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重学数据结构】二叉搜索树 Binary Search Tree

目录

二叉搜索树的数据结构

手写实现二叉搜索树

树节点定义 

插入节点 

源码 

流程图 

 二叉树插入步骤图解

第一步: 插入 20 

第二步: 插入 10

第三步: 插入 30

第四步: 插入 5

查找节点 

源码 

场景一: 查找成功 (search for 25)

第一步: 从根节点开始

第二步: 移动到右子树

第三步: 找到目标

场景二: 查找失败 (search for 12) 

第一步: 从根节点开始

第二步: 移动到左子树

第三步: 继续向右查找

删除节点 

源码 

核心删除逻辑: delete(Node delNode)

BST 删除节点实例图解 

场景一: 删除叶子节点 (Delete 5) 

场景二: 删除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 (Delete 15)

场景三: 删除有两个孩子的节点 (Delete 20)

第 1 步: 识别目标 (delNode) 与后继 (miniNode)

第 2 步: 处理后继节点的子树 (第一次 transplant) 

第 3 步: 连接后继节点与待删节点的右子树

第 4 步: 将后继节点换到待删位置 (第二次 transplant)

第 5 步: 连接后继节点与待删节点的左子树 (最终状态)

常见问题 

二叉搜索树结构简述&变T的可能也让手写

二叉搜索树的插入、删除、索引的时间复杂度 

二叉搜索树删除含有双子节点的元素过程叙述 

二叉搜索树的节点都包括了哪些信息

为什么Java HashMap 中说过红黑树而不使用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的数据结构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也称二叉查找树。如果你看见有序二叉树(Ordered Binary tree)、排序二叉树(Sorted Binary Tree)那么说的都是一个东西。

  • 若任意节点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 若任意节点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查找树; 

手写实现二叉搜索树
 

树节点定义 

public class Node {public Class<?> clazz;public Integer value;public Node parent;public Node left;public Node right;public Node(Class<?> clazz, Integer value, Node parent, Node left, Node right) {this.clazz = clazz;this.value = value;this.parent = parent;this.left = left;this.right = right;}@Overridepublic int hashCode() {final int prime = 31;int result = 1;result = prime * result + ((value == null) ? 0 : value.hashCode());return result;}@Override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 (this == obj) return true;if (null == obj) return false;if (getClass() != obj.getClass()) return false;Node node = (Node) obj;if (null == value) {return node.value == null;} else {return node.value.equals(value);}}
}

插入节点 

源码 

public Node insert(int e) {if (null == root) {root = new Node(e, null, null, null);size++;return root;}// 索引出待插入元素位置,也就是插入到哪个父元素下Node parent = root;Node search = root;while (search != null && search.value != null) {parent = search;if (e < search.value) {search = search.left;} else {search = search.right;}}// 插入元素Node newNode = new Node(e, parent, null, null);if (parent.value > newNode.value) {parent.left = newNode;} else {parent.right = newNode;}size++;return newNode;
}

流程图 

 二叉树插入步骤图解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依次插入数组 [20, 10, 30, 5] 中的四个数字,并画出每一步操作后树的结构变化。

第一步: 插入 20 

执行操作: 调用 insert(20)。
代码路径: 此时树是空的,root 为 null。代码执行第一个 if 分支,创建一个新的根节点,其值为20。

image.png

第二步: 插入 10

执行操作: 调用 insert(10)。
代码路径: root (20) 不为 null。进入 while 循环:

  • 将 10 与根节点 20 比较,因为 10 < 20,所以 search 指针移动到左子节点 (当前为 null)。
  • search 变为 null,循环结束。此时的 parent 仍然是节点 20。
  • 创建一个值为 10 的新节点,并将其作为 parent (节点20) 的左孩子。 

第三步: 插入 30

执行操作: 调用 insert(30)。
代码路径: root (20) 不为 null。进入 while 循环:

  • 将 30 与根节点 20 比较,因为 30 > 20,所以 search 指针移动到右子节点 (当前为 null)。
  • search 变为 null,循环结束。此时的 parent 仍然是节点 20。
  • 创建一个值为 30 的新节点,并将其作为 parent (节点20) 的右孩子

第四步: 插入 5

执行操作: 调用 insert(5)。
代码路径: root (20) 不为 null。进入 while 循环:

  • 第1轮循环: 5 < 20,search 移动到左孩子 (节点10)。parent 更新为节点 20。
  • 第2轮循环: 5 < 10,search 移动到左孩子 (当前为 null)。parent 更新为节点 10。
  • search 变为 null,循环结束。此时的 parent 是节点 10。
  • 创建一个值为 5 的新节点,并将其作为 parent (节点10) 的左孩子。 

查找节点 

源码 

public Node search(int e) {Node node = root;while (node != null && node.value != null && node.value != e) {if (e < node.value) {node = node.left;} else {node = node.right;}}return node;
}

初始树结构
假设我们的树通过依次插入 `[20, 10, 30, 5, 15, 25, 35]` 构建而成。

image.png

场景一: 查找成功 (search for 25)

我们来查找一个存在于树中的值:`25`。 

第一步: 从根节点开始
  • 当前节点 node: 20

  • 比较: `25 < 20` 为假。

  • 操作: 进入 `else` 分支,将 node 更新为其右孩子。node = node.right。

第二步: 移动到右子树
  • 当前节点 node: 30

  • 比较: `25 < 30` 为真。
  • 操作: 进入 `if` 分支,将 node 更新为其左孩子。node = node.left。

image.png

第三步: 找到目标
  • 当前节点 node: 25

  • 循环条件检查: `node.value != e` (即 `25 != 25`) 为假。
  • 操作: 循环条件不满足,退出 while 循环。 

结果: 方法返回值为 25 的 Node 对象。 

场景二: 查找失败 (search for 12) 

现在,我们查找一个不存在于树中的值:`12`。

第一步: 从根节点开始
  • 当前节点 node: 20
  • 比较: `12 < 20` 为真,node 移动到左孩子 (10)。
第二步: 移动到左子树
  • 当前节点 node: 10
  • 比较: `12 < 10` 为假。
  • 操作: 进入 `else` 分支,node 更新为其右孩子。node = node.right。

第三步: 继续向右查找
  • 当前节点 node: 15
  • 比较: `12 < 15` 为真。
  • 操作: 进入 `if` 分支,node 更新为其左孩子。

 第四步: 到达叶节点末端

  • 当前节点 node: `null` (因为节点 15 没有左孩子)。
  • 循环条件检查: `node != null` 为假。
  • 操作: 循环条件不满足,退出 while 循环。

树的结构保持不变,但我们的 node 指针现在是 null。

结果: 方法返回 null,表示未找到值为 12 的节点。 

删除节点 

源码 

public Node delete(int e) {Node delNode = search(e);if (null == delNode) return null;return delete(delNode);
}private Node delete(Node delNode) {if (delNode == null) return null;Node result = null;if (delNode.left == null) {result = transplant(delNode, delNode.right);} else if (delNode.right == null) {result = transplant(delNode, delNode.left);} else {// 因为删除的节点,有2个孩子节点,这个时候找到这条分支下,最左侧做小的节点。用它来替换删除的节点Node miniNode = getMiniNode(delNode.right);if (miniNode.parent != delNode) {// 交换位置,用miniNode右节点,替换miniNodetransplant(miniNode, miniNode.right);// 把miniNode 提升父节点,设置右子树并进行挂链。替代待删节点miniNode.right = delNode.right;miniNode.right.parent = miniNode;}// 交换位置,删除节点和miniNode 可打印测试观察;System.out.println(this);transplant(delNode, miniNode);// 把miniNode 提升到父节点,设置左子树并挂链miniNode.left = delNode.left;miniNode.left.parent = miniNode;result = miniNode;}size--;return result;
}
private Node getMinimum(Node node) {while (node.left != null) {node = node.left;}return node;
}private Node transplant(Node delNode, Node addNode) {if (delNode.parent == null) {this.root = addNode;}// 判断删除元素是左/右节点else if (delNode.parent.left == delNode) {delNode.parent.left = addNode;} else {delNode.parent.right = addNode;}// 设置父节点if (null != addNode) {addNode.parent = delNode.parent;}return addNode;
}

核心删除逻辑: delete(Node delNode)

这是处理删除操作的核心方法。它分为三个主要分支:

  1. 情况1: 要删除的节点没有左孩子。

  2. 情况2: 要删除的节点有左孩子,但没有右孩子。
  3. 情况3: 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孩子(最复杂的情况)。 

transplant 方法是实现删除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在树中用一个节点 (addNode) 替换另一个节点 (delNode),并正确地维护父节点的链接关系。它本身并不处理子节点的链接,这由 delete 方法完成。
getMinimum 是一个简单的辅助方法,用于在给定的子树中找到值最小的节点。它通过不断地沿着左子节点向下遍历直到末端来实现。

BST 删除节点实例图解 

我们将使用一个具体的二叉搜索树来逐步演示删除操作的三个场景。在图示中:

  1. 红色节点: 将要被删除的目标节点 (delNode)。
  2. 黄色节点: 用于替换的后继节点 (miniNode)。
  3. 紫色边: 表示正在发生改变的父子链接。 

初始树结构
我们的示例树通过依次插入 `[20, 10, 30, 5, 15, 25, 35]` 构建而成。

image.png

场景一: 删除叶子节点 (Delete 5) 

执行步骤

  1. delete(5) 调用 search(5) 找到节点 5。
  2. 进入 delete(Node delNode) 方法,delNode 是节点 5。
  3. 检查 delNode.left == null 为真。
  4. 调用 transplant(delNode, delNode.right),即 transplant(5, null)。
  5. 在 transplant 中,delNode 的父节点 (10) 的左孩子 (left) 被设置为 null。
  6. 删除完成。

image.png

场景二: 删除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 (Delete 15)

注: 为演示此场景,我们创建一棵新树 `[20, 10, 30, 5, 15, 35]`,其中节点 15 只有一个左孩子 5。我们会用它的子节点替换它。 

image.png

image.png

执行逻辑: transplant(15, 5) 被调用,节点 10 的右孩子指针直接指向了节点 5,同时更新了节点 5 的父指针。 

场景三: 删除有两个孩子的节点 (Delete 20)

这是最复杂的情况,我们将删除根节点 20。这会触发代码中最完整的逻辑:寻找后继节点 (右子树的最小值),并用它来替换被删除的节点。

第 1 步: 识别目标 (delNode) 与后继 (miniNode)

我们想删除 20。因为它有两个孩子,我们必须找到它的后继节点。通过 `getMinimum(delNode.right)`,我们找到其右子树 (以30为根) 的最小值,即 25。 

第 2 步: 处理后继节点的子树 (第一次 transplant) 

代码检查 `miniNode.parent != delNode` (即 30 != 20),这个条件为真。因此,我们需要先将 `miniNode` (25) 提拔上来。我们调用 transplant(miniNode, miniNode.right),即 transplant(25, null),将 25 原来的父节点 (30) 的左孩子指向 25 的右孩子 (null)。

第 3 步: 连接后继节点与待删节点的右子树

执行 miniNode.right = delNode.right。我们将 20 的右子树 (以 30 为根) 变成 25 的右子树。

image.png

第 4 步: 将后继节点换到待删位置 (第二次 transplant)

调用 transplant(delNode, miniNode),即 transplant(20, 25)。因为 20 是根节点,这会将树的 root 指针更新为 25。

image.png

第 5 步: 连接后继节点与待删节点的左子树 (最终状态)

最后,执行 miniNode.left = delNode.left,将 20 的左子树 (以 10 为根) 挂到 25 的左边,完成整个删除操作。 

常见问题 

二叉搜索树结构简述&变T的可能也让手写

某个节点的左子树所有值都小于该节点,右子树中所有值都大于该节点 

二叉搜索树的插入、删除、索引的时间复杂度 

插入、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树的高度

理想情况下是 O(log n), 但最坏情况下会退化为 O(n) 

二叉搜索树删除含有双子节点的元素过程叙述 

删除一个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时,不能直接删除掉它,而是从它的右子树中找一个最小的节点(刚好比他大一点点),用这个节点来顶替他的位置。
例如:删除节点 delNode 他有两个子节点 delNode.left、delNode.right

  1. 从它的右子树中找一个合适的节点来替代它 addNode
  2. 因为要用 addNode 节点来替换 delNode,所以需要先把 addNode 原来的位置清理干净,最多只有一个右孩子(没有左孩子),用右孩子来替换 addNode的位置
  3. 把delNode的父节点 指向 addNode 、把delNode的左右子树接到 addNode上面 

二叉搜索树的节点都包括了哪些信息

Integer value 值;
Node parent 父节点;
Node left 左子节点;
Node right 右子节点;

为什么Java HashMap 中说过红黑树而不使用二叉搜索树  

是为了避免 BST 在极端情况下退化为链表,从而保证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始终保持 O(log n) 

http://www.xdnf.cn/news/1201627.html

相关文章:

  • 源代码管理工具有哪些?有哪些管理场景?
  • [VLDB 2025]面向Flink集群巡检的交叉对比学习异常检测
  • mybatis-plus实体类主键生成策略
  • 设计模式(四)创建型:生成器模式详解
  • Java排序中(a).compareTo(b)与Integer.compare(a, b)区别
  • 推荐系统学习
  • 算法竞赛阶段二-数据结构(37)数据结构循环链表模拟实现
  • 【PCIe 总线及设备入门学习专栏 5.3.4 -- PCIe PHY Firmware 固件加载流程】
  • Android启动时间优化大全
  • 通信名词解释:I2C、USART、SPI、RS232、RS485、CAN、TCP/IP、SOCKET、modbus等
  • Window 部署 coze-stdio(coze 开发平台)
  • vue3.6更新哪些内容
  • 电子电路设计学习
  • MySQL - 索引(B+树)
  • Python Pandas.cut函数解析与实战教程
  • 力扣热题100----------41.缺少的第一个正数
  • C++算法竞赛篇(五)循环嵌套题型讲解
  • JavaScript手录07-数组
  • JavaScript核心概念全解析
  • 创建属于自己的github Page主页
  • 【Python系列】Flask 应用中的主动垃圾回收
  • 安装redis
  • 生成式召回-TIGER范式
  • Vim 编辑器工作模式及操作指南
  • 抗辐照芯片在低轨卫星星座CAN总线通讯及供电系统的应用探讨
  • 比特币运行机制全解析:区块链、共识算法与数字黄金的未来挑战
  • rapidocr v3.3.0发布了
  • OpenLayers 综合案例-轨迹回放
  • Torchv Unstrustured 文档解析库
  • C语言: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