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训练营打卡 Day 29
一、类的装饰器
回顾一下,函数的装饰器是 :接收一个函数,返回一个修改后的函数。我们之前是用复用的思想来看装饰器的,换一个角度理解,当你想修改一个函数的时候,可以通过装饰器方法来修改而无需重新定义这个函数。
def logger(func):def wrapper(*args, **kwargs): # 定义一个包装函数,用于记录函数调用信息print(f"执行函数:{func.__name__}") # 打印函数名print(f"参数为:{args}, {kwargs}") # 打印函数参数result = func(*args, **kwargs) # 调用原始函数并获取结果print(f"返回值为:{result}") # 打印函数返回值return result # 返回函数结果return wrapper # 返回包装函数@logger # 应用装饰器到函数上
def multiply(x, y): # 定义一个乘法函数return x * y # 返回两个参数的乘积
multiply(3, 4) #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装饰器会记录函数调用信息
multiply(3, y=5)@logger
def add(a, b): # 定义一个加法函数return a + b # 返回两个参数的和
add(5, 6) # 调用函数并打印结果,装饰器会记录函数调用信息
类也有修饰器,他的逻辑类似:接收一个类,返回一个修改后的类。例如
- 添加新的方法或属性(如示例中的 log 方法)。
- 修改原有方法(如替换 init 方法,添加日志)。
- 甚至可以返回一个全新的类(继承或组合原类)。
通过类装饰器,可以在不修改类内部代码的情况下,为多个类统一添加功能(如日志、统计)
类装饰器与函数装饰器的区别如下:
# 定义类装饰器:为类添加日志功能
def class_logger(cls):# 保存原始的 __init__ 方法original_init = cls.__init__def new_init(self, *args, **kwargs):# 新增实例化日志print(f"[LOG] 实例化对象: {cls.__name__}")original_init(self, *args, **kwargs) # 调用原始构造方法# 将类的 __init__ 方法替换为新方法cls.__init__ = new_init# 为类添加一个日志方法(示例)def log_message(self, message):print(f"[LOG] {message}")cls.log = log_message # 将方法绑定到类,这是一种将外部函数添加为类的属性的方法return cls# 定义简单打印类,应用装饰器
# 同样是语法糖的写法
@class_logger
class SimplePrinter:def __init__(self, name):self.name = name # 构造方法:初始化名称def print_text(self, text):"""简单打印方法"""print(f"{self.name}: {text}")# 使用示例
printer = SimplePrinter("Alice") # 实例化时触发装饰器的日志
printer.print_text("Hello, World!") # 调用普通方法
printer.log("这是装饰器添加的日志方法") # 调用装饰器新增的方法
#输出结果
# [LOG] 实例化对象: SimplePrinter
# Alice: Hello, World!
# [LOG] 这是装饰器添加的日志方法
二、函数与类相关概念的总结
函数
- 基本概念:函数就像是一个 “功能小盒子” ,把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块封装起来。比如想计算两个数相加,就可以把加法运算相关代码放到一个函数里。在程序运行中,给它合适的 “原料”(数据),它就能按设定好的方式加工处理,得到结果。像日常生活里,洗衣机是个 “函数”,放进去脏衣服(输入),它按程序运作,洗完给出干净衣服(输出) 。
- 用法
- 定义:以 Python 语言为例,用
def
关键字定义函数,后面跟着函数名和圆括号(括号里可写参数,也可不写 ),再加上冒号,然后缩进写函数体(实现功能的代码 )。比如def add_numbers(a, b): return a + b
,定义了一个求两数之和的函数,a
和b
是参数。 - 调用:定义好后,要用函数名加括号的形式调用。如
result = add_numbers(3, 5)
,把 3 和 5 作为实参传给函数,函数执行后将结果返回给result
。 - 参数:形参是定义函数时括号里的参数,像
add_numbers
里的a
和b
,只是占位符;实参是调用函数时实际传入的值,如上面例子里的 3 和 5 。参数还有默认参数等类型,比如def greet(name = "朋友"): print(f"你好, {name}")
,name
有默认值,调用时可不传参,greet()
就会打印 “你好,朋友” 。 - 返回值:用
return
关键字指定返回的数据,函数执行到return
就结束并把值返回到调用处。有的函数没有返回值(像只打印内容的函数 ),默认返回None
。
- 定义:以 Python 语言为例,用
类
- 基本概念:类是对一类事物的抽象描述。比如 “汽车” 类,汽车有颜色、品牌等特征(对应类里的属性 ),也有启动、刹车等行为(对应类里的方法,即函数 )。它不是具体的某一辆车,而是概括了这一类事物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可以把类想象成制作蛋糕的模具,用这个模具做出的一个个蛋糕就是类的实例(对象 ) 。
- 用法
- 定义:以 Python 为例,用
class
关键字定义类,后面跟类名和冒号,然后缩进写类体。类体里可以定义属性(变量 )和方法(函数 ) 。比如class Car: def __init__(self, color, brand): self.color = color self.brand = brand def start(self): print(f"{self.brand}汽车启动了")
,__init__
是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对象属性,start
是一个方法 。 - 实例化:创建类的对象,比如
my_car = Car("红色", "宝马")
,就创建了一个Car
类的实例my_car
,并传入颜色和品牌两个属性值 。 - 访问属性和方法:用对象名加
.
的方式访问,如print(my_car.color)
可获取汽车颜色,my_car.start()
可调用启动方法 。类还有继承等特性,子类能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还可添加自己特有的。
- 定义:以 Python 为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