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历史人物】【韩愈】简历与生平

目录

一、韩愈个人简历

二、个人主要经历

三、个人成就及影响

1、文章

2、诗歌

3、思想

4、史学

四、历史评价


一、韩愈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

性别:男

年龄:768年-824年12月25日 712年—770年(杜甫770年病逝,也就是杜甫生前最后2年,韩愈才出生)

家庭住址: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学历:进士及第

官位: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晚年吏部侍郎等(注:在政治上,韩愈虽然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类似杜甫的理想)

信仰: 儒家(注: 和杜甫一样)

民族: 汉

爱好: 推崇古体散文、作诗 。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

特长:古体散文、作诗

文学主张:文学应该承载“道”​,应该为现实服务,应该用质朴自然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文以载道”​,韩愈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强调学习古代经典的语言和精神。他要求文章“务去陈言”​、​“辞必己出”​,反对模仿前人、拾人牙慧,鼓励创新和独特性。

主要成就: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韩昌黎集》传世

成名:生前才学名气很大

主要作品:著有《韩昌黎集》,代表作有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

职业规划:积极入世,奉儒守官。尤其推崇儒家思想,立志要继承和发扬儒家的道统。认为,儒家思想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基石。

人物关系(注: 韩愈的祖父辈也是宦官,和杜甫的祖父辈很相似):

父亲-韩仲卿(官居秘书郎,赠尚书右仆射。 注: 李白曾赠诗给韩愈的父亲)

母亲:——(后赠郡国夫人)

继母:卢氏

祖父:韩叡素(官至桂州都督府长史)

曾祖父:韩仁泰(唐时官至曹州司马)

先祖: 韩王信之子,西汉初将领,封弓高侯

夫人:卢氏(范阳人,封高平郡君)

子女:

二、个人主要经历

✅ 771年,韩愈三岁, 失去双亲,家道中落,随兄嫂生活,哥哥韩会抚养成人(韩愈出生时,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3年后韩愈就失去双亲。)

注:大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重创后,正艰难地试图从中兴走向稳定,藩镇割据

✅ 777年,韩愈9岁,哥哥韩会因受宰相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后不久去世,韩愈13岁跟随寡嫂郑氏。

注:韩会当时在京城长安为官,对年幼的弟弟十分爱护,悉心教导

注:韩愈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从小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环境有关。

注:韩愈对这位长嫂充满了感激与敬爱,他后来在著名的《祭十二郎文》中,也深情地回忆了与长嫂相依为命的艰难岁月

✅ 792年,韩愈24岁,进士及第。韩愈从19岁开始考,一共考了4次,第4次才考上。

注: 当时的科举考试,不仅看重考生的学识,也与考生的声望、家庭背景、人脉以及是否得到权贵的推荐、乃至主考官的好恶有很大关系。韩愈出身寒微,性格又比较耿直,不善于钻营逢迎。 这是韩愈多次未考中的原因。

注: 当时考试考生名字,考官是可以看到的。

✅ 793~795年,韩愈25~27岁,韩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3次,遭遇失败。

  • 其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著名的《上宰相书》),陈述自己的才学和抱负,希望能得到引荐,均未得到回复(注: 韩愈的名气却增大了)。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注: 另谋出路)

✅  韩愈的2次幕府生活

  • (第一次幕府生活)796年,韩愈28岁,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 加秘书省校书郎衔, 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 (第二次幕府生活)799年,韩愈31岁,董晋逝世,韩愈随董晋灵柩离境。后韩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800年,韩愈32岁,张建封去世。同年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

✅  屡遭贬谪

  • 801年,韩愈33岁,通过铨选。 34岁,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注: 《师说》大约写于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是韩愈为他的学生李蟠所作。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人们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学习是可耻的。韩愈针对这种现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

  • 35岁,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十二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 805年,37岁,韩愈获赦免,不久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38岁,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808年,韩愈40岁,正式担任国子博士(降职->升职了)
  • 810年,42岁,被降授为河南县令。43岁,任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44岁复任国子博士。(降职->升职了)
  • 45岁,韩愈认为自己才学高深,却屡次遭贬斥,便创作《进学解》来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韩愈,认为他有史学方面的才识,于是调韩愈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同时,他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 47岁,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不久,厌恶韩愈的人称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礼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锷是平庸浅陋之人,裴锷看望父亲时,韩愈在为裴锷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称呼裴锷的字。这一说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响,韩愈因此被改授为太子右庶子。

✅ 817年,韩愈49岁,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

  • 宰相裴度出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出讨淮西叛藩吴元济。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注: 韩愈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宰相裴度。无论是出于公论还是私心,韩愈都是维护宰相裴度的

✅ 819年,韩愈51岁,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

  • 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 韩愈看到举国上下对佛骨的狂热崇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种行为有违儒家的圣贤之道,是“非中国之治”​。
  •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 上书的内容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中国古代的圣明君主如尧、舜、禹、汤、文、武等,都是因为施行仁政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并非依靠信奉佛教。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历代信佛的皇帝,如梁武帝等,大多国祚不长,甚至身死国灭,以此来反驳信佛可以延年益寿、国泰民安的说法

        还尖锐地指出,佛不过是“夷狄之一法耳”​,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悖,比如佛教宣扬出世,不事生产,不重君臣父子之伦,这与儒家积极入世、强调忠孝仁义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注: 韩愈在潮州大概呆了8个多月 。

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注:江中常有鳄鱼出没,伤害人畜,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韩愈写了一篇文采斐然、气势磅礴的《祭鳄鱼文》​。 其他贡献:

1)兴办教育,韩愈将自己带来的俸禄和积蓄,捐献出来作为办学经费,延请老师,招收学生,大力发展州学。他亲自到学堂讲学,传授儒家思想和古文写作方法,鼓励学子们努力学习

2)传播中原文化。积极搜集和整理古代典籍,充实学校的藏书。

3)重视农业生产,劝导百姓努力耕作,改善生活

4)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整顿了地方吏治。

韩愈离开潮州时,当地的百姓扶老携幼,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为了纪念韩愈的功绩,潮州人民后来将城东的山改名为“韩山”​,将江改名为“韩江”​,并修建了韩文公祠。

注: 李白事情皇帝还求仙问道,现在皇帝开始信佛了

注:韩愈诠释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情怀。 

✅ 同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也因此遇赦。韩愈为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 韩愈52岁,在袁州任上的功绩:

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 820年九月,韩愈52岁, 唐穆宗召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同年冬,韩愈回到长安。

        国子监是唐代国家最高的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祭酒则是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校长兼教育部长。这个职位,对于毕生以传承儒道、弘扬文化为己任的韩愈来说,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在担任国子监祭酒期间,韩愈大力整顿学风,改革教学内容,强调儒家经典的研习和古文的写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 821年,韩愈54岁,转任兵部侍郎。 55岁,因镇州兵变,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

        韩愈即将出发时,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元稹说:“韩愈可惜。”穆宗也感到后悔,命韩愈靠近成德境界后,先观察形势变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

韩愈说:“陛下命我暂停入境,这是出于仁义而关怀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执行君命,则是我作为臣下应尽的义务。”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韩愈因为在平叛中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提升为吏部侍郎。吏部是掌管官员铨选和考核的重要部门,吏部侍郎是吏部的副长官,位高权重。

✅ 822年,韩愈55岁,

  • 韩愈55岁,转任吏部侍郎,翌年(823年)六月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神策军将士听说韩愈就任京兆尹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告诫道:“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外放李绅为浙西观察使,改授韩愈为兵部侍郎。不久后,穆宗得知个中事由,再授韩愈为吏部侍郎。

注: 韩愈官场多次升升降降。

✅ 824年,韩愈57岁,病逝,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注: 杜甫59岁病逝)

注: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三、个人成就及影响

1、文章

主张: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主张“文以载道”​、​“辞必己出”​,强调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道德修养。

        韩愈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之先声。 韩愈的古文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等书信和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批评了骈文的弊病,阐明了古文的优点和写作方法。他强调“气”在文章中的重要性,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主张文章要有一股充沛浩然之气贯穿其中。他还提出了“养气”之说,认为作家要通过修养品德、砥砺情操来培养这种“气”​。

        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柳宗元。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们共同举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团结了一大批有志于文学革新的作家,如李翱、皇甫湜、张籍、孟郊等,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文学流派。

        注: 与柳宗元之间的友谊,更是千古传诵的佳话。韩、柳二人,虽然在政治上分属不同派别,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长期贬谪,但他们在文学上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推动着古文运动的发展。他们常常书信往来,讨论文学问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柳宗元去世后,韩愈悲痛万分,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并整理出版了他的遗著,这充分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注: 文学革新运动,并非韩愈一人之功。在他之前,初唐的陈子昂等人就曾提出过类似的文学复古主张。但真正将古文运动推向高潮,并使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的,无疑是韩愈。他不仅在理论上大声疾呼,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一篇篇精彩绝伦的古文作品,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成就:

  • 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
  •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之先声。

韩愈文章特点:

注: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牴牾。

注: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注: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韩愈的《师说》。柳宗元就做不到韩愈这样为师,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

注:突破传统写法。例如墓志铭这一文体,在韩愈笔下,便颇有新的特征,形式多样,甚至“一人一样”。与墓志近似的文体,还有哀祭之文。这类文字韩愈也有独创,不同寻常。例如《祭河南张员外文》,茅坤就评为“奇崛”,姚范以为“他人无此”,刘大櫆也说:“祭文退之独擅。”至于《祭十二郎文》,曾国藩虽然认为这类文章“究以用韵为宜”,但他又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意指韩愈祭文创作的变化不测。

注:吐辞造语之精工。辞章造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一些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也是从这一篇的语句中凝缩而来的。

2、诗歌

  • 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 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 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他在这一时期写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诸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以及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 “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
  • 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叶燮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

3、思想

✔️ 行道 + 明道

韩愈积极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证明:

  • 韩愈的“道”,是主张“忧天下”而不赞成“独善自养”的,也即是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可以看出,他虽然继承了儒家“兼济”的思想,却又有所不同。

例子,其《上宰相书》至于再三,固然是为了做官,但他做官确有行道的目的。为了行道,韩愈还曾希望做个谏官。

例子,韩愈写《争臣论》一文,就曾以言责批评谏议大夫阳城。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体现韩愈行道的重要文章。

✔️ 韩愈之道也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他反对藩镇割据,还不仅因为自幼身经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生活困苦,主要还是因为他看到了藩镇割据给国家造成的危害。

例子,淮蔡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当时,反对藩镇割据是个重要的政治态度,也是韩愈行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 韩愈的道又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为最。

例子,一篇《原道》竟然提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是十分激烈的主张。

例子,韩愈更激烈的言论还是《论佛骨表》。他在表中首先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

✔️ 韩愈之道又是主张重视人材、选拔人材的。终其一生,始终注意培养人材、推荐人材。

例子,《行难》一文反复说明选拔人材的重要;《与祠部陆员外书》曾向陆傪推荐侯喜、侯云长、刘述古、韦群玉、沈杞、张苰、尉迟汾、李绅、张后余、李翊等。韩愈当时重视人材的言论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4、史学

        撰有《顺宗实录》5卷,是韩愈在韦处厚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上改写而成,他“削去常事,著其系于政者,比之旧录,十益六七,忠良好佼,莫不备书,苟关于时,无所不录。” 从实录可看出他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等,说明表状所言,符合实情。

注: 韩愈没有杜甫的书法骑射、没有李白的剑术等等

四、历史评价

注: 历史高度评价太多了,这里摘录比较经典的,不一一列举了:

✔️白居易:“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

注: 韩愈比白居易大4岁。 二人有共同的好友张籍等,但二人只是晚年有些泛泛之交。

注: 裴度和元稹势同水火,曾多次上书弹劾元稹。裴度是韩愈的贵人,白居易和元稹私交甚密.白居易虽然不涉党争,但是碍于元稹和李绅的关系,和韩愈几乎没有往来(晚年有一些诗文)。

注: 公元821年春天,韩愈(晚年53岁)邀请张籍和白居易同游曲江,张籍欣然前往,白居易却没有到场。

✔️ 欧阳修:“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 苏洵:“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遑惑,而抑绝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

✔️ 苏轼:子美(杜甫)之诗,退之之文,鲁公(颜真卿)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 曾国藩:“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http://www.xdnf.cn/news/1204561.html

相关文章:

  • sqlite3学习---基础知识、增删改查和排序和限制、打开执行关闭函数
  • 归雁思维:解锁自然规律与人类智慧的桥梁
  • LLM学习笔记5——InstructGPT
  • Kotlin的datetime库
  • Linux内核驱动开发核心问题全解
  • 四、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指令系统
  • 基于Spring Boot+Vue的吉他社团系统设计和实现(协同过滤算法)
  • 飞鹤困局:增长神话的裂痕
  •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式连接”(Distributed Joins)
  • 轻资产革命:连合直租如何用DaaS模式重塑企业资产逻辑
  • 阿里云 【免费试用】MCP 赋能可视化 OLAP 智能体应用
  • 网络安全第14集
  • React与Rudex的合奏
  • KubeSphere理论及实战
  • ros2的package.xml和rosdep
  • 正则表达式 速查速记
  • haproxy原理及实验演示(实现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
  • ubuntu资源共享samba 安装与配置 mac/windows共享ubuntu文件资源
  • 无人机喷洒系统技术要点与难点解析
  • AR眼镜:工业4.0时代高风险作业的安全守护者
  • 【WRF-Chem教程第七期】闪电-NOx 参数化方案详解
  • 自学嵌入式 day36 数据库
  • 前段面试题新版
  • 【华为机试】5. 最长回文子串
  • 数据结构——图(二、图的存储和基本操作)
  • 数据结构 | 队列:从概念到实战
  • Rust 最短路径、Tide、Partial、Yew、Leptos、数独实践案例
  • Nginx HTTP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实验
  • Docker笔记(基本命令、挂载本地gpu、Dockerfile文件配置、数据挂载、docker换源)
  • Ettus USRP X410/X440 运行 ADC 自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