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s >正文

JS设计模式(4):观察者模式

JS设计模式(4):观察者模式

一、引入

在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需要自动通知其他对象,比如:

  • 电商平台中,商品库存变化时需要通知所有订阅该商品的用户;
  • 新闻网站中,发布新新闻时需要推送给所有订阅该频道的读者;
  • 股票行情系统中,股票价格变动时需要实时通知所有关注该股票的投资者。

这些场景的共同特点是:多个对象之间存在依赖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改变会影响到其他对象。如果直接在代码中硬编码这些依赖关系,会导致代码耦合度高、难以维护和扩展。此时,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就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读完本文,你将学会如何利用观察者模式实现对象间的消息通信,让代码在保持低耦合的同时,具备更强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二、何为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观察者)都能自动收到通知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核心角色

  • 被观察者(Subject):维护观察者列表,提供添加、删除观察者的方法,当状态变化时通知所有观察者。
  • 观察者(Observer):定义接收通知的接口,通常包含一个更新方法,用于在收到通知时执行具体操作。

实现思路
通过Proxy代理对象实现数据劫持,当被观察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时,自动触发通知逻辑,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

三、代码实现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人物信息对象为例,演示观察者模式的具体实现:

// 原始数据对象
const person = {name: 'ts',age: 21
}// 被观察者类
class Subject {constructor(value) {this.observers = []; // 存储观察者列表// 使用Proxy实现数据代理,监听属性变化const handler = {get: (self, key) => {return self[key];},set: (self, key, newVal) => {// 打印属性变化信息console.log(`${key}${self[key]}修改为${newVal}`);// 触发通知this.notify(key, newVal);self[key] = newVal; // 更新属性值return true;}};this.value = new Proxy(value, handler); // 生成代理对象}// 添加观察者add(observer) {this.observers.push(observer);}// 通知所有观察者notify(key, newVal) {this.observers.forEach(observer => observer.update(key, newVal));}
}// 观察者类
class Observer {constructor(value) {this.value = value; // 观察者自身的数据}// 更新方法,收到通知时执行update(key, value) {console.log(`${this.value.name}观察到${key}变化了,新的值是${value}`);this.value[key] = value; // 更新观察者自身的数据}
}// 创建被观察者实例,传入原始数据
const proxyPerson = new Subject(person);// 创建观察者实例
const obs1 = new Observer({ name: 'xll', age: 100 });
const obs2 = new Observer({ name: 'xhh', age: 3 });// 注册观察者
proxyPerson.add(obs1);
proxyPerson.add(obs2);// 修改被观察对象的属性,触发通知
proxyPerson.value.age = 10;
proxyPerson.value.name = 'js';

执行结果

age从21修改为10
xll观察到age变化了,新的值是10
xhh观察到age变化了,新的值是10
name从ts修改为js
xll观察到name变化了,新的值是js
xhh观察到name变化了,新的值是js

四、代码解析

  1. 被观察者(Subject)

    • 通过Proxy对原始数据对象进行代理,重写getset方法,实现对属性访问和修改的拦截。
    • 当属性被修改时,调用notify方法通知所有观察者。
    • add方法用于注册观察者,将观察者添加到观察者列表中。
  2. 观察者(Observer)

    • 每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的状态数据(如obs1obs2nameage)。
    • update方法是观察者的核心逻辑,用于在收到通知时更新自身状态,并执行相应的业务操作(如打印日志)。
  3. 解耦与通知流程

    • 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彼此无需知道对方的具体实现,实现了低耦合。
    • 当被观察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时,通过Proxy自动触发通知,观察者被动接收通知并更新状态,形成了“数据变化→通知→更新”的完整流程。

五、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维度观察者模式直接调用方式
耦合性低耦合,对象间无需直接依赖高耦合,对象间直接调用
扩展性新增观察者无需修改被观察者新增功能需修改原始代码
复用性观察者可复用于多个被观察者功能复用性差
灵活性可动态添加/删除观察者功能绑定固定,难以调整

六、应用场景

  • 状态监控:监控服务器状态、设备状态等,当状态变化时通知相关系统或人员。
  • 消息订阅:实现消息发布-订阅系统,如邮件订阅、短信通知等。
  • 数据绑定:前端框架中的数据双向绑定(如Vue的响应式原理),本质上就是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 事件驱动:浏览器中的事件监听(如点击事件、键盘事件等),也是观察者模式的典型场景。

通过观察者模式,我们可以将对象间的依赖关系从紧耦合变为松耦合,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其他设计模式,帮助你写出更优雅、更易维护的代码。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http://www.xdnf.cn/news/12564.html

相关文章:

  • java 局域网 rtsp 取流 WebSocket 推送到前端显示 低延迟
  • vsCode使用本地低版本node启动配置文件
  • sklearn 和 pytorch tensorflow什么关系
  • k8s部署dify
  • Python打卡第46天
  • 埃文科技智能数据引擎产品入选《中国网络安全细分领域产品名录》
  • for AC500 PLCs 3ADR025003M9903的安全说明
  • Linux配置yum 时间同步服务 关闭防火墙 关闭ESlinux
  • DIY|Mac 搭建 ESP-IDF 开发环境及编译小智 AI
  • 12.5Swing控件3Jpanel JOptionPane
  • 03 mysql 的环境搭建
  •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 | 基于MATLAB的相机标定
  • 【Go语言基础【7】】条件语句
  • PhpStorm代码编辑器内置数据库配置与使用
  • 学习设计模式《十二》——命令模式
  • VR视频制作有哪些流程?
  • Day46 Python打卡训练营
  • spark 执行 hive sql数据丢失
  • 89.实现添加收藏的功能的后端实现
  • 04 Deep learning神经网络编程基础 梯度下降 --吴恩达
  • ONLYOFFICE协作空间3.1.1 企业版 介绍及部署说明:家庭云计算专家
  • Git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
  • Grid 布局学习一
  • 矩阵QR分解
  • 有声书画本
  • 刷题记录(7)二叉树
  • WebRTC源码线程-1
  • 【Mini-F5265-OB开发板试用测评】显示RTC日历时钟
  • 在golang中如何将已安装的依赖降级处理,比如:将 go-ansible/v2@v2.2.0 更换为 go-ansible/@v1.1.7
  • 视频的分片上传,断点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