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Golang语言设计理念

起源

Go语言始于2007年,由Robert Griesemer( 罗伯特·格里森、图灵奖获得者、C 语法联合发明人、Unix 之父)、Rob Pike( 罗布·派克、Plan 9 操作系统领导者、UTF-8 编码的最初设计者)和Ken Thompson(肯·汤普森、Java 的 HotSpot 虚拟机和 Chrome 浏览器的 JavaScript V8 引擎的设计者之一)在谷歌发起。
他们对当时主流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的一些复杂性和效率问题感到不满,希望创造一门兼顾简单性、性能和并发支持的现代编程语言。

设计动机:

  • 2000年代中期,谷歌的工程师们面临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挑战,现有语言在并发支持、编译速度和代码可维护性方面存在局限。
  • 罗布·派克曾表示,他们希望设计一门“简单到可以在20分钟内学会”的语言,同时保持高性能和现代特性

设计过程

从现在语言的发展情况来看,C++和Java语言等语言的特性过于复杂,学习曲线陡峭,不易上手,的确需要一款容易学习,简洁的语言。

2007年:初步构想
罗伯特·格里森、罗布·派克和肯·汤普森开始讨论新语言的设计。
他们希望语言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 快速编译:C++的编译时间过长,影响开发效率。
  • 简单语法:避免C++和Java的复杂特性,如继承和复杂的类型系统。
  • 内置并发:支持现代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系统。
  • 现代化特性:如垃圾回收、类型安全,同时保持高性能。

设计师们想要解决其他语言使用中的缺点,但是仍保留他们的优点

  • 静态类型和运行时效率。(如:C++)
  • 可读性和易用性。(如:Python 和 JavaScript)
  • 高性能的网络和多进程。

目前来看这是语言简洁化的趋势,简单容易上手,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高并发能够很好的支持。

2008年:原型开发
团队开始实现Go的原型,定义了核心特性:

  • goroutines:轻量级线程,用于高效并发。
  • channels:基于CSP的通信机制,用于goroutines之间的数据交换。
  • 简洁语法:去掉类继承、模板等复杂特性,采用接口(interface)实现多态。
  • 垃圾回收:简化内存管理,降低开发者负担。

编译器和工具链的设计也开始成型,目标是快速编译和跨平台支持。

2009年:正式发布
2009年11月10日,Go语言以开源形式正式发布,版本为Go 1.0。
开源社区的参与加速了Go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开发者贡献代码和反馈。
初期Go主要用于谷歌内部项目,但其开源性质使其迅速在外部社区流行。

设计哲学

Go的设计围绕以下核心原则,并且遵循对向后兼容的承诺:

简单性(Simplicity)

语言规范精简,只有25个关键字,语法直观。
去除复杂特性,如泛型(早期)、运算符重载、继承等。
强调代码可读性和一致性,例如强制统一的代码格式(通过gofmt工具)。

性能(Performance)

编译型语言,生成高效的机器码,接近C/C++的性能。
快速编译,即使是大型项目也能在秒级完成。

并发(Concurrency)

内置goroutines和channels,支持高效的并发编程。
避免传统锁机制,鼓励通过消息传递实现并发。

可靠性(Reliability):

静态类型系统和编译时检查减少运行时错误。
内置垃圾回收机制,简化内存管理。

工具链支持

提供强大的标准库和工具(如gofmt、go test、go mod),提升开发效率。

版本里程碑

2012年:Go 1.0发布

Go 1.0是第一个稳定版本,承诺向后兼容(Go 1 Compatibility Promise),确保后续版本不会破坏现有代码。
这一承诺大大增强了Go在生产环境中的稳定性,吸引了企业采用。

2013-2016年:社区增长与生态完善

Go开始被广泛用于云计算和微服务,例如Docker、Kubernetes等项目都基于Go开发。
标准库不断扩展,增加了对HTTP/2、TLS等现代协议的支持。
工具链改进,go vet、go doc等工具进一步完善。

2019年:Go模块(Go Modules)

Go 1.11和1.12引入了Go模块,解决了依赖管理问题(如之前的GOPATH限制)。
模块系统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和可重复性。

2022年:泛型支持

Go 1.18引入了泛型(generics),这是Go设计中长期缺失的功能。
泛型通过类型参数实现,保持了Go的简单性,同时增强了代码复用能力。

持续演进:
Go团队持续优化编译器性能、垃圾回收器和运行时。
新增对WebAssembly(WASM)的支持,扩展了Go的应用场景(如前端开发)。

应用

Go的设计使其在以下领域表现出色:

  • 云计算与微服务:Docker、Kubernetes、Terraform等都用Go开发,受益于其高性能和并发支持。
  • 网络编程:Go的标准库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工具,适合开发高性能服务器(如gRPC、HTTP服务器)。
  • DevOps工具:Go的跨平台支持和快速编译使其成为DevOps工具开发的首选语言。
  • 分布式系统:如etcd、Consul等分布式系统依赖Go的并发模型。
http://www.xdnf.cn/news/1464697.html

相关文章:

  • 【GEOS-Chem伴随模型第一期】GEOS-Chem Adjoint 模型详解
  • 常见Bash脚本漏洞分析与防御
  • 【Flutter】RefreshIndicator 无法下拉刷新问题
  • 【存储选型终极指南】RustFS vs MinIO:5大维度深度对决,95%技术团队的选择秘密!
  • LeetCode 131 分割回文串
  • 【LeetCode热题100道笔记】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 Kafka核心原理与常见面试问题解析
  • 《AI 问答系统:从开发到落地,关键技术与实践案例全解析》
  • 【技术教程】如何将文档编辑器集成至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
  • c++工程如何提供http服务接口
  • 基于 GEE 批量下载 Landsat8 地表温度(LST)数据
  •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砚文化虚拟博物馆的Unity3D设计
  • 理解损失函数:机器学习的指南针与裁判
  • 踩坑实录:Django继承AbstractUser时遇到的related_name冲突及解决方案
  • 【Flask】测试平台中,记一次在vue2中集成编辑器组件tinymce
  • XR数字融合工作站打造智能制造专业学习新范式
  • windows通过xrdp远程连接Ubuntu黑屏问题解决
  • FDTD_3 d mie_仿真
  • 计算机毕设选题:基于Python数据挖掘的高考志愿推荐系统
  • AI+消费,阿里的新故事很性感
  • 新后端漏洞(上)- Aapache Tomcat AJP 文件包含漏洞(CVE-2020-1938)
  • sub3G、sub6G和LB、MB、HB、MHB、LMHB、UHB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STM32——WDG看门狗
  • Typer 命令行工具使用示例
  • SQL Server全链路安全防护
  • 【Python】QT(PySide2、PyQt5):点击不同按钮显示不同页面
  • 中天互联:AI 重塑制造,解锁智能生产新效能​
  • [网鼎杯 2020 青龙组]AreUSerialz
  • Excel数据导出小记二: [大数据示例]
  • JP4-7-MyLesson后台前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