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 |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综述,1980至2025年(原理,公式,代码)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算法综述(1980s–2025)
一、发展历程与背景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为满足民航领域对卫星导航安全性的严苛需求而发展。国际民航组织(ICAO)要求CAT III类着陆系统的完好性风险需低于10⁻⁷/h。传统RAIM基于最小二乘残差法,通过冗余观测量(需至少5颗可见卫星)检测故障卫星,6颗以上可实现故障隔离(RAIM-FDE)。随着多GNSS(GPS、北斗、Galileo等)的普及与城市复杂环境的需求,RAIM技术逐步引入加权模型、多故障检测、无阈值方法等创新,2025年改进算法在检测概率与隔离准确率上较传统方法提升超30%。
二、核心原理与数学模型
1. 基本假设与冗余观测
RAIM的核心是通过冗余观测量构建一致性检验统计量。假设存在( n )颗可见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