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软件的终极:为70亿人编写70亿个不同的软件

这是个脑洞大开的想法。

昨天晚上,我在用Claude code帮我写一个小工具,用来管理我本地那些乱七八糟的文档。写着写着,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工具完全是按照我的工作习惯定制的——我喜欢用Markdown,习惯把TODO放在文件开头,偏爱扁平化的目录结构。

 

如果是十年前,我要么忍受现有工具的"不合身",要么花几个月时间自己开发一个。但现在,我只用了半小时就有了一个完全符合我个人习惯的工具。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去裁缝店做衣服的经历。师傅会仔细量尺寸,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领子,袖子要多长,腰身要多紧。每件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后来有了成衣工业,虽然便宜了,但总有那么一点不合身的地方——袖子长了点,腰身松了点。

 

软件行业走的也是这条路。从早期的定制开发,到后来的标准化产品,再到现在的SaaS平台。我们一直在追求规模化,用一套软件服务千万用户。但AI正在把这个逻辑彻底颠覆。

 

## 从"一对多"到"一对一"的回归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假设软件必须是标准化的?

 

传统软件开发的核心逻辑是摊薄成本——开发一次,卖给一万个用户,每个用户分摊的开发成本就是万分之一。这个逻辑在人工编程时代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定制化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成本。

 

但AI改变了这个等式。当代码生成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一刀切"的标准化?

 

我有个朋友是做企业软件的,他跟我抱怨说,每次给客户部署系统,都要花大量时间做"个性化配置"。客户总是说:"你们这个流程不符合我们公司的习惯","这个界面我们用不惯"。以前他只能说:"将就一下吧,大家都是这么用的。"

 

现在他开始尝试让AI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需求,生成不同版本的界面和流程。结果发现,客户满意度直线上升,而开发成本并没有显著增加。

 

## 个性化的技术可能性

 

技术上,这件事已经不是幻想了。

 

我们现在可以让AI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然后生成完全定制化的界面和功能。不是简单的参数配置,而是从底层逻辑开始的重新设计。

 

比如,同样是一个项目管理工具:

- 对于习惯瀑布模型的传统企业,AI可以生成强调阶段性交付的界面

- 对于敏捷团队,AI可以生成以迭代为核心的看板界面  

- 对于个人开发者,AI可以生成极简的任务列表界面

 

每个版本的底层数据结构可能相同,但用户看到的界面、交互逻辑、甚至业务流程都完全不同。

 

更进一步,AI还可以学习用户的语言习惯。有人喜欢说"搞定",有人喜欢说"完成",有人喜欢用emoji。为什么不能让软件用用户最习惯的方式跟他们对话?

 

## 商业模式的重构

 

这种变化会彻底重构软件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软件公司靠规模效应赚钱——开发一次,卖无数次。但在AI时代,价值可能更多体现在"理解用户"的能力上。谁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谁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定制化服务。

 

我预测会出现一种新的软件形态:不是卖产品,而是卖"软件生成服务"。用户描述自己的需求,AI实时生成一个专属的软件。这个软件可能只有这一个用户在使用,但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想象一下,未来的软件商店可能是这样的:你不是在下载别人开发好的App,而是在"订制"一个专属于你的App。每个人手机里的"微信"可能都长得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都完美符合各自的使用习惯。

 

## 开发者角色的演进

 

对我们程序员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我们的角色会从"代码编写者"转变为"需求理解者"和"AI调教师"。核心技能不再是熟练掌握某种编程语言,而是能够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并且知道如何让AI生成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让我想起了建筑师的工作模式。建筑师不会亲自搬砖,但他们需要理解客户的生活方式,设计出最适合的空间布局,然后指导工人施工。未来的程序员可能也是这样——我们设计软件的"基因",然后让AI去"生长"出具体的代码。

 

## 标准化的新含义

 

当然,这不意味着标准化会完全消失。但标准化的层次会发生变化。

 

以前我们标准化的是最终产品——大家都用同样的界面,同样的功能。未来我们可能标准化的是"生成规则"——定义好如何根据用户特征生成个性化的软件。

 

就像基因一样,每个人的基因组合都是独特的,但基因的表达规则是相同的。未来的软件可能也是这样——每个用户看到的软件都是独特的,但生成这些软件的"基因表达规则"是标准化的。

 

---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那台"无限概率驱动器"。也许我们正在走向一个"无限个性化"的软件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数字工具。

 

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当软件不再需要迁就大众的平均需求,而是完全贴合每个人的独特习惯时,我们与技术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还会需要学习适应软件,还是软件会完全适应我们?

http://www.xdnf.cn/news/1312651.html

相关文章:

  • Sklearn 机器学习 邮件文本分类 加载邮件数据
  • Netty 的 Select/Poll 机制核心实现主要在 NioEventLoop 的事件循环
  • 同创物流学习记录1
  • 【论文阅读】Multimodal Graph Contrastive Learning for Multimedia-based Recommendation
  • 从冒泡到快速排序:探索经典排序算法的奥秘(二)
  • 如果构建企业本地的ERP智能ai系统,让先进的大模型数据处理ERP的各类数据,更加轻松智能,准确?从企业资源计划ERP变成企业资源智能EPA的升级
  • 基本电子元件: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 玩转tokenizer
  • vscode中用python调用matlab的函数(环境安装)
  • SpringSecurity(一)入门
  • Winsows系统去除右键文件显示的快捷列表
  • 【完整源码+数据集+部署教程】高尔夫球追踪与识别系统源码和数据集:改进yolo11-LAWDS
  • Hexo 双分支部署指南:从原理到 Netlify 实战
  • C# 应用特性的更多内容:多维度解析与深度拓展
  • 启发式合并 + 莫队 恋恋的心跳大冒险
  • 设计索引的原则有哪些?
  • 八、SpringBoot项目热部署
  • 嵌入式硬件篇---电源电路
  • pwn定时器,ARM定时delay 外部中断用函数指针(统一)day55,56
  • 19.3 Transformers量化模型极速加载指南:4倍推理加速+75%显存节省实战
  • 头文件包含和前置声明
  • 什么是微前端?
  • 超越Transformer:大模型架构创新的深度探索
  • 数据结构:二叉平衡树
  • OpenCV 图像处理基础操作指南(二)
  • ClickHouse的学习与了解
  • 概率论基础教程第3章条件概率与独立性(三)
  • Linux sar命令详细使用指南
  • Qt 动态属性(Dynamic Property)详解
  • Qt 关于QString和std::string数据截断的问题- 遇到\0或者0x00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