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DSRC|动态交换路况信息,减少事故优化流量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小百科】


1、DSRC发展历史与全球应用

DSRC(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是为车联网(V2X)设计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用于智能交通系统(ITS),支持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的实时通信。其起源是对交通安全和效率的需求,旨在让车辆在行驶中动态交换路况信息,减少事故并优化流量。

DSRC 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5.9 GHz频段(5850-5925 MHz)分配给 ITS,奠定了DSRC的技术基础。此举推动了车载设备和通信厂商的研发,加速了标准化进程。2000年代,IEEE基于 Wi-Fi 技术开发了 IEEE 802.11p,针对高速移动优化了通信性能。2010年,802.11p 标准发布,结合 IEEE 1609 协议栈,DSRC正式实用化,通信范围达 300-1000 米,延迟低至 2 毫秒。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也在推进。北美以 IEEE 802.11p 为核心,日本将其用于 ITS 和电子收费(ETC),欧洲则由ETSI规范,支持ETC和智能交通应用。DSRC成为早期 V2X 的主流技术,推动了智能交通的初步落地。

2、DSRC的工作原理

1. 基本架构

DSRC系统由两类核心设备构成:

  • 车载单元(OBU, On-Board Unit):安装在车辆上的通信设备,负责采集车辆状态数据(如位置、速度、加速度),并通过DSRC协议与外部交换信息,支持碰撞预警、交通信号优化和电子收费(ETC)等功能。
  • 路侧单元(RSU, Roadside Unit):部署在道路基础设施上(如信号灯杆、路牌、高速收费站),用于与车辆通信或广播道路信息。

OBU 与 RSU 协同工作,利用 5.9 GHz 频段实现低延迟(约 2 毫秒)通信,为车辆提供实时、精准的路况数据,提升交通安全和道路效率。

2. 工作频率与频谱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 1999 年将 5.9 GHz 频段(5.850-5.925 GHz,共 75 MHz)分配给 DSRC,划分为 7 个 10 MHz 信道。其中,6 个为业务信道(SCH),支持非安全业务(如交通管理、收费);第 178 信道为控制信道(CCH),用于广播安全消息和管理通信。

3. 通信协议

DSRC 通信协议是基于IEEE 802.11p,从Wi-Fi(IEEE 802.11)演化而来,专为高速移动优化, 以高效支持交通安全应用。

  • 物理层: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每个10MHz信道含52个子载波,将高速数据拆分为并行低速流,支持车辆以200公里/小时相对速度稳定通信。
  • MAC层:使用EDCA(增强分布式信道访问),优先级机制确保安全消息(如碰撞预警、紧急刹车通知)每100毫秒发送一次,端到端延迟控制在1-10毫秒。
  • 上层协议:结合IEEE 1609(WAVE)标准,定义消息格式、安全机制和多信道操作。

3、DSRC的工作流程

DSRC 的通信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 信号广播与侦听

  • OBU(车载单元)和RSU(路侧单元)周期性广播消息,如基本安全消息(BSM,含位置、速度、方向)
  • 路况信息(交通信号状态),频率通常为每100毫秒发送一次。
  • 设备同时监听周围信号,通信范围300-1000米,视环境和功率而定。

2. 数据交换

  • 当车辆或基础设施进入范围,双方通过控制信道(CCH)建立联系,再切换到业务信道(SCH)交换复杂数据。
  • 数据包小而频繁,以确保实时性。
  • 安全消息(如碰撞预警)通过EDCA机制优先传输,延迟低至 1-10 毫秒。

4、DSRC的典型应用

应用场景1:在V2V(车辆间)通信中,前车 A 检测到障碍物紧急刹车,通过 DSRC 即时通知后车 B 和 C,后车 10 毫秒内收到警报并反应,提升安全性。

应用场景2:在V2I(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间通信)通信中,路侧单元RSU广播红绿灯状态,车辆据此调整速度以减少等待时间及安全通过。


【无线通信小百科】往期推荐

  • 蓝牙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介绍
  • Wi-Fi工作原理与发展历程介绍
  • NB-IoT技术解析
  • NFC技术解析
  • LoRa协议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介绍
http://www.xdnf.cn/news/536455.html

相关文章:

  • select * from 限制个数
  • (1) 查看端口状态
  • DeepSeek 如何实现 128K 上下文窗口?
  • MySQL的锁机制
  • javascript 编程基础(2)javascript与Node.js
  • 文本分类实战:使用LSTM对微博评论进行情感分析
  • 数据库中的SCHEMA
  • 如何优化 Elasticsearch 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 黑马点评-Redis缓存更新/穿透/雪崩/击穿
  • Git上传项目到GitHub
  • Keepalived相关配置和高可用
  • 为什么 LoRaWAN CN470 采用上下异频设计?从协议架构、频谱规划到工程实现的全面解析
  • NHANES最新指标推荐:C-DII
  • 浅谈GC机制-三色标记和混合写屏障
  • 蓝桥杯分享经验
  • 【cursor指南】cursor免费续杯pro会员试用
  • UE 材质基础第二天
  • Java:logback-classic与slf4j版本对应关系
  • ROS 2动态负载均衡系统架构与跨主机外设访问方案j1900(工业机器人集群协同场景)
  • 大语言模型怎么进行记忆的
  • 大语言模型(LLM)如何通过“思考时间”(即推理时的计算资源)提升推理能力
  • 微店平台关键字搜索商品接口技术实现
  • OceanBase 开发者大会:详解 Data × AI 战略,数据库一体化架构再升级
  • rsync实现远程同步
  • vs code SSH配置免密登录
  • day017-磁盘管理-实战
  • 深入探讨Java中的上下文传递与ThreadLocal的局限性及Scoped Values的兴起
  • c++字符串常用语法特性查询示例文档(一)
  • 包装类(1)
  • 22-内部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