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智谱清言-GLM-4.5】StackCube-v1 任务训练结果不稳定性的分析

1. Prompt

我是机器人RL方向的博士生正在学习ManiSkill,在学习时我尝试使用相同命令训练同一个任务,但是我发现最终的 success_once 指标并不是相同的,我感到十分焦虑,
我使用的命令如下:

python sac.py --env_id="StackCube-v1" \--num_envs=32 --utd=0.5 --buffer_size=500_000 \--total_timesteps=500_000 --eval_freq=50_000 \--control-mode="pd_ee_delta_pos"

I conducted two independent training runs with the same setup. Here is a comparison of the success_once metric at different stages:

Run 1:

success_once: 0.00, return: 2.59: 0%
...
success_once: 0.88, return: 39.84: 90%
success_once: 0.88, return: 39.84: : 500032lt [1:04:37, 132.17lt/s]

Run 2:

success_once: 0.00, return: 2.59: 0%
...
success_once: 0.31, return: 36.46: 90%
success_once: 0.31, return: 36.46: : 500032lt [43:38, 199.09lt/s]

The final success rate differs drastically (0.88 vs. 0.31).
请您浏览 this codebase,尤其是 sac.py,请帮我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果不一致呢?

2. GLM-4.5

作为机器人RL方向的博士生,您遇到的训练结果不一致问题在强化学习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涉及随机性较高的任务中。让我分析一下ManiSkill的SAC实现中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并提供解决方案。

主要原因分析

1. 随机种子未固定(最可能原因)
# 在sac.py中检查是否有随机种子设置
if seed is None:seed = np.random.randint(0, 2**32 - 1)  # 每次运行生成不同种子
  • 问题:代码中默认没有设置固定随机种子,导致每次运行使用不同的初始化
  • 影响:网络初始化、环境初始化、重放缓冲区采样都不同步
2. 环境随机性
# 环境创建部分
env = gym.make(env_id, ...)
env.reset()  # 物体初始位置随机
  • 问题:StackCube任务中物体初始位置、目标位置存在随机性
  • 影响:即使相同策略,不同初始状态会导致不同结果
3. 探索噪声
# 动作采样部分
action = self.actor(state)  # 输出均值和标准差
action = action + self.log_std.exp() * torch.randn_like(action)  # 添加噪声
  • 问题:SAC使用高斯噪声进行探索,噪声大小受log_std影响
  • 影响:不同运行中探索模式不同,导致策略收敛路径不同
4. 重放缓冲区采样顺序
# 经验采样
batch = self.buffer.sample(batch_size)
  • 问题:缓冲区随机采样导致每次训练批次不同
  • 影响:梯度更新方向不同,影响收敛轨迹
5. 并行环境异步性
# 并行环境设置
envs = gym.vector.AsyncVectorEnv([...])
  • 问题:32个并行环境执行时序不同
  • 影响:环境交互顺序不同,经验数据分布不同

解决方案

1. 固定随机种子(最关键)
# 修改命令添加随机种子
python sac.py --env_id="StackCube-v1" \--num_envs=32 --utd=0.5 --buffer_size=500_000 \--total_timesteps=500_000 --eval_freq=50_000 \--control-mode="pd_ee_delta_pos" \--seed=42  # 添加固定种子
2. 在sac.py中实现种子控制
# 在main函数开始添加
def main():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parser.add_argument("--seed", type=int, default=42)  # 添加参数args = parser.parse_args()# 设置所有随机种子np.random.seed(args.seed)torch.manual_seed(args.seed)torch.cuda.manual_seed_all(args.seed)random.seed(args.seed)# 为每个环境设置不同但可复现的种子env_seeds = [args.seed + i for i in range(args.num_envs)]
3. 环境确定性设置
# 创建环境时添加确定性选项
env = gym.make(env_id, options={"deterministic_reset": True})
4. 增加评估稳定性
# 评估时增加多次测试
def evaluate_policy():success_rates = []for _ in range(10):  # 评估10次取平均success = evaluate_single_episode()success_rates.append(success)return np.mean(success_rates)
5. 监控训练稳定性
# 添加滑动平均监控
window_size = 10
success_history = []
def log_success(success):success_history.append(success)if len(success_history) > window_size:success_history.pop(0)avg_success = np.mean(success_history)print(f"Current success: {success:.2f}, Avg (last {window_size}): {avg_success:.2f}")

为什么即使相同设置仍有差异?

即使固定了随机种子,仍可能观察到轻微差异,原因包括:

  1. 浮点数精度:不同硬件/PyTorch版本可能导致微小数值差异
  2. 环境时间步:并行环境执行时序差异
  3. 系统负载:训练速度不同导致经验收集节奏不同

实验建议

  1. 多次运行取平均
for seed in 42 43 44 45 46; dopython sac.py --seed=$seed [其他参数]
done
  1. 分析收敛曲线
# 记录训练过程中的success_once
with open(f"success_history_seed{args.seed}.csv", "w") as f:f.write("step,success\n")for step, success in zip(steps, success_list):f.write(f"{step},{success}\n")
  1. 对比策略相似性
# 保存最终策略
torch.save(agent.actor.state_dict(), f"policy_seed{args.seed}.pt")
# 加载不同策略计算相似度
policy1 = load_policy("policy_seed42.pt")
policy2 = load_policy("policy_seed43.pt")
similarity = cosine_similarity(policy1.state_dict(), policy2.state_dict())

总结

您遇到的结果不一致主要源于随机种子未固定环境内在随机性。通过添加固定随机种子、增加评估次数和监控训练稳定性,可以显著提高结果可复现性。作为博士生,建议您:

  1. 将随机种子控制作为实验标准流程
  2. 记录完整的训练日志和保存模型
  3. 使用统计方法(如多次运行平均)报告最终结果
  4. 分析收敛曲线而非单一最终指标
    这些实践不仅能解决当前问题,也是强化学习研究中的标准方法,有助于您后续研究的严谨性和可复现性。

3. 审阅笔记

3.1 方案1:固定随机种子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sac.py#L32默认就已经对seed设置了默认初始值;

3.2 方案2:在sac.py中实现种子控制并没有告知这个env_seeds变量如何使用

http://www.xdnf.cn/news/1454671.html

相关文章:

  • uniapp中使用echarts并且支持pc端的拖动、拖拽和其他交互事件
  • 案例精述 | 防护即智能 Fortinet赋能英科全栈安全重构实践
  • [晕事]今天做了件晕事91,glibc,rand之前必须设置种子
  • AI+Java 守护你的钱袋子!金融领域的智能风控与极速交易
  • Elasticsearch面试精讲 Day 8:聚合分析与统计查询
  • docker更新jar包,懒人执行脚本
  • 若依微服务遇到的配置问题
  • 【数据可视化-108】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TOP10车企分析大屏(PyEcharts炫酷黑色主题可视化)
  • JUnit 详解
  • Rust+slint实现一个登录demo
  • 一文搞懂保险中的Nominee\Beneficiary\Trustee三个角色
  • Rustdesk搭建与客户端修改与编译
  • 从零开始的云计算生活——第五十八天,全力以赴,Jenkins部署
  • MD 格式说明
  • Web与Nginx网站服务
  • 2023 arXiv MapperGPT: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Linking and Mapping Entities
  • # 开发中使用——鸿蒙CoreSpeechKit让文字发声后续
  • 迈威通信从送快递角度教你分清网络二层和三层
  • 美团开源龙猫大模型,与DeepSeek V3同一梯队?
  • matlab实现希尔伯特变换(HHT)
  • vue2 打包生成的js文件过大优化
  • 白平衡分块统计数据为什么需要向下采样?
  • Web应用安全入门:从OWASP Top 10理解SQL注入与纵深防御
  • GcWord V8.2 新版本:TOA/TA字段增强、模板标签管理与PDF导出优化
  • 政务级数据安全!小陌GEO引擎的私有化部署实践指南
  • 机器学习 - 使用 ID3 算法从原理到实际举例理解决策树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宠物应急救援平台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视频增强AI哪个效果好?实战对比帮你找到最适合的工具
  • 【Python基础】 14 Rust 与 Python 标识符命名规则与风格对比笔记
  • 中值滤波、方框滤波、高斯滤波、均值滤波、膨胀、腐蚀、开运算、闭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