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硬件篇---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简称 “运放”)是电子电路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核心器件之一,几乎所有模拟电路设计都离不开它。它的本质是一个 “高增益直流放大器”,能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运算(如加减、积分、微分等),甚至实现信号转换。
一、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认知
1. 符号与引脚
运放的电路符号很简单,核心有 3 个引脚:
- 同相输入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 “相位相同”(输入升高,输出也升高)。
- 反相输入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 “相位相反”(输入升高,输出降低)。
- 输出端(Vout):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此外,实际运放还有两个电源引脚(正电源 + Vcc、负电源 - Vee),用于给运放供电(没有电源,运放无法工作);部分运放还有调零引脚等,但基础分析中可忽略。
2. 理想运放的特性(关键!)
实际分析运放电路时,我们通常假设它是 “理想运放”,这样能极大简化计算。理想运放有 3 个核心特性:
- 输入电阻无穷大:流入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几乎为 0(相当于 “断路”,称为 “虚断”)。
- 开环增益无穷大:输出信号 = 开环增益 ×(同相输入 - 反相输入)。由于增益极大,只要两个输入端有微小电压差,输出就会被放大到电源电压(饱和)。因此,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入端电压几乎相等(称为 “虚短”)。
- 输出电阻为 0:输出信号不受负载影响,能稳定输出电流。
3. “虚短” 和 “虚断”:分析运放电路的 “金钥匙”
- 虚短:同相输入端电压 ≈ 反相输入端电压(V+ ≈ V-)。
原因:开环增益无穷大,若 V+ ≠ V-,输出会立即饱和(超出电源电压),而正常电路中输出是 “合理信号”,因此只能 V+ ≈ V-。 - 虚断:流入两个输入端的电流 ≈ 0(I+ ≈ I- ≈ 0)。
原因:输入电阻无穷大,电流无法流入输入端。
二、常用运放电路及原理(附应用场景)
基于 “虚短” 和 “虚断”,可以推导出各种实用电路。以下是最基础、最常用的几种:
1. 反相放大器(最经典!)
电路结构:
- 输入信号 Vin 通过电阻 R1 接反相输入端(-);
- 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接地(或直接接地);
- 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反馈电阻 Rf。
工作原理:
- 虚断:流入反相端的电流为 0,因此 R1 的电流(Vin/R1)全部流向 Rf;
- 虚短:反相端电压 = 同相端电压 = 0V(接地),因此 Rf 两端的电压 = 输出电压 Vout(因为反相端是 0V,输出端电压就是 Rf 的电压)。
输出公式:
Vout = - (Rf / R1) × Vin
(负号表示 “反相”,放大倍数由 Rf/R1 决定,例如 Rf=10kΩ、R1=1kΩ,放大 10 倍)
应用场景:信号反向放大(如传感器输出小信号需要放大时)。
2. 同相放大器
电路结构:
- 输入信号 Vin 接同相输入端(+);
- 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 R1 接地,同时通过反馈电阻 Rf 接输出端。
工作原理:
- 虚短:反相端电压 = 同相端电压 = Vin;
- 虚断:R1 的电流(Vin/R1)全部流向 Rf(因为反相端无电流),因此 Rf 两端的电压 = Vout - Vin(输出端电压减去反相端电压)。
输出公式:
Vout = (1 + Rf/R1) × Vin
(无负号,与输入同相,放大倍数始终大于 1)
应用场景:需要同相位放大的信号(如音频信号放大)。
3. 电压跟随器(同相放大器的特例)
电路结构:
- 输入信号 Vin 接同相输入端(+);
- 反相输入端(-)直接接输出端(Rf=0,R1 无穷大)。
工作原理:
- 由同相放大器公式,当 Rf=0、R1 无穷大时,放大倍数 = 1,因此 Vout = Vin。
核心作用:隔离与缓冲。
- 输入电阻无穷大:不会 “加载” 前级电路(比如传感器输出信号很弱,直接接负载会被拉低,通过跟随器后,前级几乎无电流输出);
- 输出电阻为 0:能驱动后级负载(比如带动 LED、电机等)。
应用场景:前后级电路之间的 “缓冲器”(如传感器输出→跟随器→ADC 采集)。
4. 加法器(信号叠加)
电路结构:
- 多个输入信号(Vin1、Vin2、...)分别通过电阻 R1、R2、... 接反相输入端(-);
- 同相输入端(+)接地;
- 反相端与输出端接反馈电阻 Rf。
工作原理:
- 虚断:总电流 = 各输入信号的电流之和(I 总 = Vin1/R1 + Vin2/R2 + ...);
- 虚短:反相端电压 = 0V,因此 I 总 = Vout(绝对值)/ Rf。
输出公式:
Vout = - [ (Rf/R1)Vin1 + (Rf/R2)Vin2 + ... ]
(若 R1=R2=...=Rf,则 Vout = - (Vin1 + Vin2 + ...),即 “反相总和”)
应用场景:音频混合(多个麦克风信号叠加)、电压信号求和(如传感器数据融合)。
5. 减法器(信号相减)
电路结构:
- 同相输入端(+)接输入信号 Vin2,通过电阻 R3 接地;
- 反相输入端(-)接输入信号 Vin1,通过反馈电阻 Rf 接输出端;
- 通常取 R1=R2,R3=R4(对称设计,简化计算)。
工作原理:
- 虚短:反相端电压 = 同相端电压(由 Vin2 通过 R3、R4 分压得到);
- 虚断:通过 R1 的电流 = 通过 Rf 的电流,结合分压关系推导。
输出公式:
Vout = (Rf/R1) × (Vin2 - Vin1)
(输出为两个信号的差值,放大倍数由 Rf/R1 决定)
应用场景:差分信号提取(如消除共模噪声,保留有用信号差值)。
6. 积分器(信号积分)
电路结构:
- 输入信号 Vin 通过电阻 R 接反相输入端(-);
- 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接电容 C(代替反馈电阻);
- 同相端接地。
工作原理:
- 电容的电流 I = C × (电压变化率) = C × (dVout/dt)(因为反相端电压为 0,电容电压 = Vout);
- 虚断:I = Vin/R,因此 C × (dVout/dt) = Vin/R → 积分后得输出。
输出公式:
Vout = - (1/(R×C)) × ∫Vin dt
(输出是输入信号的积分,R×C 称为 “时间常数”)
应用场景:波形转换(如方波→三角波)、测量累计量(如积分电流得到电荷量)。
7. 微分器(信号微分)
电路结构:
- 输入信号 Vin 通过电容 C 接反相输入端(-);
- 反相端通过电阻 R 接地,同时接输出端(反馈电阻);
- 同相端接地。
工作原理:
- 电容的电流 I = C × (dVin/dt)(输入信号变化率);
- 虚断:I = Vout/R(因为反相端电压为 0,电阻 R 的电压 = Vout)。
输出公式:
Vout = - R×C × (dVin/dt)
(输出是输入信号的微分,对快速变化的信号敏感)
应用场景:检测信号跳变(如脉冲边沿检测),但易受噪声干扰,实际中较少单独使用。
三、总结
运放的核心价值是通过 “反馈网络”(电阻、电容等)实现对信号的精准控制,而 “虚短” 和 “虚断” 是分析所有运放电路的基础。从简单的放大、跟随,到复杂的运算、转换,运放几乎是所有模拟电路的 “基石”,理解它的工作原理,能帮你快速看懂和设计各类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