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光学原理与应用-366]:ZEMAX - 用成像原理说明人眼为什么能看清物体?

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本质上是光学成像系统与神经信号处理系统协同工作的结果。

其核心原理可分解为以下步骤,结合经典光学成像理论与生物视觉机制进行说明:

1. 人眼的光学结构:简化版“相机模型”

人眼的光学系统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构成,其功能与相机类似:

  • 角膜:透明前凸结构,提供约 2/3 的屈光力(类似相机的固定镜头)。

  • 晶状体:弹性透明体,通过睫状肌调节曲率(类似相机的变焦镜头),实现 动态聚焦

  •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填充眼球后部,维持眼球形状并传导光线。

  • 视网膜:光敏感层,相当于相机的感光元件(CCD/CMOS),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

2. 成像过程:从物体到视网膜的点对点映射

(1) 光线收集与折射
  • 物体上的点 P 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依次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

  • 根据薄透镜公式(简化模型):

f1​=u1​+v1​

其中 u 为物距(物体到角膜的距离),v 为像距(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约 24mm),f 为晶状体与角膜的等效焦距

(2) 动态聚焦(调焦机制)
  • 看远处物体:睫状肌松弛,晶状体变扁平,焦距 f 增大,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 看近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焦距 f 减小,使发散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
  • 调节能力:人眼可清晰聚焦的物距范围称为明视距离(约 25cm 至无穷远),随年龄增长因晶状体弹性下降而缩短(老花眼)。
(3) 视网膜上的倒立实像
  • 光线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相机原理一致)。

  • 每个物点 P 对应视网膜上的一个感光细胞(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实现点对点映射

3. 神经信号处理:从光信号到视觉感知

(1) 感光细胞的光电转换
  • 视锥细胞(约 600-700万 个):
    • 集中在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尤其是中央凹)。
    • 负责明视觉色觉(对红、绿、蓝光敏感)。
  • 视杆细胞(约 1.2亿 个):
    • 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区域。
    • 负责暗视觉(对低光照敏感,但无色觉)。
(2) 信号传递与处理
  • 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传递至视神经。

  • 视交叉:部分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大脑,形成视皮层的左右眼视觉融合。

  • 大脑加工:视皮层对信号进行空间翻转、颜色校正、边缘增强等处理,最终形成主观的“正立”视觉。

4. 关键因素:成像质量与视觉清晰度

(1) 光学因素
  • 屈光正常: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匹配,使像精准落在视网膜上(否则为近视/远视)。
  • 像差校正:角膜的非球面形状和晶状体的动态调节可减少球差、色差等像差。
  • 瞳孔调节:通过收缩瞳孔(虹膜控制)减少衍射效应和景深,提高成像锐度。
(2) 生理因素
  • 视网膜分辨率:中央凹的视锥细胞密度极高(约 15万/mm²),可分辨 1角分 的细节(对应 20/20 视力)。

  • 神经适应: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协同工作,使人眼能在 10^-6 cd/m²(月光)至 10^6 cd/m²(日光)的宽动态范围内清晰成像。

5. 总结:人眼看清物体的完整链条

  1. 光线收集: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线进入眼内。
  2. 动态聚焦: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光线,形成倒立实像于视网膜。
  3. 光电转换:视锥/视杆细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
  4. 信号传递:通过视神经和大脑加工,形成主观视觉。
  5. 自适应调节:通过瞳孔、晶状体和神经系统的协同,优化不同条件下的成像质量。

这一过程体现了光学成像原理与生物系统的高度适配,是人类经过数百万年进化形成的精密视觉机制。

http://www.xdnf.cn/news/19658.html

相关文章:

  • 两款超实用办公插件推荐:Excel聚光灯与Word公文排版
  • MySQL 多表查询方法
  • Spring Boot 全局字段处理最佳实践
  • mysql初学者练习题(从基础到进阶,相关数据sql脚本在最后)
  • 59.螺旋矩阵II
  • 框架-SpringMVC-1
  • WPF中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
  • 支付系统设计模式应用:从单例到观察者模式实践
  • 网络编程 05:UDP 连接,UDP 与 TCP 的区别,实现 UDP 消息发送和接收,通过 URL 下载资源
  • EPLAN 分散式端子:提升原理图设计效率的实用功能
  • 使用 C 模仿 C++ 模板的拙劣方法
  • Replit在线编程工具:支持多语言环境免配置与实时协作,助力编程学习调试与社区项目复用
  • 企业微信员工聊天记录能看吗?合规管理三要素一次性说清
  • cuDNN深度解析:实战演练
  • Electron 菜单与托盘: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元素
  • 9月2日
  • 深入分析 json2(新)与标准的 jsonrpc的区别
  • zephyr设备树的硬件描述转换为c语言
  • Hash 算法 SHA-1、SHA-256、SHA-384、SHA-512 对比
  • SpringBoot3 + Netty + Vue3 实现消息推送(最新)
  • 食品分类案例
  • 码住!辉芒微MCU型号规则详细解析
  • Kafka 架构详解
  • 动子注册操作【2025.9.2学习记录】
  • MVP架构深层剖析-从六大设计原则的实现角度到用依赖注入深度解耦
  • Elasticsearch 核心知识与常见问题解析
  • MCU上跑AI—实时目标检测算法探索
  • 【 HarmonyOS 6 】HarmonyOS智能体开发实战:Function组件和智能体创建
  • 空间不足将docker挂载到其他位置
  • 03_网关ip和端口映射(路由器转发)操作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