果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川模型组织架构分析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川模型的价值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成为测试Leader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招聘测试人员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组建测试团队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带好测试任务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高效测试团队的部门文化
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