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ops >正文

写Rust GPU内核驱动:GPU驱动工作原理简述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一个用Rust编写的、支持Arm Mali CSF架构GPU的Linux内核驱动程序。继上一篇对项目动机的介绍后,本文将进一步阐释GPU驱动的工作机制,并以一个经典示例程序 VkCube 为切入点进行讲解。VkCube利用Vulkan API在屏幕上渲染一个旋转立方体,结构简洁,非常适合作为理解GPU驱动工作流的教学范例。

文中首先会介绍用户态驱动(UMD)和内核态驱动(KMD)的基本概念,然后以简要形式解析VkCube如何通过Vulkan API向GPU传递渲染任务。最后,文章将展示Tyr提供的核心接口API,这套接口与其C语言版本驱动Panthor保持一致。


GPU驱动快速入门

要理解GPU驱动的工作机制,可以从一个简单的3D应用出发,例如绘制一个三角形,或运行VkCube程序,其主要任务是在屏幕上渲染一个旋转立方体。在此过程中,将用到两个术语:

  • UMD(User Mode Driver)用户态驱动:本项目中代表为panvk,是Mesa项目中的一个Vulkan驱动;

  • KMD(Kernel Mode Driver)内核态驱动:本项目中由Rust编写的内核驱动Tyr负责。

在现代GPU栈中,KMD的角色是将较高层的UMD指令桥接到实际硬件。UMD实现如Vulkan、OpenGL等API,这些API再被应用程序调用,用于描述它们要交给GPU处理的任务。这包括几何体数据、纹理、着色器(shaders)等的配置与上传。

VkCube程序中用到的着色器尽管简单,却需访问外部数据才能正常运行,比如立方体的几何坐标、颜色信息以及描述其旋转的三维矩阵数据。

在拥有着色器代码和模型数据后,UMD将请求KMD将其加载至GPU内存,并通过构建VkCommandBuffers(GPU执行指令集)完成对绘制任务的描述。这些缓冲区不仅定义了如何执行,还需设置回调机制来通知主机任务完成状态,并预留内存以存放输出结果。

虽然初看之下流程较为复杂,但其实整合后非常有条理。一个合格的KMD必须提供如下核心能力:

  • 内存管理:分配并映射GPU可访问的内存区域,确保任务执行时的上下文隔离;

  • 任务提交与调度:向GPU的硬件队列提交指令并保证任务依赖的正确执行;

  • 事件通知:处理异步与乱序执行的通知机制;

  • 设备初始化与共享管理:启动设备并在多个任务之间公平分配GPU资源。

尤其重要的是调度机制。GPU作为大规模并行硬件,任务可同时进行,且执行顺序不固定。KMD需要负责所有依赖关系的解析和执行计划的调度。


一个重要的认识

可以看出,GPU驱动的大部分复杂性其实集中在用户态驱动。UMD负责将高级图形API转换为底层GPU命令,而KMD负责内存与硬件交互等关键支撑功能。KMD的任务是在不干涉UMD逻辑的前提下,提供一组标准、安全、高效的操作接口,便于上层构建。


Tyr 驱动接口简介

基于上述背景,Tyr内核驱动提供如下接口,与Panthor项目保持一致:

/** @DRM_PANTHOR_DEV_QUERY: 查询设备信息 */
DRM_PANTHOR_DEV_QUERY = 0,/** @DRM_PANTHOR_VM_CREATE: 创建虚拟机上下文 */
DRM_PANTHOR_VM_CREATE,/** @DRM_PANTHOR_VM_DESTROY: 销毁虚拟机上下文 */
DRM_PANTHOR_VM_DESTROY,/** @DRM_PANTHOR_VM_BIND: 将内存绑定/解绑至虚拟机 */
DRM_PANTHOR_VM_BIND,/** @DRM_PANTHOR_VM_GET_STATE: 获取虚拟机状态 */
DRM_PANTHOR_VM_GET_STATE,/** @DRM_PANTHOR_BO_CREATE: 创建缓冲区对象(BO) */
DRM_PANTHOR_BO_CREATE,/** @DRM_PANTHOR_BO_MMAP_OFFSET: 获取mmap文件偏移地址以映射GEM对象 */
DRM_PANTHOR_BO_MMAP_OFFSET,/** @DRM_PANTHOR_GROUP_CREATE: 创建调度组 */
DRM_PANTHOR_GROUP_CREATE,/** @DRM_PANTHOR_GROUP_DESTROY: 销毁调度组 */
DRM_PANTHOR_GROUP_DESTROY,/** @DRM_PANTHOR_GROUP_SUBMIT: 向指定调度组提交作业 */
DRM_PANTHOR_GROUP_SUBMIT,/** @DRM_PANTHOR_GROUP_GET_STATE: 获取调度组状态 */
DRM_PANTHOR_GROUP_GET_STATE,/** @DRM_PANTHOR_TILER_HEAP_CREATE: 创建Tiler堆 */
DRM_PANTHOR_TILER_HEAP_CREATE,/** @DRM_PANTHOR_TILER_HEAP_DESTROY: 销毁Tiler堆 */
DRM_PANTHOR_TILER_HEAP_DESTROY,

这个API集合虽看起来简洁,但背后逻辑严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功能模块:

1. 设备信息获取
  • DEV_QUERY:让UMD了解底层GPU配置(如读取ROM中信息)。

2. 内存管理与虚拟化隔离
  • VM_CREATE, VM_BIND, VM_DESTROY, VM_GET_STATE, BO_CREATE, BO_MMAP_OFFSET
    创建隔离的内存上下文,管理缓冲对象,并实现mmap映射至用户空间。

3. 调度组管理
  • GROUP_CREATE, GROUP_DESTROY, GROUP_GET_STATE
    调度组代表了工作提交的逻辑容器,未来文章将深入剖析。

4. 作业提交
  • GROUP_SUBMIT:唯一用于提交工作任务的接口。核心作用是将命令缓冲区提交至GPU执行队列。

5. Tiler堆管理
  • TILER_HEAP_CREATE, TILER_HEAP_DESTROY
    面向Tile-Based渲染架构的专用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局部几何信息。


小结与展望

本文简要梳理了GPU驱动的分层结构、用户态与内核态职责划分、VkCube在GPU管线中运行的基本流程,并介绍了Tyr驱动对外暴露的核心API接口。核心思想是:用户态负责构建渲染任务,内核态负责管理资源与调度执行。

下一篇文章将正式进入 Arm CSF架构 的深入解析,介绍其核心组件,如微控制单元(MCU)、以及引导设备启动所需的关键步骤。

Rust在内核空间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而Tyr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式,也有望在未来引领GPU驱动开发的现代化方向。

http://www.xdnf.cn/news/17217.html

相关文章:

  • 告别Cursor!最强AI编程辅助Claude Code安装到使用全流程讲解
  • Beelzebub靶机
  • 第二十七天(数据结构:图)
  • Linux线程学习
  • Flutter 局部刷新方案对比:ValueListenableBuilder vs. GetBuilder vs. Obx
  • 力扣经典算法篇-46-阶乘后的零(正向步长遍历,逆向步长遍历)
  • 了解大型语言模型:力量与潜力
  • 什么是键值缓存?让 LLM 闪电般快速
  • 每日五个pyecharts可视化图表-bars(6)
  • 关于Android studio调试功能使用
  • 2025年主流开源音视频播放项目深度解析
  • MCU中的USB
  • 聚众识别场景误报率↓76%:陌讯动态密度估计算法实战解析
  • 【C语言】深入理解编译与链接过程
  • 前后端加密传数据实现方案
  • OpenCV入门:图像处理基础教程
  • [优选算法专题一双指针——两数之和](双指针和哈希表)
  • Qwen-Image开源模型实战
  • Spring、Spring MVC、MyBatis 和 Spring Boot的关系
  • 防火墙环境下的全网服务器数据自动化备份平台搭建:基于 rsync 的完整实施指南
  • 板块三章节3——NFS 服务器
  • 秋招笔记-8.7
  • Redis面试精讲 Day 13:Redis Cluster集群设计与原理
  • 解决 Nginx 反代中 proxy_ssl_name 环境变量失效问题:网页能打开但登录失败
  • Vue3获取当前页面相对路径
  • SMT工具实践:Moses工具的配置和小语种平行语料训练统计翻译模型完整实现
  • 六类注定烂尾的甲方软件外包必看!这类甲方不要理-优雅草卓伊凡
  • 【Docker】Redis基础命令在Docker中的使用
  • 试用一个用v语言编写的单文件数据库vsql
  • 计算机视觉--opencv(代码详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