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一卷解析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初使阶段。
比如你接触一个人吧,一开始只能是从外表、谈吐、修养、物质条件等表现出来
的方方面面去认识,这就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随着认识的深入,你开始关注和思考他的本质,比如他的物质条件,是富二代的
身份带来的,还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他的谈吐和修养,是一时的伪装,还是本人思想、三观的衍生物呢?
不同的本质,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现象,现象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但是本质的变化则很小,抓住了本质,就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性,那么就算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了理性认识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相互影响
因为人都情绪
-------产生的原因: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认知首先通过头,产生思考 ,这个时候完全是头,自我幻想,而身没有体会。往往存在巨大偏差】
直接经验就是自己身也参与,通过自身与实践,重复参与,生发出来的经验。虽然正确,但还是会有偏差,这是因为现实环境,在变化。
间接经验:通过前人总结的理论获取,而没有经过现实实践
例如:我们认识,牛顿对牛顿三大定律的认识,和我们从物理书本认识的是不一样
他理解的深度与我们有巨大差距。
为什么要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因为只有认知了,这一规律,能减少错误
当人们以感性认识,去进行实践,必定存在巨大偏差,衍生出来的行为
【冒险主义】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个观点,就是《实践论》里首先要学习的观
理性认识运用实践
有人就说了 理性不应该完全正确的吗?
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人与物都在变化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也就是 从实践中得到了理性认识
我们还是要把这种理性认识重新放到实践中去验证与发展
而在这个时间段与环境里正确,那么理性认识
我们称号其为---相对真理
而验证理性认识,是否还正确,就要将其放入到实践中
开始验证,因此推出
------实践才是检验实践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就衍生出来,一个问题,如何确定这个理论是否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呢?
我们就看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比如《论持久战》,我们说它是那个时期的真理
他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且取得预期一摸一样的结果
还比如如果说你要让你的熟人社交的app,你要把你对与如何做这个app的认识,思考付出实践,你的预期到达2000万的下载量,这是你的目的
结果?下载连一万都没有突破,项目损失惨重,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说你没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那么现实中,完全按照自己预期想法一致,这中情况只存在幻境中
除非你中了写轮眼幻术
这是因为事物的发现,包含这必然与偶然因素
所以达到完全的预期局面,是永远不可能出现
但是大体的目标,是可以作出预测的,这就是考验一个人理论水平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