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报告警示:亚马逊等平台3成节能插座不达标
近日,欧洲多个国家消费者保护机构联合发布质检报告,对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节能插座进行抽检。调查数据显示,涵盖亚马逊(Amazon)、eBay、AliExpress 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样本中,有逾三成节能插座产品不符合欧盟能效、安全及认证标准,涉及安全隐患、虚假能耗标示与CE认证违规等问题。
一、跨境电商平台抽检结果触目惊心
此次联合抽检由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主导,成员来自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报告中提到,在2023年10月到2024年3月期间,共从上述平台抽取电源节能插座样本120件,其中40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合规问题。
报告重点指出:
-
共计37.5%的产品未通过欧盟的电气性能标准测试,存在过载、短路等风险;
-
有26%的样本未能提供真实的能耗节约数据,与宣传严重不符;
-
超过一半的不合格产品产地为中国,均未获得有效的CE认证或认证造假;
-
电商平台对商品审查力度差异明显,亚马逊及AliExpress的不合格率相对较高。
调查披露的不合格产品多为标榜“智能节能”功能的插座,主打远程遥控、电量监测以及自动断电等功能。部分商品在页面宣称可“节省30%-50%的用电量”,但经实验室检测,其监测数据根本不准确,更遑论实际节能效应。
二、CE认证乱象反映合规审核“短板”
欧盟对电子产品上市有明确的法规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低电压指令》(2014/35/EU) 和《电磁兼容性指令》(2014/30/EU),并粘贴合法的CE认证标志。然而,本轮抽查发现,不少节能插座商品虽然打上了CE标识,但实为“假CE”(即“China Export”标识),或者所附合格声明为空白,无法追溯检测机构。有的商家甚至在产品说明书中伪造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认证,如自行篡改SGS、TÜV等国际检测机构的LOGO。
这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平台监管责任模糊。一方面,对于第三方卖家的商品,平台普遍采信自声明制度(Self-Declaration),仅需要卖家上传相关测试文件或产品说明,就可上线销售;另一方面,跨境销售的商品往往规避了本地检测或抽查,也缺乏出口国监管跟进。因此,当监管真空出现时,造假成本极低,却无有效约束机制。
三、国际规范与平台责任:双重压力正在强化监管机制
针对本次质检结果,法国消费者权利与反欺诈总局(DGCCRF)表示,将联合欧盟委员会推动于2024年内启动新一轮跨境产品安全监管框架,并呼吁电商平台增强对卖家来源及商品合规性的数据核查。目前,欧盟委员会计划通过推进即将生效的《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 DSA)加强平台责任,要求其对高风险产品设立预警机制,并在48小时内下架问题商品。
此外,近年欧盟草拟的《通用产品安全规则》(GPSR) 也将进一步扩大在线市场的合规义务,明确“在线平台在知道其上架商品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时,应主动通报并采取处置措施”。
亚马逊欧洲方面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平台“高度重视顾客安全”,正在紧急核查报告中指出的商品信息,并启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AliExpress 则称其“始终履行欧盟合规标准”,将加强对第三方卖家资料及认证文件的审查。
四、对中国卖家与工厂的连锁反应:转型与风控迫在眉睫
以中国制造为主的节能插座产品,此次被点名的占据了不合格产品超六成的比重,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敲响了警钟。近年来,节能环保类家用电子产品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重要增长领域。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至欧盟的此类智能硬件产品达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然而,在国际认证与标准方面,大量中小工厂或代工商依赖模板化、简化流程投放市场,忽视检测与合规过程。
随着欧盟、北美市场针对进口电子产品的审查和执法趋严,许多企业已陆续收紧出货标准,一些跨境电商服务商也正试图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前检测、认证文件审核、供应链尽调等,帮助卖家合规进入市场。
深圳某智能硬件出口工厂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言,“以前只要能上架、能推广、客户能下单就行;但现在不行了。一个认证问题,可能就把你的账号封掉,还要承担客户索赔成本。”
五、消费者信任受损,推荐体系亟待重建
问题插座极大侵蚀了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信任。记者查阅社交平台发现,大量买家在亚马逊、AliExpress的评论区留言称节能功能“看上去先进实则摆设”;部分更指出插座通过量虚报、电压不稳等问题引发家用电器损坏。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节能类产品原本是环保市场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碳中和、绿色生活趋势下,节能家电、电源辅助类设备倍受欢迎。但如果监管缺失、商业操守薄弱,将反噬整个品类信誉,抑制消费者意愿。
对此,平台或可引入“权威合规认证推荐机制”,将确实取得TÜV、UL、CE、FCC 功能性认证的产品设立绿色标识,并由平台定期抽检,设立奖惩制度。同时,培养消费者安全意识,强化能效标示识别能力,也尤为关键。
六、结语:跨境监管呼唤共建合规生态
从此次节能插座的抽检事件可以看出,当前跨境电商在商品出口、平台审查及消费者保护等环节依旧存在薄弱环节。以数字平台为承载的商品形态,其流动速度远高于传统物流与监管能力,跨国合规机制的差异也为不法行为滋生提供了空间。
未来,随着《数字服务法案》《通用产品安全规则》等法规在欧盟正式实施,卖家、平台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将进一步紧密。一体化、科技型的合规能力将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呼唤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转向高标准、高品质的发展路径,实现由“流量红利”向“质量红利”的根本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