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ckend >正文

EPLAN 分散式端子:提升原理图设计效率的实用功能

目录

分散式端子概念

主要优势和价值

实际应用示例

具体操作

第一步  定义8个端子(新建功能)

第二步 定义端子排定义。这个操作与普通端子排定义一样。

第三步 定义成   分散式端子

第四步 放置端子(替换中断电)

 总结:


摘要:分散式端子是EPLAN中的一项实用功能,允许在原理图上直接放置端子连接点,无需集中在传统端子排图纸上。其主要优势包括减少中断点数量、提高设计效率、便于后续安装维护。通过直接接线法,工程师可在需要电源的位置放置同名分散式端子(如X1),系统自动识别为同一逻辑端子。操作步骤包括定义端子排、设置为分散式端子、放置替换中断点及跳线编辑。该功能通过智能数据管理实现"面向对象"设计思路,显著提升电气设计质量和效率。

一、分散式端子概念

        分散式端子是 EPLAN 中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它允许工程师直接在原理图上需要连接的位置放置端子连接点,而不必集中在传统的端子排图纸上。这种规划原理图的方法被称为直接接线法。

它是如何工作的?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您需要为一个24V电源分配线路。传统方法是:

  • 在端子排图纸上定义一个端子(例如X1:1)

  • 然后在其他原理图页面上使用中断点来表示这个端子的连接。如下图所示。电源V1出来的24V+和0V,通过中断点,连接到PLC的2.7。

如下图,有很多个电源24V,通过中断点连接到别处。

连接到下图。会出现很多个中断点。

而使用分散式端子后,您可以:

  • 直接在需要24V电源的每个原理图页面上放置同一个端子的分散部分(都命名为X1)

  • 电源线直接连接到最近的一个分散式端子上

二、主要优势和价值

  1. 大幅减少中断点使用 分散式端子最直接的好处是有效减少在整个原理图中引用的中断点数量。中断点越多,图纸的复杂性越高,维护难度也越大。

  2. 提高设计效率 采用直接接线法后,工程师无需在不同页面间来回切换查找端子连接关系。无需在复杂的原理图中进行耗时的搜索,可以直接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接线。

  3. 便于后续流程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工程设计阶段的效率提升,对后续的制造、安装和维护过程也有显著帮助:

  • 安装人员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接线位置

  • 维护人员能快速定位端子连接点

  • 减少因理解错误导致的接线失误

三、实际应用示例

假设需要为多个传感器提供24V电源,他们之间建立直接连接可以使用分散式端子可以:

  1. 在电源输出页面放置一个分散式端子(标记为X1)

  2. 在每个传感器页面也放置同名的分散式端子(也都标记为X1)

  3. 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些都属于同一个逻辑端子

这样设计不仅图纸更加简洁明了,而且任何工程师看到图纸都能立即理解电源分配路径,无需追踪中断点的去向。

四、具体操作

操作开始前,需要在软件中设置调整。如下图,将分散式端子的放置开始连接数点数设置成4。

  • 这是设置项的核心功能。在这里输入一个数字(例如 )。

  • 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端子(如端子X1)下面定义了4个或4个以上的连接点(例如 :1, :2, :3, :4 ...),那么当您放置这个端子时,EPLAN会自动将它作为“分散式端子”来放置。

  • “分散式端子”指的是每个连接点(:1, :2, :3...)都会作为独立的图形对象(通常是几个小方框)被放置到页面上,而不是一个代表整个端子的大方框。

  • 放置的端子只有2个带代号的连接点(:2 和 :3),那么EPLAN会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端子来放置

第一步  定义8个端子(新建功能)

功能定义为1个连接点的端子,然后确定。

在设备导航器中,可以看到XD3端子,里面有8个端子。

第二步 定义端子排定义。这个操作与普通端子排定义一样。

功能描述为,24V电源,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以后用  优化分散式端子  命令的时候,替换成4个连接点的。

第三步 定义成   分散式端子

选中这8个端子,在右键属性中更改成分散式端子。删除名称 描述  连接代号  连接点描述等里面的数据 。并勾选 分散式端子  如下图。

第四步 放置端子(替换中断电)

放置端子到中断点的位置,如下图。

分别将1-8个端子分配至原理图中。

这个时候,虽然端子分配到了原理图,但是他们之间还是独立的,他们之间没有电气关系。需要通过编辑端子之间的跳线。注意上图中的线的颜色。其中,电源线24V是青色的,0V线是蓝色的。其他图中的线是红色的。’

接下来进行跳线编辑。编辑端子XD3

根据原理,我们需要对端子1-3-4,2-5,和6-7-8进行跳线,如上图。确定后,刷新图纸。可以发现进行跳线的1-3-4 和2-5都变成了24V的颜色。6-7-8变成了0v的颜色。如下图。(这里的关键是你要知道哪几个端子之间需要跳线)

第五步 优化

根据用具有四个连接点的端子对一个连接端子的设备进行优化。选择--优化分散式端子 命令。 选择合适的端子部件号 ,勾选 允许彼此连接的端子放在一起。然后确定。

正常情况下,应该式四个连接点。由于本例子中部件选择不当,本部件中给,只有连个连接点。所以显示的是2个连接点。如下图。

而且每个端子都分配了一个部件,分散式端子把每个端子当作一个部件来显示。并把多余的端子删除了,如下图。

 五、总结:

                分散式端子功能体现了现代电气设计"面向对象"而非"面向连线"的思路转变,通过智能的数据管理而非简单的图形绘制,显著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

http://www.xdnf.cn/news/19648.html

相关文章:

  • 使用 C 模仿 C++ 模板的拙劣方法
  • Replit在线编程工具:支持多语言环境免配置与实时协作,助力编程学习调试与社区项目复用
  • 企业微信员工聊天记录能看吗?合规管理三要素一次性说清
  • cuDNN深度解析:实战演练
  • Electron 菜单与托盘:构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元素
  • 9月2日
  • 深入分析 json2(新)与标准的 jsonrpc的区别
  • zephyr设备树的硬件描述转换为c语言
  • Hash 算法 SHA-1、SHA-256、SHA-384、SHA-512 对比
  • SpringBoot3 + Netty + Vue3 实现消息推送(最新)
  • 食品分类案例
  • 码住!辉芒微MCU型号规则详细解析
  • Kafka 架构详解
  • 动子注册操作【2025.9.2学习记录】
  • MVP架构深层剖析-从六大设计原则的实现角度到用依赖注入深度解耦
  • Elasticsearch 核心知识与常见问题解析
  • MCU上跑AI—实时目标检测算法探索
  • 【 HarmonyOS 6 】HarmonyOS智能体开发实战:Function组件和智能体创建
  • 空间不足将docker挂载到其他位置
  • 03_网关ip和端口映射(路由器转发)操作和原理
  • 梯度消失问题:深度学习中的「记忆衰退」困境与解决方案
  • React 学习笔记4 Diffing/脚手架
  • 2025了,你知道electron-vite吗?
  • 网络原理——HTTP/HTTPS
  • ImageMagick命令行图片工具:批量实现格式转换与压缩,支持水印添加及GIF动态图合成
  • 2条命令,5秒安装,1秒启动!Vite项目保姆级上手指南
  • 鸿蒙NEXT界面交互全解析:弹出框、菜单、气泡提示与模态页面的实战指南
  • 开源的聚合支付系统源码/易支付系统 /三方支付系统
  • Erlang 利用 recon 排查热点进程
  • 人工智能之数学基础:分布函数对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情况进行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