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快速通道模式】,享受VIP的待遇
文章目录
- 一、快速通道模式简介
- 1、简介
- 2、适用场景
- 二、示例
- 1、JDK源码:ArrayList构造方法
- 2、String.intern()方法
- 3、缓存系统设计(典型)
- 三、注意事项
- 1、核心设计原则
- 2、避坑指南
- 参考资料
一、快速通道模式简介
1、简介
快速通道模式是一种基于特定场景需求演化出的流程优化型设计思路:
1、系统中大部分用户使用的通常只是少数的一些业务场景;系统中的大部分性能负载是由少量的代码决定的
。二八效应在软件系统中的各个维度不断重复着,所以我们能找到那 20% 的决定性场景,寻找定制化方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的性能。
2、在复杂流程中为高频场景、特殊需求或性能敏感场景提供 “捷径”
,避免冗余步骤,从而提升效率。
这种模式在架构设计中非常常见,尤其适合需要兼顾 “通用性” 和 “高性能 / 特殊场景” 的系统。
其表现形式为:
对于符合快速通道条件的请求,直接走简化流程,跳过不必要的校验、转换或中间步骤;
其他场景仍走常规流程,确保系统的通用性不受影响。
2、适用场景
1、存在明显的 “特殊场景”(比如说缓存场景):例如高频请求(占比超过 30%)、性能敏感请求(响应时间要求严格)、特权用户请求(如 VIP、管理员)等;
2、主流程存在冗余步骤:主流程为了通用性可能包含校验、转换、权限检查等通用步骤,但特殊场景无需这些步骤(或可简化);
3、需要兼顾 “通用” 与 “高效”:不能为了优化特殊场景而破坏主流程的完整性(否则会失去通用性)。
其核心思想为:
通过识别并优化关键场景,在不牺牲通用性的前提下提升系统效率。
用最小的改造成本(不重构主流程)实现针对性优化,尤其适合大型系统的性能瓶颈突破或用户体验升级。
二、示例
1、JDK源码:ArrayList构造方法
我们看一下JDK的ArrayList构造方法之一,传入一个集合,将集合中的元素赋值到ArrayList中。
其中,如果这个集合是ArrayList的话,就可以走“快速通道”,而不需要实现拷贝的过程,大大提升性能。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Object[] a = c.toArray();if ((size = a.length) != 0) {if (c.getClass() == ArrayList.class) {elementData = a;} else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a, size, Object[].class);}} else {// replace with empty array.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2、String.intern()方法
通用流程:字符串常量池不存在该字符串时,创建新对象并加入常量池;
快速通道:若常量池已存在相同字符串,直接返回池中的引用,避免重复创建。
String s1 = new String("abc");
String s2 = s1.intern(); // 若"abc"已在常量池,直接返回池引用(快速通道)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false(s1是堆对象,s2是池引用)
3、缓存系统设计(典型)
场景:查询接口(如商品详情)的缓存加速。
优化:优先查询本地缓存(Caffeine)→ 分布式缓存(Redis)→ 数据库,前两级缓存命中即走快速通道。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Long id) {// 快速通道1:本地缓存命中Product local = localCache.getIfPresent(id);if (local != null) return local;// 快速通道2:分布式缓存命中Product remote = redis.get("product:" + id);if (remote != null) {localCache.put(id, remote); // 同步到本地缓存return remote;}// 通用流程:查数据库Product db = productMapper.selectById(id);redis.set("product:" + id, db, 30, TimeUnit.MINUTES);localCache.put(id, db);return db;
}
三、注意事项
1、核心设计原则
在实现前需明确三个原则,避免偏离模式的本质:
-
最小侵入性原则
快速通道应作为“附加优化”,而非重构主流程。主流程的逻辑完整性应优先保证,快速通道仅在特定条件下触发,不影响通用场景。
例:ArrayList的快速通道逻辑完全独立于主流程的Arrays.copyOf
,即使移除快速通道,主流程仍能正常工作。 -
精准触发原则
快速通道的触发条件必须可明确校验(如类型匹配、状态标记、数据特征),避免模糊判断(如“大概率满足条件”的场景)。
反例:仅通过“对象不为null”就走快速通道,可能覆盖无效对象场景。 -
等价性原则
快速通道与主流程的输出必须逻辑等价(允许性能差异,但结果一致)。例如:ArrayList的快速通道直接复用 Arrays.copyOf 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复制数组”,但最终elementData的内容完全一致。
2、避坑指南
-
避免“过度优化”陷阱
仅在已验证的性能瓶颈使用,不盲目为低频场景添加快速通道。例如:后台报表生成(每日一次)无需优化,而用户登录接口(每秒数百次)值得优化。 -
警惕“条件判断失效”
若快速通道的触发条件依赖外部状态(如缓存有效期、配置更新),需定期校验条件有效性。例如:缓存过期后,需重新走主流程加载数据,避免使用无效缓存。 -
防止“代码分支蔓延”
当快速通道场景超过2-3种时,应引入规则引擎(如Drools)管理分流逻辑,避免工厂类中充斥if-else:
// 规则引擎替代硬编码的if-elseRuleEngine engine = new RuleEngine();engine.registerRule(new TestEnvRule()); // 测试环境规则engine.registerRule(new VipUserRule()); // VIP用户规则IdGenerator generator = engine.execute(order); // 自动匹配规则
- 监控与度量必须到位
为快速通道添加埋点,监控:- 触发率(
快速通道调用次数 / 总调用次数
); - 性能收益(
主流程耗时 - 快速通道耗时
); - 错误率(快速通道失败次数)。
例如:通过Prometheus记录指标,当触发率低于5%时,考虑移除快速通道以降低复杂度。
- 触发率(
参考资料
尉刚强老师:《性能优化高手课》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8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