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
目录
一、物质资料生产
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定义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物质资料生产
一、物质资料生产的定义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1.生产力:
(1)基本含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2)构成: ①人的要素: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②物的要素: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
(1)定义: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人同人发生联系,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基本类型 ①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②表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矛盾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提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推动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