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流程概述】
半导体制造流程概述
半导体制造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设计、晶圆制备、光刻、刻蚀、掺杂、薄膜沉积、互连和封装测试。
文章目录
- 半导体制造流程概述
- 晶圆制备
- 光刻
- 刻蚀
- 掺杂
- 薄膜沉积
- 互连
- 封装测试
晶圆制备
晶圆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础材料,通常由高纯度硅制成。硅锭通过直拉法或浮区法生长,随后切割成薄片并抛光。晶圆的直径从早期的几英寸发展到现在的12英寸(300毫米),甚至更大。
光刻
光刻是将电路图案转移到晶圆上的关键步骤。涂覆光刻胶后,通过掩膜版和紫外光曝光,形成所需的图案。极紫外光刻(EUV)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实现更小的特征尺寸。
刻蚀
刻蚀是将光刻胶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的过程。干法刻蚀(如等离子体刻蚀)和湿法刻蚀是两种主要方法。干法刻蚀精度更高,适用于现代纳米级工艺。
掺杂
掺杂是通过离子注入或扩散工艺改变硅的导电性能。离子注入将杂质原子加速注入晶圆,随后通过退火激活杂质并修复晶格损伤。
薄膜沉积
薄膜沉积用于生长或沉积各种材料层,如氧化硅、氮化硅和多晶硅。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是常用的技术。原子层沉积(ALD)因其出色的均匀性和控制性而日益重要。
互连
互连是通过金属化工艺连接晶体管和其他元件。铜互连取代了传统的铝互连,因其更低的电阻和更高的可靠性。双大马士革工艺是铜互连的标准方法。
封装测试
封装测试是最后一步,将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并进行封装。测试确保芯片功能正常,包括电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先进封装技术如3D封装和晶圆级封装(WLP)正在推动行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