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SoC后仿真流程与优化
在超大规模SoC设计中,是否需要进行全芯片后仿真(Full-Chip Post-layout Simulation)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设计复杂度、项目风险、资源限制以及验证目标。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1. 全芯片后仿真的必要性
需要全芯片后仿真的场景
- 系统级交互验证:
- 跨模块信号交互(如总线仲裁、电源管理单元与多核的协作)。
- 全局时钟网络(时钟分频、PLL切换、时钟门控)的时序一致性。
- 跨电压域(Voltage Island)和电源门控(Power Gating)的动态行为。
- 关键接口验证:
- 高速接口(PCIe、DDR、SerDes)的物理层时序与协议栈协同。
- 异步跨时钟域(CDC)的亚稳态传播(无法完全通过STA或形式化验证覆盖)。
- 功耗完整性:
- 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下的时序与功耗耦合效应。
- 全芯片级IR Drop(电源噪声)对关键路径的影响。
- 低功耗模式验证:
- 休眠、唤醒序列中的状态保留与恢复逻辑。
- 多电源域上下电顺序的竞争冒险(Race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