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Bezier曲线曲率极值及对应的u的计算方法
三阶(三次)Bezier曲线的曲率极值及其对应的参数 u 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由于三阶Bezier曲线是参数化曲线,其曲率表达式较为复杂,通常无法通过解析方法直接求得所有极值点,但可以通过求解曲率导数为零的方程来获得极值点对应的参数u∈[0,1]。
1. 三阶 Bezier 曲线定义
设控制点为 P₀, P₁, P₂, P₃,则曲线表达式为:
B(u) = (1-u)^3*P_0 + 3*(1-u)^2*u*P_1 + 3*(1-u)*u^2*P_2 + u^3*P_3, u ∈ [0,1]
2. 一阶与二阶导数
- 一阶导数(速度向量):
B′(u) = 3*(1-u)^2*(P_1 - P_0) + 6*(1-u)*u*(P_2 - P_1) + 3*u^2*(P_3 - P_2)
- 二阶导数(加速度向量):
B″(u) = 6*(1-u)*(P_2 - 2*P_1 + P_0) + 6*u*(P_3 - 2*P_2 + P_1)
3. 平面曲线的曲率公式(假设在二维平面)
设曲线为平面曲线,记:
- B′(u) = (x′(u), y′(u))
- B″(u) = (x″(u), y″(u))
则曲率 κ(u) 为:
κ(u) = |x′(u)*y″(u) - y′(u)*x″(u)| / (x′(u)^2 + y′(u)^2)^(3/2)
4. 曲率极值条件
曲率极值出现在导数 dκ/du = 0 处。令分子为:
N(u) = x′(u)*y″(u) - y′(u)*x″(u)
分母为:
D(u) = (x′(u)^2 + y′(u)^2)^(3/2)
则 κ(u) = |N(u)| / D(u)。忽略绝对值(考虑符号变化),令导数为零:
dκ/du = 0 ⇒ [N′(u)*D(u) - N(u)*D′(u)] / D(u)^2 = 0 ⇒ N′(u)*D(u) - N(u)*D′(u) = 0
代入后可得一个关于 u 的 5 次多项式方程:
F(u) = 0, u ∈ [0,1]
其中 F(u) 是由 x′, y′, x″, y″ 及其导数构成的多项式,最高次数为 5。
5. 计算步骤(实用方法)
给定控制点 P₀, P₁, P₂, P₃,写出 B′(u) 和 B″(u) 的 x, y 分量。
计算:
- N(u) = x′(u)*y″(u) - y′(u)*x″(u)
- D(u) = (x′² + y′²)^(3/2)
计算N′(u) 和 D′(u)(对 u 求导)。
构造方程:N′(u)*(x′² + y′²)^(3/2) - N(u)*(3/2)*(x′² + y′²)^(1/2)*(2*x′*x′′ + 2*y′*y′′) = 0
两边同除 (x′² + y′²)^(1/2)(当速度非零时),得:N′(u)*(x′² + y′²) - 3*N(u)*(x′*x′′ + y′*y′′) = 0
展开后得到一个 5 次多项式:a_5*u^5 + a_4*u^4 + a_3*u^3 + a_2*u^2 + a_1*u + a_0 = 0
在区间 [0,1] 内求解该方程的所有实根 u_i。
将u_i 以及端点 u=0, u=1 代入 κ(u),比较得到最大/最小曲率及其对应 u 值。
6. 注意事项
- 当 B′(u) = 0(速度为零)时,曲率无定义,需单独判断(如尖点)。
- 5 次方程无解析解,建议使用数值方法(如牛顿法、MATLAB 的
roots
、Python 的numpy.roots
)求解。 - 实际应用中可使用离散化采样 + 插值法近似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