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知识总结
参考1
一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跟RIS区别是什么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 和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在很多情况下所指相同或相近,常被视为同一类技术的不同表述,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下也有细微区别:
- 概念内涵:
- IRS:通常强调表面的智能反射特性,突出其能够利用大量被动或可控元件,如可调谐的反射器或天线阵列,对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以实现优化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信号质量和网络容量等功能1。
- RIS:更加强调表面的可重构性,即通过软件控制等方式,动态地改变表面的电磁特性,从而对无线信号进行智能调控,实现对无线传播环境的重构,使无线电环境变得 “可控”。它是一种具有可编程电磁特性的人工电磁表面结构,由大量精心设计的电磁单元排列组成35。
- 应用侧重:
- IRS:较多地用于描述在无线通信中,通过智能反射来改善信号传输的具体技术和应用场景,例如在室内环境中,通过布置 IRS 来增强无线信号的覆盖,减少信号盲区。
- RIS:除了用于通信信号的调控外,还可能涉及到更多关于无线环境感知、智能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其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例如,利用 RIS 可以实现对室内人员位置的精确感知,或者与其他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术语的使用并不是完全严格区分的,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使用,都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尤其是 6G 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和灵活的无线通信系统34。
2 每个RIS元件能够独立地诱导入射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变化
(1)信号处理中的相位
用来描述波动或振动状态。
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相位通常指的是信号相对于某一参考信号的延迟。
在周期性信号中,相位通常以角度(弧度或度)来表示,表示信号的周期性变化相对于参考信号的位置。
在非周期性信号中,相位可以是一个复数,其中的实部表示信号的幅度,虚部表示相位信息。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相位通常用于描述信号的时序特性,如在频率分析中的频率和相位信息。
形象小例子
如果两人同时扔石头,那么A的波浪和B的波浪将会同步,即它们的波峰和波谷会重叠。这时我们说两个波的相位相同。但如果A稍微延迟一下再扔石头,A的波浪就会落后于B的波浪,波峰和波谷之间就不再完全重叠,这时我们说两个波的相位不同,A的波浪相对于B的波浪有了一定的相位差。
在信号处理中,相位也是描述波动状态的,只不过这里的波动是指电磁波或者其他类型的信号。通过了解信号的相位,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进而帮助我们分析和处理这些信号。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xiaofeixia002X/article/details/139628092
这是另一个解释
相位(Phase)不是一个射频信号的特性,而是两个或多个共享同一频率的信号之间的关系。相位涉及两个波形的振幅波峰和波谷位置之间的关系。
相位可以用距离、时间或度数来衡量。如果同一频率的两个信号的峰值同时精确对齐,则称之为同相;反之,如果同一频率的两个信号的峰值不同时精确对齐,则称之为异相。”
无线中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的概念 - 知乎 参考
豆包解释
- 相位是反映信号在一个周期内所处位置的物理量,它表示正弦波在特定时刻的状态。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角度,用来确定正弦波在其循环中的位置,通常用弧度或角度来表示。
- 与波形的关系:不同的相位对应着正弦波上不同的点,决定了波形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例如,当相位为 0 时,正弦波处于起始位置;当相位为 π/2 时,正弦波达到最大值。如果把电磁波的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看作是一个正弦函数,那么相位就决定了在某一时刻电场强度处于正弦函数的哪个阶段。
(2)信号的振幅
振幅(Amplitude)是波的高度,通常与功率有关。
RIS(智能反射面)反射信号和波束形成有以下区别:
概念范畴
- RIS 反射信号:RIS 由大量无源反射元件组成 ,通过控制这些元件(如调整幅度和 / 或相位),改变入射电磁波的特性,实现对信号的反射。这是 RIS 直接作用于信号的基本操作。
- 波束形成: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旨在特定方向上增强信号强度,同时抑制其他方向信号。它可通过调节多个天线单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使信号在空间特定方向同相叠加,提高信号传输效率、降低干扰。RIS 可用于辅助实现波束形成,但波束形成概念更宽泛,也可通过传统天线阵列等方式实现。
实现方式
- RIS 反射信号:基于 RIS 表面的大量反射元件,利用先进信号处理算法控制元件参数(如相位、幅度),改变入射信号传播方向、幅度和相位等。比如通过改变反射元件对入射电磁波的相位响应,让信号按期望方向反射。
- 波束形成:传统方式通过天线阵列实现,调整各天线单元信号相位和幅度,使辐射信号在某些方向干涉加强,另一些方向干涉减弱,形成定向辐射波束。使用 RIS 辅助波束形成时,需联合基站等发射端进行预编码设计,共同优化信号相位等参数,使反射信号在目标方向同相叠加增强 。如在复杂多用户、多基站场景,要考虑多方面约束进行联合波束赋形设计。
【无线通信】5G技术中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 - 知乎 非常好理解!!(还有对均匀线性阵列ULA的解释)
在通信领域,“有源中继通常以半双工模式运行” 涉及以下原理:
双工模式概念
- 全双工:通信设备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操作 ,比如日常打电话,双方可同时说话和倾听。
- 半双工:通信双方能双向传输数据,但同一时刻只能一个方向传输 。像对讲机,一方讲话时,另一方只能接收,不能同时发送。
深入理解RIS
IRS:智能反射表面(可重构智能表面)-CSDN博客
有源RIS为啥可以放大信号? 放大信号作用
内置有源元件:有源 RIS 集成了有源元件,如放大器、移相器等。这些元件能够对入射信号进行处理,其中放大器可以增加信号的功率,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放大。与传统的无源 RIS 相比,无源 RIS 只是通过反射元件对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的调整,而有源 RIS 由于有了有源元件的支持,能够主动地增强信号的强度。
放大信号的作用
- 提高信号质量:微弱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通过放大可以提高信号的强度,使其相对于噪声和干扰的幅度更大,从而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改善信号质量。
- 实现远距离传输:在通信系统中,为了克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以便在长距离传输后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被接收端正确解调。
什么是信噪比
信噪比(Signal - to - Noise Ratio,简称 SNR)是指在一个电子信号中,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信噪比与之对应的就是可达速率(即信息传输速率的上限)
比特:在通信领域计算信道容量时,如果用香农公式C=Blog2(1+SNR)(C是信道容量,B是信道带宽,SNR是信噪比),这里计算出的信道容量单位就是比特 / 秒。比如,若一个信道带宽为 1Hz,信噪比为 3,那么信道容量C=1×log2(1+3)=2比特 / 秒,意味着该信道每秒最多能可靠传输 2 比特信息。
比特(bit)主要用于衡量信息量、数据量和信号传输速率等,在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和信息论等领域应用广泛:
因为 1 字节(Byte) = 8 比特(bit),1MB = 1024KB,1KB = 1024B,所以 1MB 换算为比特是 1×1024×1024×8 = 8388608 比特
比如,当信号功率是噪声功率的 1000 倍时,信噪比为10log10(1000)=30dB(分贝),信噪比越高,说明信号中有用信息的比例相对噪声越大,信号质量就越好,信号就越清晰,受干扰的程度就越低
保密速率什么意思
(不同的通信场景对信息保密性的要求不同,像军工要求就高,普通民众有可能低)
y[1:n]:用于提取向量y的前n个元素。
∇F:表示函数F的梯度。梯度是函数在某一点处变化最快的方向,在优化算法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利用迭代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时,如本文中求解非凸问题P1,常常会根据目标函数的梯度信息来调整迭代的方向和步长,以逐步逼近最优解。通过计算梯度,可以确定在当前解的基础上,向哪个方向调整变量能够使目标函数值更快地减小(对于最小化问题)或增大(对于最大化问题)。
dom F:代表函数F的定义域。明确函数的定义域是进行数学分析和算法设计的基础,它规定了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研究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保密率、发射功率等)时,这些指标通常是关于一些变量(如波束形成器向量w、反射矩阵Q等)的函数,而这些变量都有其合理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在设计优化算法求解这些变量时,必须保证迭代过程中变量始终在定义域内,否则得到的解将没有实际意义。
特别指出在有源 RIS 中,放大因子βn有可能大于 1,这是有源 RIS 区别于无源 RIS 的重要特征,意味着有源 RIS 能够主动放大信号,增强信号传输效果 。
RIS相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