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不同

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是一种融合了人类智慧、机器能力与环境因素的复杂决策模式,它既不同于单纯的人的自主决策,也不同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与人的自主决策相比,它不再依赖于个体的直觉、经验或有限的认知能力,而是借助机器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实时感知,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弥补人类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不足。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不同,它并非完全基于预设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机械式决策,而是充分融入了人类的经验、判断力和创造力,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突发情况,同时考虑伦理、情感等人类特有的因素。这种决策模式通过人、机、环境的深度协同,实现了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机器的高效性和精确性,又利用了人类的智慧和灵活性,从而在复杂动态的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决策效能。


一、决策主体与参与要素

1、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

决策主体主要是机器系统本身,依赖于预设的算法、程序和数据。参与要素有限,主要基于系统内部的传感器数据、预设规则和计算能力,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2、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

多主体协同决策,决策过程涉及人(指挥员、操作员)、机器(智能系统、武器装备)、环境(战场环境、作战任务)等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参与要素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机器系统的数据和算法,还涉及人的经验、直觉、判断能力,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二、决策过程与灵活性

1、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

机器决策过程相对固定,通常按照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进行决策,依赖于数据驱动或规则驱动的模型。并且灵活性有限,难以应对突发情况或未预料到的场景,缺乏对复杂情境的适应能力。

2、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

人类决策过程动态,决策过程是动态的、实时的,能够根据战场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判断进行调整。其灵活性高,人的经验和直觉可以弥补机器系统的不足,能够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三、对环境的感知与理解

1、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

感知有限,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有限的环境信息,对环境的理解较为片面。理解能力弱,难以理解环境中的复杂关系、文化背景或人类行为的动机。

2、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

感知全面,人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和经验对环境进行全方位感知,机器系统则提供数据支持。理解能力更强,人能够理解环境中的复杂关系和不确定性,结合机器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四、决策的可靠性和风险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可靠性高(在限定条件下),在预设的规则和数据范围内,决策的可靠性偏差不大,而且风险单一,主要风险是算法错误、数据偏差或系统故障。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可靠性更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人机协同,可以弥补单一系统的不足,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决策风险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除了技术风险外,还包括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判断失误)和环境因素(如战场环境变化)。


五、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适合于规则明确、环境相对稳定的场景,如工业自动化、简单的物流调度等,其局限性在于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如战场)可能无法有效应对。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特别适合于复杂、动态、不确定性强的场景,如军事作战、应急救援等,能够充分利用人、机器及环境的优势,实现高效、灵活的决策。

六、对人类经验的依赖程度

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主要依赖于算法和数据,对人类经验的依赖较少,缺乏人类的经验和直觉,难以处理复杂的人文、社会因素。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依赖人类经验程度高,人的经验和直觉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系统为人类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能够充分发挥人类的经验优势,结合机器系统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与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在主体、过程、环境感知、可靠性、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机环境体系的自主决策通过人、机、环境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动态的环境,发挥人和机器的各自优势,实现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器系统的自主决策则更适合于规则明确、环境稳定的场景,但在复杂环境中需要与人类协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机环境系统融合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已正式发行,敬请批评指正!!

http://www.xdnf.cn/news/445069.html

相关文章:

  • 第二章:CSS秘典 · 色彩与布局的力量
  • 时源芯微| KY键盘接口静电浪涌防护方案
  • 【免杀】C2免杀技术(三)shellcode加密
  • ​Android学习总结之handler中源码解析和场景回答
  • scikit-learn在无监督学习算法的应用
  • 【愚公系列】《Manus极简入门》038-数字孪生设计师:“虚实映射师”
  • kaggle薅羊毛
  • 计算机操作系统(七)详细讲解进程的组成与特性,状态与转换
  • ESP32WIFI工具加透传
  • 生命之舞:创建,终止与等待,Linux进程控制的交响乐章
  • Jmeter元件 CSV Data Set Config详解
  • (1-4)Java Object类、Final、注解、设计模式、抽象类、接口、内部类
  • Doris与ClickHouse深度比较
  • 语音合成之十四 文本转语音(TTS)开源数据集
  • 互联网大厂Java求职面试:优惠券服务架构设计与AI增强实践-6
  • 使用IDEA创建Maven版本的web项目以及lombok的使用
  • 玛哈特矫平机:金属板材加工中的“平整大师”
  • 解读RTOS 第七篇 · 驱动框架与中间件集成
  • Milvus 全面解析
  • 非异步信号安全函数
  • The 2022 ICPC Asia Xian Regional Contest(E,L)题解
  • 5 WPF中的application对象介绍
  • DHCP协议
  • 每日算法-250514
  • Untiy基础学习(十四)核心系统—物理系统之碰撞检测代码篇 刚体,碰撞体,材质
  • 网络运维过程中的常用命令
  • idea中编写spark程序
  • 通过迁移学习改进深度学习模型
  • Python Day25 学习
  • MCU裸机程序如何移植到R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