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入解析ArrayList与LinkedList的区别:如何正确选择?

1. 引言

在Java集合框架中,ArrayListLinkedList是最常用的两种List实现。它们虽然都实现了List接口,但在底层数据结构、性能特性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很多开发者在使用时可能会随意选择,而忽略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导致程序性能下降。本文将深入分析ArrayListLinkedList的区别,帮助你在实际开发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2. 底层数据结构

2.1 ArrayList:基于动态数组

ArrayList的底层是一个动态数组,它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当数组容量不足时,ArrayList会自动进行扩容(通常是当前容量的1.5倍),并将旧数据复制到新数组中。

特点:

  • 内存连续,支持快速随机访问(O(1)

  • 扩容时涉及数据复制,可能影响性能

  • 适合查询多、增删少的场景

2.2 LinkedList:基于双向链表

LinkedList的底层是一个双向链表,每个元素(节点)除了存储数据外,还存储前驱和后继节点的引用。

特点:

  • 内存不连续,访问元素需要遍历(O(n)

  • 插入和删除只需修改指针,无需数据移动(O(1)

  • 适合频繁插入/删除,但查询较少的场景

3. 访问性能对比

3.1 随机访问(get/set操作)

  • ArrayList:由于底层是数组,可以直接通过索引计算内存地址,访问任意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1)

    list.get(100); // 直接定位到第101个元素
  • LinkedList:由于是链表结构,必须从头或尾遍历,最坏情况下需要O(n)时间。

    list.get(100); // 需要遍历100次才能找到

结论:如果程序需要频繁随机访问,ArrayList性能远优于LinkedList

3.2 顺序访问(迭代遍历)

如果只是顺序遍历(如使用for-eachIterator),两者的性能差异不大,但ArrayList仍然略快,因为:

  • ArrayList的连续内存布局对CPU缓存更友好(缓存命中率高)。

  • LinkedList的每个节点访问可能涉及内存跳跃,导致缓存未命中。

4. 插入与删除性能对比

4.1 在末尾插入/删除

  • ArrayList

    • 如果容量足够,直接插入末尾,时间复杂度O(1)

    • 如果容量不足,需要扩容(O(n)),然后插入。

  • LinkedList

    • 直接修改尾节点指针,时间复杂度O(1)

结论:在末尾操作时,两者性能相近,但LinkedList更稳定(无需扩容)。

4.2 在开头或中间插入/删除

  • ArrayList

    • 插入或删除元素后,需要移动后续所有元素,时间复杂度O(n)

    • 例如,在ArrayList开头插入元素,所有元素都要向后移动一位。

  • LinkedList

    • 只需修改相邻节点的指针,时间复杂度O(1)(但找到插入位置仍需O(n))。

结论:如果需要频繁在列表中间或开头插入/删除,LinkedList性能更好。

5. 内存占用对比

5.1 ArrayList的内存消耗

  • 仅存储实际数据,内存紧凑。

  • 但可能存在预留空间(扩容时可能分配比实际需求更大的数组)。

5.2 LinkedList的内存消耗

  • 每个节点额外存储prevnext指针(每个指针占用4~8字节,取决于JVM)。

  • 如果存储的是小对象(如Integer),LinkedList的内存开销可能比数据本身还大。

结论ArrayList内存利用率更高,LinkedList由于指针开销,占用更多内存。

6. 扩容机制

6.1 ArrayList的扩容

  • 默认初始容量:10

  • 扩容策略: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即1.5倍)。

  • 扩容时涉及旧数组复制到新数组,影响性能。

6.2 LinkedList的扩容

  • 不需要扩容,动态添加节点即可。

  • 但每次插入新元素都需要创建Node对象,可能增加GC压力。

结论ArrayList在频繁插入时可能因扩容影响性能,而LinkedList无此问题。

7. 适用场景

7.1 优先使用ArrayList的情况

✅ 频繁随机访问(如list.get(i)
✅ 主要在末尾增删元素(如栈结构)
✅ 内存敏感,希望减少内存占用
✅ 需要实现二分查找(Collections.binarySearch

7.2 优先使用LinkedList的情况

✅ 频繁在列表中间或开头插入/删除(如实现队列)
✅ 需要实现Deque(双端队列)操作(如addFirst()addLast()
✅ 不确定数据量,避免频繁扩容

8. 实际测试对比

8.1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ListBenchmar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size = 100000;// ArrayList vs LinkedList:插入测试List<Integer> arrayList = new ArrayList<>();List<Integer> linkedList = new LinkedList<>();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for (int i = 0; i < size; i++) {arrayList.add(0, i); // 在开头插入}System.out.println("ArrayList 插入时间: "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 "ms");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for (int i = 0; i < size; i++) {linkedList.add(0, i); // 在开头插入}System.out.println("LinkedList 插入时间: "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start) + "ms");}
}

8.2 测试结果

操作ArrayList 时间LinkedList 时间
在开头插入10万次500ms+10ms-
随机访问10万次1ms-5000ms+

结论LinkedList在头部插入更快,但随机访问极慢;ArrayList反之。

9. 常见误区

误区1:LinkedList在任何情况下插入都比ArrayList快

  • 错误原因:只有在头部或中间插入时更快,如果是尾部插入且ArrayList容量足够,两者性能相近。

误区2:ArrayList的插入一定是O(n)

  • 错误原因:只有在需要移动元素时(如中间插入)才是O(n),尾部插入是O(1)(不考虑扩容)。

误区3:LinkedList可以无限扩容

  • 错误原因:虽然LinkedList没有扩容问题,但受限于JVM堆内存大小。

10. 总结

对比维度ArrayListLinkedList
底层结构动态数组(连续内存)双向链表(非连续内存)
随机访问O(1)(极快)O(n)(慢)
插入/删除O(n)(需移动元素)O(1)(只需改指针)
内存占用更紧凑(无额外指针)每个元素额外存储指针
适用场景查询多、尾部操作多频繁增删、队列/栈操作

最终建议

  • 默认使用ArrayList(大多数情况下性能更好)。

  • 仅在需要频繁中间插入/删除,或实现队列/栈时使用LinkedList

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ArrayListLinkedList的差异,并在实际开发中做出最优选择!

http://www.xdnf.cn/news/1286137.html

相关文章:

  • 游戏中角色持枪:玩家操控角色,角色转向时枪也要转向
  • Java集合学习之forEach()遍历方法的底层原理
  • 【Unity3D实例-功能-下蹲】角色下蹲(二)穿越隧道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助推医学检查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
  • Linux环境gitlab多种部署方式及具体使用
  • [论文阅读] (41)JISA24 物联网环境下基于少样本学习的攻击流量分类
  • 完整多端口 Nginx Docker部署 + GitLab Runner注册及标签使用指南
  • 使用 NetBird 创建安全的私有网络,简化远程连接!
  • 【论文阅读】从表面肌电信号中提取神经信息用于上肢假肢控制:新兴途径与挑战
  • 终端安全检测和防御技术总结
  • Java数据结构之ArrayList
  • [激光原理与应用-256]:理论 - 几何光学 - CMOS与CCD传感器成像原理比较
  • 卫生间装修防水怎么做合适?
  • 激光干涉法在碳化硅衬底 TTV 厚度测量中的精度提升策略
  • 高性能web服务器Tomcat
  • Vue 3 + Elementui + TypeScript 实现左侧菜单定位右侧内容
  • 石英加速度计如何实现高精度测量?
  • 深度贴:前端网络基础及进阶(3)
  • 鲲鹏arm服务器安装neo4j社区版,实现图书库自然语言检索基础
  • 地图可视化实践录:显示地理区域图
  • 自然语言处理关键库解析和使用方法- FuzzyWuzzy
  • 虚拟机一站式部署Claude Code 可视化UI界面
  • 豆包 + 蘑兔 AI:你的创作搭子
  • 运维学习Day22——Anisible自动化与基本使用
  • Kafka的一条消息的写入和读取过程原理介绍
  • kafka 消费者组的概念是什么?它是如何实现消息的点对点和发布/订阅模式?
  • PO、BO、VO、DTO、POJO、DAO、DO基本概念
  • 开源!!! htop移植到OpenHarmony
  • 【网络运维】Linux和自动化: Ansible基础实践
  • ncurses 6.5 交叉编译移植到OpenHarm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