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大模型推理时的加速思路?

核心思想:压榨硬件性能,减少冗余计算

大模型推理的瓶颈主要在于两点:巨大的模型体积带来的访存开销密集的矩阵运算带来的计算开销。所有的加速思路,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如何降低这两点开销来展开的。

一、 模型层面的优化 (Model-Level Optimization)

这一层面的优化是在模型部署前,对模型本身进行的“瘦身”和“改造”,目标是让模型变得更小、更快。

  1. 量化 (Quantization): 这是最常用且效果最显著的手段之一。

    • 思路: 将模型中常用的32位浮点数(FP32)权重,用更低位的数值类型来表示,例如16位浮点数(FP16/BF16)、8位整数(INT8)甚至是4位整数(INT4)。

    • 效果:

      • 减少访存: 模型体积显著减小(例如FP16减半,INT8降为1/4),加载模型和读取权重时的内存带宽压力大大降低。

      • 加速计算: 现代硬件(如NVIDIA GPU的Tensor Core)对低精度计算有专门的优化,速度远超高精度计算。

    • 关键技术: 我会关注如GPTQ、AWQ等先进的“训练后量化”(PTQ)方案,它们可以在不显著影响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实现模型的极低比特量化。

  2. 知识蒸馏 (Knowledge Distillation):

    • 思路: 用一个训练好的、复杂的大模型(Teacher模型)来指导一个小模型(Student模型)进行学习。目标是让小模型学到大模型的“精髓”,在模型表现上逼近大模型,但参数量和计算量远小于大模型。

    • 效果: 直接得到一个更小、更快的模型,非常适合对推理速度要求极高的边缘端或移动端场景。

  3. 模型剪枝 (Pruning):

    • 思路: 识别并移除模型中“不重要”的权重或连接,形成一个稀疏模型。

    • 效果: 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但这需要专门的硬件或计算库来支持稀疏计算,否则可能无法带来实际的加速效果。

二、 计算过程的优化 (Computational-Level Optimization)

这一层面的优化关注的是在推理的每一步计算中,如何用更聪明的算法来减少计算量。

  1. KV缓存 (KV Cache): 这是针对自回归语言模型(Transformer架构)生成过程的关键优化

    • 思路: 在生成每个新的token时,Transformer需要用到前面所有token的Key (K) 和 Value (V) 状态。KV缓存就是将这些计算过的K和V值存储起来,避免在生成下一个token时重复计算,每次只计算当前新token的K和V即可。

    • 效果: 极大地加速了生成(Decoding)阶段的速度,是所有现代LLM推理引擎的标配。

  2. Flash Attention / Paged Attention:

    • 思路: 标准的Attention机制在计算时需要生成一个巨大的Attention矩阵(序列长度的平方),非常耗费显存。Flash Attention是一种I/O感知的注意力算法,它通过分块计算、避免将整个Attention矩阵写入显存的方式,极大减少了显存占用和读写开销。Paged Attention(vLLM框架的核心)则是在系统层面更高效地管理KV缓存,解决了内存碎片化问题。

    • 效果: 在处理长序列时,能显著提升速度并节省显存。

  3. 推测解码 (Speculative Decoding):

    • 思路: 用一个小的、速度快的草稿模型(Draft Model)先快速生成一个token序列(例如5个token),然后让大的、准确的目标模型(Target Model)一次性地、并行地验证这个序列。如果验证通过,就等于一次性生成了多个token,从而加速。

    • 效果: 在计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生成速度,降低整体时延。

  4. 算子融合 (Operator Fusion / Kernel Fusion):

    • 思路: 在计算图中,将多个小的计算操作(如:矩阵乘 + Bias加 + 激活函数)合并成一个大的、定制化的算子(Kernel)。

    • 效果: 减少了GPU Kernel的启动开销和CPU到GPU的通信开销,也减少了中间结果在显存中的读写次数,提升了计算效率。

三、 系统与架构层面的优化 (System-Level Optimization)

这一层面关注的是如何组织请求、调度资源,从而在宏观上提升整个推理服务的吞吐量和效率。

  1. 动态批处理 (Continuous/Dynamic Batching):

    • 思路: 传统的批处理(Static Batching)需要等待一批请求都完成后才能返回。而大模型生成文本的长度是不确定的,这会导致资源浪费。动态批处理允许在GPU处理过程中,动态地将新的请求加入到当前批次中,一旦某个请求完成就立刻将其移出。

    • 效果: 极大地提升了GPU的利用率和整个服务的吞吐量(Throughput),是现代LLM服务框架(如vLLM, TGI)的核心功能。

  2. 模型编译 (Model Compilation):

    • 思路: 使用专门的编译器,如NVIDIA的TensorRT,将训练好的模型转换成针对特定硬件优化的推理引擎。

    • 效果: 编译器会自动应用算子融合、精度校准、选择最优Kernel等一系列优化,通常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3. 分布式推理 (Distributed Inference):

    • 思路: 对于单张GPU无法容纳的超大模型,需要将其拆分到多张GPU上。主要方式有:

      • 张量并行 (Tensor Parallelism): 将模型层的权重矩阵切分到不同GPU上,并行计算。

      • 流水线并行 (Pipeline Parallelism): 将模型的不同层放到不同GPU上,形成流水线作业。

    • 效果: 使得百亿、千亿级别的大模型能够被成功部署和运行。

http://www.xdnf.cn/news/20508.html

相关文章:

  • RabbitMq 初步认识
  • 自动化运维之ansible
  • LwIP入门实战 — 3 LwIP的网络接口管理
  • HTB devvortex
  • 【混元AIGC+腾讯云智能体+首创Coze核心流思维导图MCP】:打造一个文思通-智能写作助手Agent
  • 深入浅出 JVM 类加载器:分类、双亲委派与打破机制
  • 使用函数调用对整形数组进行排序
  • 贪心算法在医疗影像分割中的应用详解
  • 小型磨床设计cad+三维图+设计说明书
  • 代理连接性能优化:提升网络效率的关键技术与实践
  • 表格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OCR,实现非结构化表格向结构化数据的转换,推动数字化转型。
  • Python中不定长参数的基础使用
  • 网络基础篇---以太网链路聚合(静态LACP方式)
  • C++ 面试高频考点 LCR 137. 点名 二分查找 题解 每日一题
  • Vue 项目性能优化实战
  • 从零开始学AI——14
  • python打包工具setuptools
  • Golang中逃逸现象, 变量“何时栈?何时堆?”
  • unsloth 笔记;数据集
  • 什么是CSS
  • v0.29.2 敏感词性能优化之基本类型拆箱、装箱的进一步优化的尝试
  • 用Coze智能体工作流1分钟生成动物进化史视频,无需剪辑,附详细教程
  • 费曼学习法实例--汉诺塔
  • MCP Token超限问题解决方案
  • JDK1.8与1.9哪个好?
  • js逆向Webpack模块加载机制解析:从数组到JSONP
  • Linux 网络流量监控 Shell 脚本详解(支持邮件告警)
  • 基于FPGA的汉明码编解码器系统(论文+源码)
  •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组合Composite、命令Command、策略Strategy
  • 【关于线程的一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