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面试:大模型应用开发岗位核心技术点解析
互联网大厂面试:大模型应用开发岗位核心技术点解析
第一轮:大模型基础与上下文工程
问题 1:你能简单介绍 Transformer 架构的工作原理吗?
小C:嗯,我理解是 Transformer 主要依赖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来建模输入序列之间的关系。通过 Multi-Head Attention,可以从多个角度捕捉特征。它还包含前馈神经网络、残差连接和 LayerNorm。这个架构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并行化计算,相比 RNN 更高效。
面试官:嗯,你这个点说得对,但是还不够全面。Transformer 的核心是 Attention 机制,它通过 Query、Key、Value 的计算获得权重分布。你提到的并行化确实是它的优势之一,但它的计算复杂度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长序列任务中。
问题 2:Prompt Engineering 中 Zero-shot 和 Few-shot 的区别是什么?
小C:Zero-shot 是指模型在没有示例的情况下直接完成任务,Few-shot 则会提供少量示例来引导模型。它们的应用场景依赖于任务的复杂程度和模型的泛化能力。
面试官:回答不错。补充一点,Few-shot 本质上利用了大模型的上下文学习能力。你觉得 Few-shot 的示例顺序会影响输出吗?
小C:会的,示例的顺序可能改变模型的关注点,从而影响结果。
面试官:很好,这也是 Prompt Engineering 的精髓之一。
问题 3:如何处理长文本的上下文窗口限制?
小C:可能需要对长文本进行分块(Chunking),常见策略包括 Overlap 分块和基于语义的分割(Semantic Splitting)。
面试官:说得对,但还可以优化,比如使用动态窗口调整或结合 Summarization。长文本处理的挑战在于既要保持信息完整性,又要控制上下文长度。
第二轮:RAG 工程与上下文增强
问题 1:什么是 Hybrid Search,它有哪些优点?
小C:Hybrid Search 是结合稀疏检索(如 BM25)和稠密检索(如向量召回)的策略。优点是它能兼顾精确匹配和语义匹配,提升检索效果。
面试官:嗯,这个点说得对。假设我们在做企业知识库问答,Hybrid Search 的优势在哪里?
小C:可以用 BM25 快速筛选候选文档,再用向量召回进行语义排序,提升准确性。
面试官:不错。再深入一点,你会怎么设计 Rerank 模块?
小C:可能会用一个轻量级的语言模型对候选答案打分,提升最终的排序质量。
问题 2:如何应对知识过时的问题?
小C:定时刷新索引是一种方法,或者基于增量更新只维护新数据的向量。
面试官:回答得很好。补充一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还可以考虑结合流式数据处理框架。
第三轮:多 Agent 协作与工程化优化
问题 1:如何设计一个电商客服的多 Agent 系统?
小C:嗯,我理解是可以采用 Planner-Worker 架构,Planner 负责任务分解,Worker 负责具体执行,比如查询订单、回答物流问题等。
面试官:不错。如果遇到任务冲突,比如两个 Worker 同时修改一个订单怎么办?
小C:可能需要引入锁机制,或者通过任务队列来协调。
问题 2:如何防御 Prompt Injection 攻击?
小C:可以通过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规范化,或者设置模型的角色约束,防止越权操作。
面试官:很好,Prompt 版本管理也可以帮助快速回滚被攻击的 Prompt。
总结
今天的面试涵盖了 Transformer 基础、Prompt Engineering、RAG 应用以及多 Agent 协作等核心技术点。小C的表现可圈可点,对大模型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在工程化和优化细节上还有提升空间。回去等通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