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2024(296个城市)(2017-2022)
数据介绍
一、数据简介:权威背景与核心价值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 2024 是国内营商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三保副教授、黄敏学教授等学者联合研发,于 2024 年 9 月 17 日正式公开发布。该数据库在参照李志军版本营商环境指标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多维度、长周期的数据采集与校验,确保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数据结果的权威性,为营商环境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从应用价值来看,该数据库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大维度:
- 学术研究支撑
:覆盖 296 个城市、跨度 6 年(2017-2022)的完整数据,可满足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城市营商环境 “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影响机制” 等主题的研究需求,填补了此前部分中小城市营商环境数据缺失、时间维度不连贯的空白;
- 城市治理参考
:各城市可通过数据对比明确自身在 “市场活力”“政务效率”“法治保障” 等细分领域的优势与短板(如某城市 “融资水平” 得分偏低,可针对性优化金融支持政策),为营商环境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
- 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通过数据公开与排名透明,推动城市间形成 “比学赶超” 的优化氛围,间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公平竞争,为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与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保障。
二、数据核心内容:字段分类与指标解析
该数据库包含基础信息、综合评价、细分维度三大类字段,共计 40 余项指标,全面覆盖营商环境的核心构成要素。以下为具体字段分类与说明:
(一)基础信息字段:定位数据坐标
此类字段用于明确数据的时空与地域属性,是数据关联与筛选的基础,包括
城市编号、城市名称、城市代码(行政编码,如北京市 11、上海市 31);
省份(如北京、河北、广东等);
年份(2017-2022 年,支持长周期趋势分析)。
(二)综合评价字段:整体营商环境画像
核心指标为综合得分(满分 100 分),是对城市营商环境的整体量化评估。从 2017 年数据来看,一线城市表现突出(如北京市 60.53 分、上海市 59.89 分、深圳市 62.56 分),部分新一线城市(如杭州市 49.34 分、成都市 54.44 分)紧随其后,反映出经济发达城市在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先发优势。
(三)细分维度字段:拆解营商环境核心要素
细分维度涵盖 “市场、政务、法治、人文、创新、要素保障” 等六大方向,每项维度下设具体指标,可精准定位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势领域与薄弱环节,具体如下:
- 市场维度
:包括市场活力(如创业企业数量、租赁及商业服务业企业数量)、竞争公平(竞争公平得分)、对外开放(贸易依存度、外资企业比)等,反映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 政务维度
:涵盖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廉洁度)、政府透明、政府关怀(政府关怀度)、电子政务水平、政府规模、罚没收入比等,直接体现政府服务的质量与治理能力;
- 法治维度
:包含产权保护、社会治安(万人刑事案件数)、司法服务(律所数量、合同纠纷处理效率)、专利纠纷行政裁决等,是保障市场秩序与产权安全的核心;
- 人文与创新维度
:人文维度含人文得分(如城市包容度、人才吸引力相关指标),创新维度包括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企业品牌设立数量,反映城市创新潜力与人才基础;
- 融资与要素保障维度
:融资维度(融资得分、融资水平)、资源获取(土地供应、供水、电力供应)、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得分)、基础设施(网络覆盖、交通服务),解决企业 “融资难”“要素缺” 的关键问题;
- 社会信用维度
:社会信用得分,反映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与市场主体的信用成本、交易效率直接相关。
三、数据核心优势:差异化价值凸显
相较于同类数据库,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 2024 的优势集中在三点:
- 时间跨度长
:2017-2022 年的数据覆盖,可捕捉营商环境在 “放管服” 改革、疫情防控、双循环战略等关键节点的变化,如 2020 年后部分城市政务数字化(电子政务水平)得分显著提升;
- 覆盖范围广
:涵盖全国 296 个城市,不仅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还包含地级市与部分县级市,可支撑 “区域对比” 研究(如东部 vs 中西部、长三角 vs 珠三角);
- 指标颗粒度细
:从 “宏观综合得分” 到 “微观指标(如万人刑事案件数、专利数量)” 的层层拆解,既支持整体排名分析,也可深入某一细分领域(如研究 “法治环境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
四、数据使用建议:多场景应用方向
(一)学术研究场景
区域差异分析:对比不同省份 / 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的营商环境得分,探究经济发展水平与营商环境的相关性;
政策效果评估:以某一政策(如 2019 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节点,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城市营商环境的变化(如政务效率得分提升幅度);
机制研究:构建 “营商环境 - 企业创新 - 经济增长” 的实证模型,验证营商环境对微观主体行为与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
(二)城市治理场景
短板定位:如某城市 “融资水平” 得分低于全省平均,可针对性推出 “中小企业信贷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等政策;
成效检验:通过年度得分变化,评估已实施政策的效果(如电子政务平台上线后,政府效率得分是否显著提升)。
(三)企业决策场景
投资选址:企业可参考 “资源获取(土地、电力)”“融资水平”“法治环境” 等指标,选择符合自身产业需求的城市(如制造业企业优先选择土地供应充足、交通服务好的城市);
风险评估:通过 “社会治安”“社会信用”“司法服务” 等指标,预判投资城市的经营风险(如低信用城市需加强合同履约风险防控)。
五、总结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 2024(296 个城市)(2017-2022)以其 “权威性、全面性、长周期” 的特点,成为学术研究、城市治理、企业决策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数据的持续更新与指标体系的迭代,该数据库将进一步助力中国营商环境研究的深化与实践的落地,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数据支撑。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2024(296个城市)(2017-2022)。
数据概览
数据跨度: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库2024(296个城市)(2017-2022)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