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SJBH构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对策-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
研究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我国是制造业的大国,在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信息化人才的瓶颈的问题十分突出。本论文通过对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研究,了解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的现状。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培训体系可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对形成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于培训机构而言,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从而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 预期目标:本论文通过对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对策研究,并通过对培训机构与企业的调查研究,加深企业,政府,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完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前进,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内外对于制造业人才培训体系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赵立莹,赵景辉(2008)《英美制造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中提出英国最有特色的是制造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全日制16-29岁的在校学生开放,把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培训课程联系起来,为学生发展成通才和专才创造条件[1]。可见国外也很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佘华(2011)《外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启示》中提出在美国,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都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培养、利用和发展,将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带动团队整体能力提高的龙头工程,并把拥有一大批一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团队的立根之基,发展之源[2]。邓红英(2009)《印度制造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存在劳动力技能不足的问题,但印度十分注重对劳工的保护和教育,近年还持续增加了教育投入。如今,劳动力成本低廉,高技术人员多及年轻工人潜力巨大等使印度在人力资源方面独具优势。这也是国际企业纷纷抢滩印度的主要原因之一[3]。 付芝芳,刘月花(2010)《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探讨》中提出随着IT技术在制造技术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步伐[4]。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制造业信息化带来的问题。潘盛贵 ,李捍东(2010)《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及人才培养战略综述》中提出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服务信息化人才培训的实施,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围绕我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求的各类人才,展开了多种形式和类别的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5]。杨平福(2008)《安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中提出要努力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氛围,要把强化企业负责人信息化意识,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培训中心,市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中心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6]。 宁波制造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其中对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陈民恳,张斌(2008)《宁波制造业发展现状评析》中指出长期以来,宁波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引入不足,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宁波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所以说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不断培养信息化人才,补充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怀(2012)《技能人才深造 政府补贴学费》中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使新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的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政府培训补贴[8]。这样有了政府的帮助,可以帮助企业减轻一部分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伍衡峰(2010)《论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发展战略》中提出制造业人才开发现状为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结构偏低,职业院校技能人才专业理论只是不深,专业设置过窄,缺乏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缺乏终身学习机会和继续教育保障[9]。惠华强,李斌(2009)《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信息化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建议: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人才观,信息化人才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学习借鉴,促进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改善激励机制,创造栓心留人环境,人才政策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具有重要影响[10]。刘承焕(2008)《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中提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存在一下问题:(1)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数量多但水平低。(2)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培训质量。(3)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重心把握不准。(4)企业状况差异与统一教材之间的矛盾。(5)参加培训人员的多样化动机与培训机构的统一标准,统一认证之间存在矛盾[11]。 |
3.参考文献 |
[1] 赵立莹,赵景辉. 英美制造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OL]. http://www.studa.net/zhiye/081113/14495155.html,2008-11-13. [2] 佘华. 外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6). [3] 邓红英. 印度制造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4] 付芝芳,刘月花.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探讨[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0(1) [5] 潘盛贵 ,李捍东. 贵州省“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及人才培养战略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 [6] 杨平福. 安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安庆科技,2008(1). [7] 陈民恳,张斌.宁波制造业发展现状评析[J].发展探索,2008(13). [8] 黄怀. 技能人才深造政府补贴学费[J].厦门日报,2012(11). [9] 伍衡峰. 论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发展战略[J].发展探索,2010(31). [10] 惠华强,李斌. 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4). [11] 刘承焕. 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12] 凌童炜. 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创新教育会议,2012(1). [13] 周燕娟. 我国先进制造业职业培训模式研究[J].职业培训,2009(12). [14] 杜莹,白云川. “十二五”聚焦区域经济特色[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1). [15] Polona Domadenik,Daša Farčnik. The Rol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n-the-Job Training i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Slovenia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ector[J]. Croatian Economic Survey,2012(14). [16] Zheng,Connie,Soosay,Claudine,Hyland,Paul. Manufacturing to Asia: who will win the emerging battle for talent between Dragons and Tigers?[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8(1). |
二、研究方案 |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
1 制造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现状 1.1信息化人才含义 1.2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定位 2 宁波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 2.1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方式 2.2其他类似城市(温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方式 2.3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3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影响因素 3.1 企业 3.2 政府 3.3培训机构 3.4 个人 4 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对策建议 |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
实施方案: 本课题需要对宁波市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对各个方面资料的查阅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须收集关于宁波制造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的相关资料,并加强这方面的文献阅读,查阅相关的网站、期刊、文献等相关信息。其次做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然后将有疑问的部分与指导老师进行商量讨论,及时沟通交流。 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 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