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外国使馆雷电综合防护系统改造方案(四)
【分享】外国使馆雷电综合防护系统改造方案(一)https://blog.csdn.net/TOWE_Tech/article/details/149606298?spm=1001.2014.3001.5501
【分享】外国使馆雷电综合防护系统改造方案(二)https://blog.csdn.net/TOWE_Tech/article/details/150516902?spm=1001.2014.3001.5501【分享】外国使馆雷电综合防护系统改造方案(三)
https://blog.csdn.net/TOWE_Tech/article/details/150856580?spm=1001.2014.3001.5501
1.4
防雷项目实施方案
1.4.1
直击雷防护系统:
该建筑物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根据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要求采取防雷措施。
1
接闪器:
接闪器:接闪器是指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利用避雷带作为接闪器,避雷带采用Φ10镀锌圆钢,用间距为1m,高为0.2m的支持卡子固定于屋檐、屋脊,女儿墙及屋顶四周等易受雷击部位。支持卡子采用扁钢Φ10mm*200mm,固定在屋檐、檐角及屋顶四周处。避雷带在檐角拐弯处做100mm的弧形转弯。所有镀锌圆钢相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10cm,需达到专业级焊接标准。共计需要避雷带543米。
屋顶仅仅采用避雷带保护是不够的,应该采取避雷带与避雷网联合的方式敷设。避雷带保护屋檐、屋角;避雷网保护屋顶其他区域。使整个建筑物完全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避雷网采用Φ10镀锌圆钢,用间距为1m,高为0.2m的混凝土块固定和支撑避雷网,支持卡子采用扁钢Φ10mm*200mm,使避雷网在建筑物屋顶形成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镀锌圆钢相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10cm,需达到专业级焊接标准。屋面上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相连。共计需要避雷网 257米,混凝土块257块。
工艺要求:防雷装置的避雷带和避雷网的金属材料,需先调直后方可按横平顺直的方式安装,焊接不应有夹渣、咬肉、气孔及未焊透的现象,所有镀锌圆钢连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其直径的6倍,且需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处应做防锈处理,支持卡子的间距要均匀。
2
引下线:
引下线:引下线是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采用Φ10镀锌圆钢作为引下线,在每个建筑的四周沿外墙对称设置,根据每栋建筑物的周长、各个建筑物地面附近的具体环境的不同以及建筑物所属的防雷等级,设置数量不等的引下线,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敷设,间距不大于18米。当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照跨度作为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米,并在距地面0.8m~1.8m处设置断接卡,断接卡使用支持卡子固定于建筑物外墙上,靠近地面处加装护管。
工艺要求:防雷装置引下线的金属材料,需先调直后方可按顺直的方向安装,焊接不应有夹渣、咬肉、气孔及未焊透的现象,所有镀锌圆钢连接处,搭接长度不少于其直径的6倍,且需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处应做防锈处理,支持卡子的间距要均匀.避雷引下线在地面以上1.7M长的一段,用角钢或硬塑料管保护。采用2支及以上引下线时,应在距地1.8M处做断接卡子,供测量接地电阻使用。
共需要引下线 168米。
安装注意事项:
a、避雷带及其连接线经过沉降沟(沉降沟:一座较长的多层建筑物,往往在横向上把建筑物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留有一段空隙,防止各段下沉不一致,引起建筑物损坏)时,应备有10-20cm以上的伸缩余裕的跨越线。
b、建筑物须在房面上两条避雷带之间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的间距不大于10m时,只在屋檐上装避雷带;宽度大于10m时,需在屋面上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间距不大于10m。对金属旗杆、金属烟囱、钢爬梯、风帽、透气管等必须与就近的避雷带焊接。
c、采用避雷带保护时,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避雷带引下线最好对称布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或‘Z’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工"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18m,当大于18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指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
以前接地是否合格以接地电阻值为准,现在则侧重接地结构兼顾接地电阻值。由于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频率增高,其接地结构、等电位联结和电气接线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设计者必须有电磁容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主要内容有:共地才是合理的选择;电源接地系统的制式;电气设备工作频率对接地结构的要求和对等电位联结式的选择。为了避免地电位反击造成设备损坏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接地装置宜与建筑物的基础地、供电系统电源保护地相连接,组成一个共地接地系统。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勘查数据进行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措施来达到接地阻值的要求。当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可以达到要求时,可利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金属导线与等电位连接带相连。
对于新建或改建的混凝土现浇或框架结构楼,接地系统可直接利用建筑墙体结构或框架中凿出钢筋,至少两点与等电位连接带用至少35mm2铜线连接。
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应该扩大其面积,具体做法是:在地网外围增设放射式或水平式和垂直式接地体或加一至两圈环行接地装置。环行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环行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行接地装置之间均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四角设置辐射式延伸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10~30m,并且最长不应该超过2(ρ为土壤电阻率,单位为Ω· m)。
接地体:
接地体: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做散流用的导体。
人工接地体采用水平接地体的方式辐射。水平接地体的材料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
可水平接地体的基础上采用非金属接地模块。接地体之间所有的焊点,除了浇注在混凝土中的以外,均应该进行防腐蚀处理。接地装置的焊接长度应为扁钢为宽边的2倍。接地体埋深,其上端距离地面应不小于0.8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该埋设在冻土层以下。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m。当小于 3m时应加大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至 1m。接地坑应回填土壤或降阻材料。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钢材之间连接应采用电弧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水平接地体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共计长度216米,非金属接地模块共计36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