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制动性: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道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一、汽车的制动性评价指标
a. 制动效能: 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制动距离:从驾驶员接触制动踏板到车辆停止为止,汽车行驶过的距离
b. 制动效能恒定性:
c.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1.1 与刹车距离相关的因素
路面条件、载荷条件、制动时速度
二、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2.1 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Tu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2.2 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将车轮架离地面,踩住制动踏板,在轮胎周边缘施加切向力,直到轮胎转动(打滑)所需要的力,就是制动器制动力。
与制动器类型、结构尺寸、制动器摩擦副摩擦系数、车轮半径有关。并于踏板力成正比。
三、滑动率s
滑动率s = 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纯滚动时:S=0; 纯滑动时,S=100%。
四、制动力系数
制动力系数 = 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的比值。
汽车所能达到的制动减速度:,推导过程如下:
五、侧向力系数
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与车轮垂直负载之比
下图中的蓝色曲线:随着滑动率的增大,侧向力系数是持续下降的。
因此:在湿滑路面上制动,避免车辆抱死,因为此时侧向力系数很小,此时地面能提供的侧向力小,容易发生侧滑、且汽车容易失去转向能力。
六、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车辆的抗热衰退性能:摩擦制动器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下降,制动器效能就会下降。主要与摩擦副材料及制动器结构相关。
七、汽车制动跑偏
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会导致跑偏。
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附录1】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将制动时的滑动率控制在15%-20%之间,此时优点:
1.制动系数大,地面制动力大,制动距离短。
2.侧向力系数大,地面可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大,方向稳定性好。
3.减轻轮胎磨损
【附录2】什么情况下汽车受到侧向外力的作用?
1.车身侧向风作用
2.路面倾斜
3.汽车转向行驶(受离心力作用有‘外甩效应’,因此向内的侧向力,为防止雨雪天气导致路面侧向力不够,因此用坡面倾斜通过重力分量来平衡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