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java >正文

hive on tez为什么写表时,要写临时文件到hdfs目录

hive on tez为什么写表时,要写临时文件到hdfs目录

在Hive on Tez架构中,写表时将数据先写入HDFS临时目录,是保障数据一致性、支持容错重试、适配DAG计算模型的核心设计,本质是为了解决“计算过程不确定性”与“目标表数据完整性”之间的矛盾。以下从5个核心维度详细解释其原因:

1. 核心目标:保证写表操作的原子性

Hive写表(如INSERT INTO/OVERWRITE)需要满足原子性——即操作要么“完全成功”(数据完整写入目标表),要么“完全失败”(目标表无任何脏数据),不允许“部分写入”的中间状态。
而直接写入目标表会存在致命问题:若计算过程中(如Tez任务崩溃、节点宕机)中断,目标表会残留不完整的“脏数据”,且无法回滚。

临时文件的解决方案

  • 计算过程中,Tez将结果先写入HDFS的临时目录(默认路径由hive.exec.tmp.dir配置,或目标表目录下的.tmp子目录);
  • 待整个Tez DAG任务(所有Stage)完全执行成功后,通过HDFS的原子性rename操作,将临时目录的完整数据“移动”到目标表的正式目录(如/user/hive/warehouse/table_name);
  • 若任务失败,直接删除临时目录的部分数据,目标表完全不受影响。

关键原理:HDFS的rename元数据级操作(仅修改目录引用,不移动实际数据块),具备天然原子性——要么rename成功(数据可见),要么失败(临时目录保留,目标表不变)。

2. 适配Tez的DAG模型:存储中间计算结果

Tez是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计算框架,Hive on Tez会将SQL解析为多个Stage(计算阶段) ,且Stage间存在依赖关系(如“先过滤→再聚合→最后Join”)。

这些Stage无法直接将结果写入目标表,必须通过临时文件传递数据:

  • 前一个Stage的输出(如聚合后的中间结果),会先写入临时目录,作为下一个Stage的输入;
  • 临时目录会按Stage ID、任务ID(Task ID)划分子目录(如tmp/stage-1/_task0),避免不同Stage的数据互相干扰;
  • 最终所有Stage执行完成后,才会将“最终结果”的临时目录合并并写入目标表。

例如:执行INSERT OVERWRITE table t SELECT a.id, sum(b.val) FROM a JOIN b ON a.id = b.id GROUP BY a.id时,Tez会拆分为“Join Stage”→“Aggregation Stage”,两个Stage的中间结果均存储在临时目录,最后由Aggregation Stage的输出临时目录生成目标表数据。

3. 支持容错与重试,降低重复计算成本

Tez作为分布式计算框架,任务失败是常态(如节点宕机、内存溢出、网络波动)。临时文件的存在,能大幅降低失败后的重试成本:

  • 若某个Stage失败,Tez仅需重试“失败的Stage”,而无需重新计算所有前置Stage——因为前置Stage的成功结果已保存在临时目录,可直接复用;
  • 若没有临时文件,失败后需从头重新执行整个DAG任务,尤其对于大表计算,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迟。

例如:一个包含5个Stage的任务,若第4个Stage失败,Tez可直接读取Stage 1-3的临时文件结果,仅重试Stage 4和5,而非重新执行1-5。

4. 处理数据格式转换与表结构适配

Hive支持多种存储格式(ORC、Parquet、TextFile、SequenceFile)和表类型(分区表、分桶表、外部表),写表时需要完成“计算结果→目标格式/结构”的转换,这个过程需依赖临时目录:

  • 格式转换:计算结果默认是原始数据(如行存储),需在临时目录中完成“目标格式编码”(如ORC的列存储压缩、Parquet的页式存储),再写入目标表;
  • 分区/分桶适配:若目标表是分区表(如按dt=20240501分区),临时目录会先按分区键创建子目录(tmp/dt=20240501),确保数据写入正确分区;分桶表同理,临时目录会按分桶键哈希划分文件,避免最终分桶数据紊乱。

5. 隔离并发写操作,避免数据冲突

Hive虽默认不支持“多任务并发写同一张表”(需通过hive.support.concurrency开启并发控制),但临时目录可在有限并发场景下隔离不同任务的数据:

  • 不同写任务会生成独立的临时目录(如tmp/task123tmp/task456),各自处理数据,互不干扰;
  • 结合Hive的锁机制(如排他锁),任务获取锁后,再将临时目录原子rename到目标表,避免“多任务同时写目标表导致数据覆盖”的问题。

补充:临时目录的配置与清理

  • 默认路径:临时文件默认存储在hive.exec.tmp.dir配置的路径(如/tmp/hive/${user.name}),或目标表的Warehouse目录下的.tmp子目录;
  • 自动清理:任务成功后,临时目录会被Hive自动删除;任务失败时,临时目录会保留(可通过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等配置调整),用于调试失败原因;
  • 手动清理:若存在残留的临时文件(如Hive客户端崩溃导致),可通过hdfs dfs -rm -r手动删除临时目录,避免占用HDFS存储空间。

总结

Hive on Tez写表时使用HDFS临时目录,并非“额外步骤”,而是分布式计算场景下保障数据可靠性、计算高效性的必然设计。其核心价值可概括为:

  • 用“临时存储+原子rename”保证数据原子性,避免脏数据;
  • 用“中间结果落地”适配Tez的DAG模型,支持Stage间数据传递;
  • 用“结果复用”降低容错重试成本,提升计算效率;
  • 用“格式/结构适配”确保数据符合目标表规范。
http://www.xdnf.cn/news/18989.html

相关文章:

  • docker 1分钟 快速搭建 redis 哨兵集群
  • 配置nginx.conf (增加21001端口实例操作)
  • 医疗AI时代的生物医学Go编程:高性能计算与精准医疗的案例分析(三)
  • [灵动微电子 MM32BIN560CN MM32SPIN0280]读懂电机MCU之比较器
  • jQuery 从入门到实践:基础语法、事件与元素操作全解析
  • mac电脑双屏显示时程序坞跑到副屏的解决方法
  • 机器视觉学习-day10-图像添加水印
  • Mybatis 与 Springboot 集成过程详解
  • Kubernetes一EFK日志架构
  • Ovis2.5技术解密:原生分辨率与“反思模式”如何铸就新一代MLLM王者
  • 嵌入式学习日志————实验:串口发送串口发送+接收
  • 2025年渗透测试面试题总结-37(题目+回答)
  • 2024年06月 Python(三级)真题解析#中国电子学会#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
  • 零基础-力扣100题从易到难详解(持续更新1-10题)
  • 【链表 - LeetCode】25. K 个一组翻转链表
  • DAY 58 经典时序预测模型2
  • Kubernetes 的20 个核心命令分类详解
  • Linex系统网络管理(二)
  • 数据结构第8章 排序(竟成)
  • SqlHelper类库的使用方法
  • .NET周刊【8月第3期 2025-08-17】
  • 鸿蒙ArkUI 基础篇-06-组件基础语法-Column/Row/Text
  • 车载诊断架构 --- 基于整车功能的正向诊断需求开发
  • Dubbo加标签方式
  • Vue3 + 高德地图实现车辆电子围栏监控与报警
  • banner这个文件是怎么请求到后端数据的
  • codeforces(1045)(div2)D. Sliding Tree
  • zookeeper-集群扩缩容
  • 二次校验请求源 IP 是否在 WAF 官方 IP 段内” + “校验是否携带 WAF 专属 HTTP 头
  • 全域管控,一触可达:复合机器人远程监控方案重塑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