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S认证是国际供应链的“硬性门槛“
在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与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双重驱动下,GRS认证(全球回收标准) 已从“加分项”变为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的“硬性门槛”。某国际运动品牌明确要求:2025年起所有供应商必须通过GRS认证,否则直接淘汰。
GRS认证:不止“环保标签”,更是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GRS认证是由全球回收标准组织(GRS)制定的自愿性认证体系,旨在确保产品中的回收材料比例、供应链透明度、环保与劳工权益合规。通过认证的企业,不仅能贴上“再生材料”标签,更能获得沃尔玛、耐克、宜家等国际巨头的青睐。
六大材料品类全解析:你的产品属于哪一档?
1. 纺织品:从“垃圾”到“爆款”的逆袭
核心材料:再生棉、再生聚酯纤维(rPET)、再生尼龙
案例:某户外品牌用rPET制作冲锋衣,单件碳减排60%,成环保消费者“断货王”;再生棉通过酶处理技术解决染色不均问题,色牢度提升至4级以上。
2. 塑料:每吨再生料=少挖3.8桶石油
数据支撑:全球30%的PET瓶通过GRS认证再生(欧盟《包装法》强制要求)
成本优势:北方某建材企业用再生塑料生产地板,成本比原生料低15%,年省原料费超800万。
3. 金属:1吨再生铝=省97%碳排放
风险提示:再生铝需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某汽配企业因铅超标,痛失特斯拉订单;
政策红利:“城市矿山”开发推动再生钢在建筑领域应用暴增200%。
4. 玻璃/陶瓷/皮革:小众材料的“突围战”
再生玻璃瓶需专用分选线(某酒类企业投资500万升级设备后通过认证);
再生皮革禁用偶氮染料(某鞋企因化学品违规被欧盟通报,损失超千万订单)。
四大核心门槛:20%只是起点,50%才是“黄金线”
门槛1:回收材料比例≠简单堆砌
最低20%:可申请认证,但无法使用GRS标签;
黄金50%:方可标注“含GRS再生材料”
门槛2:供应链须“物理隔离”
再生料与非再生料需分仓管理(某纺织企业因混料导致整批货报废,损失300万);
上游供应商须提供TC交易证书。
门槛3:环保管控比国标更严
废水COD需<80mg/L(严于中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100mg/L);
禁用PFAS、AZO染料)。
门槛4:劳工权益红线不可碰
禁止童工、强制加班(某东南亚工厂因劳工纠纷导致国际订单归零);
工资需达当地法定标准1.5倍(某电子厂因此成本上升8%,但通过认证后订单量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