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OSI 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一、OSI 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功能:传输原始的比特流(0和1),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在设备间传输。

数据格式:原始比特流,仅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物理层不添加头部或尾部,直接传输比特流。

典型设备: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网卡(NIC)。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功能:在直接相连的设备间可靠传输数据帧,并检测/纠正物理层的错误。

封装动作:

  • 发送端
    • 接收网络层的数据包(IP包),添加帧头(MAC地址、类型)和帧尾(CRC)
    • 将帧转换为比特流交给物理层传输。
  • 接收端
    • 从物理层接收比特流,组装成帧。
    • 检查CRC,若错误则丢弃帧;否则提取数据包交给网络层。
典型设备:交换机(Switch)、网桥(Bridge)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

功能:在不同网络间路由数据包(跨网段通信),实现端到端的逻辑寻址。
封装动作
  • 发送端
    • 接收传输层的数据段(如TCP段),添加IP头部(源/目的IP、TTL等)。
    • 根据路由表选择下一跳路由器,将数据包交给数据链路层封装为帧。
  • 路由器
    • 检查目的IP地址,通过路由表决定转发路径。
    • 若需分片,则将数据包拆分为多个小包,并更新分片字段。
  • 接收端
    • 移除IP头部,将数据段交给传输层。
    • 重组分片的数据包(若有)。
典型设备:路由器(Router)、三层交换机。

总结

  • 物理层:传输比特流,无封装,依赖物理介质。

  • 数据链路层:通过帧实现可靠的点对点传输,使用MAC地址和CRC校验。

  • 网络层:通过IP地址和路由实现跨网络通信,处理分片与逻辑寻址。

http://www.xdnf.cn/news/540991.html

相关文章:

  • 利用basee64特性 -- BYUCTF 2025 JWTF
  • 数据库(二):ORM技术
  • 大模型(3)——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
  • 【SPIN】PROMELA数据与程序结构详解(SPIN学习系列--7)
  • 【大模型】SpringBoot 整合Spring AI 对接主流大模型平台实战详解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激活函数的可微可导
  • 频率非周期性失稳
  • Elasticsearch面试题带答案
  • 第 84 场周赛:翻转图像、字符串中的查找与替换、图像重叠、树中距离之和
  • 算法-数对的使用
  • 【八股战神篇】Java多线程高频面试题(JUC)
  • 2025.05.19【Connectedscatter】连接散点图详解
  • (C语言篇)处理字符串的四个基础函数
  • ARP 原理总结
  • 无刷直流水泵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其利天下技术】
  • 【回溯法】0-1背包问题 C/C++(附代码)
  • 【C++模板与泛型编程】实例化
  • lovart design 设计类agent的系统提示词解读
  • python调用pip模块,使用pip_install脚本,在IDE中运行自动记录安装包到requirements文件的代码示例
  • Mergekit——任务向量合并算法Ties解析
  • 从基础到高级:网站反爬技术全景解析与第三方工具对比
  • C++类与对象--3 C++对象模型和this指针
  • 【计网】作业5
  • Python 训练营打卡 Day 29
  • 物流项目第二期(用户端登录与双token三验证)
  • python学习day1
  • C++字符串处理:`std::string`和`std::string_view`的区别与使用
  • 设计一个程序,将所有的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 打造灵感投掷器:我的「IdeaDice」开发记录
  • sqli-labs第九关—‘时间盲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