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格式说明
“MD 格式” 通常指 Markdown 格式(文件后缀为 .md 或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纯文本标记语言,核心目标是用简单的 “标记符号” 实现文本排版,同时保持纯文本的易读性和可编辑性,无需依赖复杂的富文本编辑器(如 Word)。
一、Markdown 格式的核心特性
- 纯文本本质
.md 文件是纯文本文件,可用任何文本编辑器(记事本、VS Code、记事本 ++ 等)打开和编辑,不会因软件版本或平台差异导致格式错乱。
- 标记语法极简
无需点击工具栏(如 “加粗”“插入列表” 按钮),直接用简单符号(如 # * -)标记格式,例如用 **文字** 表示加粗,学习成本极低。
- 跨平台兼容
支持几乎所有设备(Windows、Mac、手机)和主流工具(GitHub、Notion、Typora、微信公众号编辑器等),可轻松转换为 HTML、PDF、Word、PPT 等格式。
- 专注内容而非排版
作者无需纠结字体、缩进、颜色等细节,只需用标记快速定义结构(标题、列表、引用等),更专注于内容创作(尤其适合写作、文档、代码注释)。
二、Markdown 的常用基础语法(附示例)
掌握以下语法,即可满足 90% 的日常使用场景:
功能 | 语法示例 | 效果展示 |
标题(1-6 级) | # 一级标题 ## 二级标题 | 一级标题(大号粗体)二级标题(中号粗体) |
加粗 | **这是加粗文本** | 这是加粗文本 |
斜体 | *这是斜体文本* | 这是斜体文本 |
无序列表 | - 列表项1 - 列表项2 | - 列表项 1- 列表项 2 |
有序列表 | 1. 第一步 2. 第二步 | 1. 第一步2. 第二步 |
链接 | [链接名称](https://xxx.com) | 示例链接 |
图片 |  | |
引用 | > 这是引用内容 | > 这是引用内容 |
代码块 | python<br>print("Hi")<br> | python print("Hi") |
三、Markdown 的典型应用场景
- 技术领域
- 代码仓库文档(GitHub、GitLab 默认支持 .md 文档,如项目的 README.md);
- 技术博客(掘金、知乎、CSDN 均支持 Markdown 编辑);
- 代码注释(部分框架支持用 Markdown 写接口文档,如 Swagger)。
- 日常创作与办公
- 个人笔记(Notion、Typora、Obsidian 等工具原生支持 Markdown);
- 会议纪要、报告(可导出为 PDF 或 Word,格式统一);
- 公众号 / 自媒体排版(部分编辑器支持 Markdown 导入,避免手动调格式)。
- 文档协作
- 开源项目文档(如 GitBook、VuePress 基于 Markdown 构建静态文档站);
- 团队协作文档(飞书、语雀等平台支持 Markdown 实时协作)。
四、与其他格式的区别(以常见格式为例)
格式 | 类型 | 编辑难度 | 排版灵活性 | 兼容性 | 核心场景 |
.md | 纯文本标记 | 低(记符号) | 中(固定标记) | 极高(跨平台) | 写作、文档、代码 |
.txt | 纯文本 | 极低 | 无(仅纯文字) | 极高 | 简单记录 |
.docx | 富文本 | 中(点工具栏) | 高(自由调格式) | 中(依赖 Office) | 复杂报告、排版 |
.html | 标记语言 | 高(需懂标签) | 极高(自定义) | 高(浏览器) | 网页开发 |
五、常用的 Markdown 编辑工具
- 桌面端:Typora(极简所见即所得)、VS Code(需装插件,适合技术用户)、MarkText;
- 在线工具:Notion、语雀、飞书文档、Dillinger(在线预览);
- 移动端:MWeb(iOS)、Markor(Android)。
如果需要快速体验,可直接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中输入语法,实时查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