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第七课:发展史
HTML第七课:发展史
- 发展史
- 快速学习平台
发展史
- 示例
前端三件套:html 、css、javascript(Js)
HTML 发展史
HTML 1.0(1993 年)
蒂姆·伯纳斯 - 李(Tim Berners - Lee)发明了万维网,同时创建了最初版本的 HTML。这个版本功能非常基础,仅包含一些简单的标签,如 <h1> - <h6> 用于标题, <p> 用于段落, <a> 用于超链接等,主要目的是让科研人员能够在互联网上共享文档。
HTML 2.0(1995 年)
HTML 2.0 是第一个被广泛支持的 HTML 标准。它增加了表单元素(如 <form>、 <input> 等),这使得网页可以实现用户交互功能,比如注册、登录等操作。同时,它还规范了很多在 HTML 1.0 中就已存在的元素和属性。
HTML 3.2(1997 年)
W3C(万维网联盟)发布了 HTML 3.2,它引入了表格( <table> )、文本样式标签(如 <font> )和图像映射( <map> )等新特性。表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用于网页布局,虽然现在有了更好的布局方案,但在当时大大丰富了网页的展示形式。
HTML 4.01(1999 年)
HTML 4.01 是一个重要的版本,它进一步完善了 HTML 的功能,支持样式表(CSS)和脚本(JavaScript),并且将元素分为严格型、过渡型和框架型三种不同的文档类型,方便开发者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文档结构。同时,它对可访问性也有了更多的考虑。
XHTML 1.x(2000 - 2002 年)
XHTML 是 HTML 向 XML 规范靠拢的产物,它要求代码必须符合 XML 的严格语法规则,如标签必须正确嵌套、关闭,属性值必须用引号括起来等。XHTML 有 1.0 和 1.1 两个主要版本,旨在提高网页代码的规范性和可维护性。
HTML5(2014 年)
HTML5 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 HTML 标准,它带来了许多重大的改进。新增了语义化标签(如 <header>、 <footer>、 <article>、 <section> 等),使网页结构更加清晰,也有助于搜索引擎优化和提高可访问性;还引入了多媒体元素(如 <video>、 <audio> ),无需额外插件就能在网页上播放音视频;另外,还提供了本地存储(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画布( <canvas> )等新特性,增强了网页的交互性和功能性。
从 HTML 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从简单的文档标记语言逐渐演变成功能强大、能够构建复杂交互式应用的技术,不断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快速学习平台
http://code.nebulas.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