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逆与原象
函数的逆(反函数)( f−1f^{-1}f−1 ) 作为一个从值域到定义域的映射,确实不一定存在。
但这里正是理解现代数学中符号“( f−1f^{-1}f−1 )”多重含义的关键。在可测函数的定义中,符号 ( f−1(B)f^{-1}(B)f−1(B) ) 并不是在指那个可能不存在的反函数,而是在使用“原像”的概念。
这是一个常见的混淆点,让我们来彻底澄清它。
1. 两种截然不同的“( f−1f^{-1}f−1 )”
反函数 (Inverse Function) | 原像 (Preimage) | |
---|---|---|
符号 | ( f−1f^{-1}f−1 ) | ( f−1f^{-1}f−1 ) |
含义 | 一个函数,满足 ( f−1(f(x))=xf^{-1}(f(x)) = xf−1(f(x))=x )。 | 一个集合映射,输入一个集合,返回一个集合。 |
存在条件 | 仅当 ( f ) 是双射(一一对应)时才存在。 | 永远存在!对于任何函数 ( f ) 和任何子集 ( B ),原像 ( f−1(B)f^{-1}(B)f−1(B) ) 总有定义。 |
定义 | 如果 ( f:X→Yf: X \to Yf:X→Y ) 是双射,则其反函数 ( f−1:Y→Xf^{-1}: Y \to Xf−1:Y→X ) 定义为: ( f−1(y)=xf^{-1}(y) = xf−1(y)=x ) 当且仅当 ( f(x)=yf(x) = yf(x)=y )。 | 对于任意函数 ( f:X→Yf: X \to Yf:X→Y ) 和任意子集 ( B⊆YB \subseteq YB⊆Y ),其原像定义为: ( f−1(B)={x∈X∣f(x)∈Bf^{-1}(B) = \{ x \in X \mid f(x) \in Bf−1(B)={x∈X∣f(x)∈B } )。 |
例子 | ( f:R→Rf: \mathbb{R} \to \mathbb{R}f:R→R, f(x)=x+1f(x) = x + 1f(x)=x+1 ) 是双射。 其反函数为 ( f−1(y)=y−1f^{-1}(y) = y - 1f−1(y)=y−1 )。 | ( f:R→Rf: \mathbb{R} \to \mathbb{R}f:R→R, f(x)=x2f(x) = x^2f(x)=x2 ) 令 ( B={4,9}B = \{4, 9\}B={4,9} ),则原像 ( f−1(B)={−2,2,−3,3}f^{-1}(B) = \{-2, 2, -3, 3\}f−1(B)={−2,2,−3,3} )。 令 ( B={−1}B = \{-1\}B={−1} ),则原像 ( f^{-1}(B) = \varnothing )。 |
2. 为什么可测函数定义中使用的是“原像”?
可测函数的定义是:
函数 ( f:(X,A)→(Y,B)f: (X, \mathcal{A}) \to (Y, \mathcal{B})f:(X,A)→(Y,B) ) 是可测的,如果对于每一个可测集 ( B∈BB \in \mathcal{B}B∈B ),它的原像 ( f−1(B)f^{-1}(B)f−1(B) ) 都属于 ( A\mathcal{A}A )。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是在询问“哪些点 ( x ) 被映射到了集合 ( B ) 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集合(即原像),而我们要求这个答案集合必须是可测的。
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 ( f ) 有反函数:
- 即使多个 ( x ) 映射到同一个 ( y )(非单射),我们仍然可以问“哪些 ( x ) 被映射到了 ( B ) 里?”。
- 即使有些 ( y ) 在 ( B ) 中没有原像(非满射),答案就是空集 ( ∅\varnothing∅ ),而空集总是可测的。
示例分析:
让我们看一个没有反函数的例子:f:R→Rwithf(x)=x2f: \mathbb{R} \to \mathbb{R} with f(x) = x^2f:R→Rwithf(x)=x2。
- 它不是单射(因为 f(2)=f(−2)=4f(2) = f(-2) = 4f(2)=f(−2)=4 ),也不是满射(如果陪域是 ( R\mathbb{R}R ),那么负数没有原像),所以反函数 ( f−1f^{-1}f−1 ) 不存在。
- 但是,它的原像无处不在! 例如:
- ( f−1({4})={−2,2}f^{-1}(\{4\}) = \{-2, 2\}f−1({4})={−2,2} ) (一个集合,不是一个数)
- ( f−1((1,4]))=[−2,−1)∪(1,2]f^{-1}((1, 4])) = [-2, -1) \cup (1, 2]f−1((1,4]))=[−2,−1)∪(1,2] ) (两个区间的并集)
- ( f−1((−∞,0]))=∅f^{-1}((-\infty, 0])) = \varnothingf−1((−∞,0]))=∅ )
可测性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规定 ( R\mathbb{R}R ) 上的可测集是勒贝格可测集,那么对于 ( R\mathbb{R}R ) 上的任何一个博雷尔集 ( B )(例如一个开区间),上面计算出的原像集合是否是勒贝格可测的?对于 ( f(x)=x2f(x) = x^2f(x)=x2 ),答案是肯定的。
3. 总结与类比
为了避免混淆,有些教材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比如 ( f∗f^{*}f∗ ) 或 ( f←f^{\leftarrow}f← ) 来表示原像映射。但惯例上仍然广泛使用 ( f^{-1} )。
一个很好的类比:
想象一个函数 ( f ) 是一个分发机器。
- 你投入一个原料 ( x ),它产出一个产品 ( y = f(x) )。
- 反函数 ( f−1f^{-1}f−1 ):是一个“逆向机器”。你投入一个产品 ( y ),它必须唯一地吐出生产它所使用的那个原料 ( x \)。这台机器只有在下游产品与上游原料是一一对应时才能制造。
- 原像 ( f−1(B)f^{-1}(B)f−1(B) ):是一个“原料筐”。你指定一类产品 ( B )(比如“所有一等品”),这个筐子里装的就是所有能生产出这类产品的原料。这个筐子永远存在。
可测函数的定义只关心这个“原料筐”是否满足我们的可测标准,而完全不需要那台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逆向机器”。
结论:
函数的逆往往不存在。但正因为如此,可测函数的定义巧妙地使用了永远存在的“原像” 概念,而不是那个可能不存在的“反函数”。这使得可测性成为一个非常广泛和强大的概念,适用于几乎所有有意义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