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三体阅读分析PPT+文稿
PPT:【免费】《三体》阅读分享PPT资源-CSDN文库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进行一些对《三体》的分享。
我第一次看三体是在初二的时候,那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也算是在它最热的时候赶了一次时髦。
那个时候我受了伤在家卧床,捧着电子书把三部曲一气呵成地看完了。这部书对于我来说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或许也有着别样的意义。“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对于一个小城镇的中二少年来说,够文艺了。有意思的是当时我最喜欢的小说是《龙族》,里面经常提到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叫《上海堡垒》。
嗯,中国科幻的两大门神!
我一直知道三体很火,但是我真的意识到就是三体已经传播范围非常非常广,是今年看二喜的时候胖达人的《进化论》,大家有知道胖达人的吗?(没有吗?好这个梗跳过,我看今天能跳几个梗)
在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想先说几句题外话。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想知道一些有关三体的想法或者观点或者分析,相信今天来的同学们都能很轻易地在网上找到。而我接下来的分享只是一些个人的浅见,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因此,只是博诸位一笑,能够起到所谓“抛砖引玉”都是庆幸之至了。
好的,那么现在开始正式的分享。我是第一次来“围炉夜话”作主讲人,然后呢,希望接下来自己能努力让氛围轻松一些,不要做成一次汇报,事实上我大二的时候参加的选修课《新媒体与中国当代文学》最后的课程汇报就是《三体》。所以还是轻松一些吧,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体验。
事实上在开始今天的正式分享前,我一直在思考是分享一些什么比较好,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而言,第一次看三体,我被三体游戏的奇幻场景所深深吸引;为水滴放大到一千万倍依旧绝对光滑的表面儿震惊;为“射手“和”农场主“假说的内核而感到恐怖;为第一个收到信号的三体人的幻想和格局而折服;为黑暗森林最后罗辑一家和三体人对话时的美好而感动。当然,还有面壁人和破壁人之间扣人心弦的较量,初次揭示黑暗森林理论的震撼,以及云天明对程心如童话般美好的爱情。
不过,现在,不知道反复读过多少遍三体的我并不太想讲这些东西,因为我真的感觉自己没有办法讲出什么深度,于我而言,可能去看一遍原著中刘慈欣先生精彩的描写,要比我在这里讲上半天有意义的多。
所以,谈谈人吧。
毕竟,小说的一切正是为了人物塑造为中心的,不是吗?、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说实在的,看了好多遍三体都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就好像我第一遍读《哈姆雷特》的时候没有记住“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一样,给同样没什么印象的同学说一下,这句话在三体三第五节中出现,嗯,这样显得大家读过三体。哈哈。
其实讲人性这件事我觉得很难,毕竟我也只是一名清澈而愚蠢的大学生,不过今天姑且“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下吧。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三体》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角色是谁?为什么?
正好,先谈一谈说这句话的人,维德。维德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的人。可以说是一条毒蛇,你很难说他真的在乎人类,在乎这个宇宙,或许他在乎的只有自己。他在面对外星文明的威胁时,选择用背叛人类来拯救人类。这个事情其实蛮引人深思的,在极端情况下,人们是否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道德观念来保护自己?在极端环境下人性和生存本能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面对绝境时,人们应该如何平衡道德和生存的需求?
或许,人性,本就时不能试探的。
维德也许就是人类当中某些特质的集合体,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集合体,才塑造出了这样一个极具个人魅力和反派潜质的角色。至少,没人喜欢做他的对手,连三体都不想。
“自然选择,前进四!”
章北海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他在乎人类,但可能,他在乎的只有人类。如果说维德的兽性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循环的话,那章北海可能是百分之七十的兽性。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力量时,人们是否会放弃自己原本的原则和立场?但同时又坚定而矛盾地贯彻下一个原则和立场?
叶文洁。我愿意相信年老的叶文洁兽性人性各占一半,她是一位天才,因为对人类文明的失望而选择与外星文明三体人联系。叶文洁的经历让我深感一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对于他的行为和决策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她是一个坚定的理性主义者,对人类的未来持怀疑态度。可是她又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思考,找到了一条人类生存的出路。她可能代表了人性中的理性和思辨精神。通过她的角色,我们可以思考人性中的理性和情感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再谈下一个人物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三体》中最令你讨厌的角色是谁?为什么?
刚才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身边的人,有的人说是用全球资源谈恋爱的罗辑,也有的人说是程心。
假如圣母在人间有名字,那一定是程心。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在贬损什么,而是一种人物塑造。
我并不讨厌程心,事实上程心是人类选出来的不是吗?如果说维德是人类某一面的集合体,那程心就是人类另一面的集合体。
对于三体中的很多人我都不讨厌,事实上讨厌这种情绪的产生或许就证明了作者塑造人物的优秀,因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人物,我们只会觉得好笑。对于这点我相信五条悟有话要说(没有知道《咒术回战》这个梗的吗?)
说回讨厌,讲真,看完三体我讨厌的是人类。Hhh。
我倾向于程心的塑造是《围城》中的方鸿渐,你是个好人,但是你毫无用处。
不过,大刘对程心的塑造是“人人都爱程心”。
真的是人人都爱。
其实程心才是那个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她代表了人性中的乐观主义和对未知的勇敢探索。通过她的角色,我们可以思考人性中的希望和信仰如何影响我们对未来的态度和行为。
她是一位坚定的战士,为了保卫地球文明,她可以选择勇敢地与三体人抗争到底。
我们这些人未必会比她做得更好。
我最喜欢的软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的杨威利说过:“有一半以上的人支持你的,就已相了不起了!”
接下来想谈一下,科幻并不是只有三体。
但是三体无疑是这个时代相当经典的科幻小说。
你现在是一位读书分享会的主讲人,你将围绕《三体》这本书介绍自己独特的想法,请结合结合老一辈科幻作家作品(如阿西莫夫的《基地》)谈一谈对未来的启示
作为读书分享会的主讲人,我很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三体》这本书的独特想法。《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描绘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交互,引发了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在谈到《三体》和老一辈科幻作家的作品时,不得不提到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这个系列描绘了一个未来宇宙帝国的衰落和重建过程,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预测和干预历史走向。与《三体》一样,它们都探讨了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这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未来的启示。首先,它们都强调了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在《三体》中,人类通过科学方法与外星文明进行交流,而在《基地》中,社会科学被用来预测和引导历史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未来的世界中,科学和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这些作品也提醒我们要警惕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三体》中,外星文明的入侵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基地》中,帝国的衰落和混乱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这让我们意识到,未来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最后,这些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在《三体》中,人类面临着外星文明的考验,而在《基地》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权力斗争。这让我们反思人类的行为和选择对于未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科幻是具有时效性的,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不可不谓之经典,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最开始设立基地的目的是整理史书就很不能理解。
计算机技术整理需要那么多人吗?
不过当然,《基地》真的很经典,没看过的朋友真心推荐去看一下。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或多或少都会对人类的进步有些启发,就像NASA的很多科研人员正是读了克拉克的科幻小说才坚定了自己从事科研的决心,凡尔纳的小说激发了许多创造一样,直至现在,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仍是创造Robot的规则考虑。
我相信有一天,未来的孩子读到三体的时候,不会对三体游戏的奇幻场景感兴趣;不会为水滴放大到一千万倍依旧绝对光滑的常识而震惊;他们会蔑视黑暗森林理论的幼稚,就像我对《基地》的难以理解一样。
相信,这就是科幻的意义。
嗯,讲完这个类似于结束语的话之后,我再讲些别的。
哈哈哈哈。
不过,更乐的是我问了一下AI大史。
这是我得到的:
在《三体》中,我对于人物塑造中的大史这一角色有着特别的想法。大史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他既是一个天文学家,也是一个政治家。他在面对外星文明的威胁时,选择了与外星文明合作,成为了“三体人”的忠实信徒。这种选择引发了很多争议和反对声音,但大史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与外星文明合作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出路。
我认为大史的形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在面对未知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行动。大史的选择虽然被很多人质疑,但他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为之奋斗到底。这种坚定和勇气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我有理由怀疑三体人锁死了我们的科技!!!
于和伟老师都看懵了。
哈哈哈!
其实我想将一些有趣的人物塑造,比如说大史,他是一个极具油腻的市侩的机灵与聪明的一个中年男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说实话,他是我最喜欢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