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β选择性调控
PI3K/AKT通路因可驱动增殖、代谢与存活,在88%的GBM中被激活,被视为对抗TMZ耐受的潜在干预节点。但泛PI3K抑制剂的临床探索因毒性过高而受阻,提示需对PI3K各亚型进行精准剖析。
作者首先利用DepMap、TCGA、CGGA及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四大公共数据库,对覆盖II–IV级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再注释,依据MGMT mRNA表达阈值(<0.5为MGMT缺陷,>0.5为MGMT阳性)划分样本。结果显示,PIK3CB/PI3Kβ的mRNA水平在所有PI3K催化亚基中最高,且该优势在MGMT缺陷与MGMT阳性肿瘤中均成立。
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PI3Kβ蛋白丰度显著高于PI3Kα、PI3Kδ与PI3Kγ,而低级别胶质瘤则表现出PI3Kα与PI3Kβ相当的表达。无论肿瘤复发状态、IDH突变与否、分子亚型或患者性别/年龄如何,PIK3CB始终占据表达优势,提示其是GBM的核心生存驱动因子。
接下来,作者利用DepMap与TCGA中配套的反向相蛋白阵列(RPPA)数据,将PI3K各亚基mRNA水平与AKT磷酸化水平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仅在MGMT缺陷GBM细胞系与肿瘤组织中,PIK3CB mRNA与pAKT-S473/T308呈正相关(r=0.35–0.42,P<0.05),而其他亚基或MGMT阳性样本未见显著关联;抑癌蛋白PTEN与各亚基及pAKT的相关性则更微弱。作者进一步检索DepMap中TMZ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发现MGMT缺陷GBM中PIK3CB表达越高,IC50越大(r=0.48,P=0.041),提示PIK3CB高表达与TMZ耐受密切相关。
为验证数据库结论,作者在MGMT缺陷、PI3Kβ高表达的SF295细胞与PI3Kβ低表达的LN229细胞中,分别用shRNA敲低PIK3CA、PIK3CB或PIK3CD。单独敲低PIK3CB即可显著抑制SF295细胞活力,而敲低PIK3CA或PIK3CD则无明显效果;当联合200 μM TMZ时,仅PIK3CB敲低与TMZ协同杀伤SF295细胞(P<0.01),对LN229细胞无额外影响。随后,作者采用CRISPR-Cas9系统在U87MG(PI3Kα/β共高)与SF295(PI3Kβ高)中分别敲除PIK3CA或PIK3CB。
结果显示,敲除PIK3CA未能影响AKT磷酸化,而敲除PIK3CB则显著降低pAKT水平;在TMZ联合处理实验中,PIK3CB敲除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PIK3CA敲除组(P<0.05)。为确认PI3Kβ–AKT信号轴的上下游关系,作者在U87MG中外源表达持续激活形式的Myr-AKT1、Myr-AKT2或Myr-AKT3,随后采用PI3Kβ选择性抑制剂TGX-221与TMZ联合处理。
结果表明,Myr-AKT1与Myr-AKT3可显著削弱TGX-221/TMZ的细胞毒效应,而Myr-AKT2无此作用,说明AKT1与AKT3位于PI3Kβ下游并介导耐受。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作者选取PI3Kβ高表达SF295、PI3Kβ低表达LN229及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分别加入20 μM的PI3Kα抑制剂BYL-719、PI3Kβ抑制剂TGX-221、PI3Kδ抑制剂CAL-101、PI3Kγ抑制剂CZC24832或泛PI3K抑制剂BKM120,并联合200 μM TMZ。
结果显示,TGX-221/TMZ组合在SF295中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杀伤(Excess over Bliss, EOB=47.1%),而在LN229与星形胶质细胞中无协同或呈拮抗。降低TMZ剂量至50 μM后,20 μM TGX-221仍可与其协同抑制SF295与U87MG(EOB=45.5%与26.3%),同时对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甚微(EOB=6.5%),提示选择性靶向PI3Kβ在保留正常细胞的同时可克服耐受。
动物实验部分,作者将SF295细胞皮下接种至SCID/Beige小鼠,11天后给予7.5 mg/kg TMZ、40 mg/kg TGX-221或二者联合腹腔注射,隔日一次,共两周。结果显示,单药处理组肿瘤体积虽略有减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治疗结束后11天仍保持稳定,提示TGX-221与TMZ在体内同样具有协同效应(EOB平均值18.5%)。
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被认为是耐受TMZ的核心亚群。作者利用此前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PI3Kβ高表达VTC-103/GSC与PI3Kβ低表达VTC-056/GSC,以及正常神经干细胞(NSC),进行成球实验。100 μM TMZ单独处理对GSC自我更新无影响;20 μM TGX-221单用即可显著抑制VTC-103/GSC与NSC成球,联合TMZ后协同指数达8.3%。为了避免过度杀伤造成的评估偏差,作者改用10 μM AZD6482,发现其与TMZ仅在VTC-103/GSC中产生79.2%的协同抑制,对VTC-056/GSC与NSC无显著作用,进一步证实PI3Kβ在GSC耐受中的关键角色。
TMZ的细胞与动物实验均采用了AbMole品牌的temozolomide(Cat#M2129)。该产品以高纯度粉末形式提供,批次稳定,溶解于DMSO后可直接用于体外细胞实验,亦可经腹腔注射用于小鼠模型。实验数据显示,该批次TMZ在200 μM与50 μM下均表现出预期的细胞毒性与动物体内活性,为研究结论的可重复性与转化潜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综上,PI3Kβ在MGMT缺陷GBM中表达最高,且通过AKT1/3轴驱动TMZ耐受;选择性抑制PI3Kβ可在体外、体内及GSC层面与TMZ协同杀伤肿瘤,而对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甚微。PIK3CB高表达可作为MGMT缺陷GBM的预后指标与干预靶点。未来,需进一步在正位小鼠模型中验证PI3Kβ抑制剂的血脑屏障穿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