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破解世界难题——拒绝领奖拒绝百万奖金
目录
一、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个人简历
二、主要经历
三、个人轶事生活
一、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俄语:Григо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Перельман)
江湖称号:数学隐士
性别:男
出生:1966年6月13日出生——至今
家庭住址:苏联圣彼得堡(旧称列宁格勒)的一个犹太家庭
学历:博士
信仰: ——
追求:友善而害羞,对一切物质财富不感兴趣”,他“似乎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 。解决数学问题,解决了问题,其他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肤浅的
风格:佩雷尔曼是一个神秘人物。自从在因特网上发表3篇庞加莱猜想的关键论文之后不久,佩雷尔曼就不再露面,甚至连菲尔茨奖可能也无法把他吸引出来。
爱好: 做几何题、采蘑菇、拉小提琴
特长:做几何题
成名: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名声大噪
职业规划:做几何题 + 拒绝世俗名利
人物关系:
父亲- 电子工程师
母亲:小学数学教师
妹妹:数学家。 佩雷尔曼周末他就回家辅导读中学的妹妹埃莱娜学习数学。后来妹妹也成了一名数学家,在瑞典著名的卡罗琳医学院从事生物统计学研究工作。
二、主要经历
✅ 4岁,对数字感兴趣,埋头啃着小学数学课本
注:邻居回忆,他几乎没和院子里的孩子玩耍过,对小孩子的疯闹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其他孩子都在踢足球,可他不是钻到书本里,就是和父亲下象棋或玩填字游戏”。
✅ 6岁时,佩雷尔曼进入母亲任教的小学学习。当他已经能轻松自如地在脑子里进行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时,同学们刚刚学会二位数以内的笔算。
✅ 16岁,佩雷尔曼进入圣彼得堡第239中学学习
✔️入学才三个月,他就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了金奖。当时,这个16岁的少年天才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满分42分。
✔️获奖一个月后,这个数学神童就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邀请,为他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然而,他却谢绝了赴美深造的邀请。
✅ 佩雷尔曼免试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系学习,一所数学教学较为特色的学校。大学二年级时,他选择了数学中最复杂的研究方向———微分几何学。
✔️ 在上大学那几年期间,他从来不吸烟,不喝酒,只专注于研究数学,和同学相处也只谈论数学。他从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头发就让它随意生长从来不剪,经常拎着一个破袋子穿着一件磨出洞的衣服。
✅ 1987年,21岁, 佩雷尔曼考取了苏联科学院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并于1989年(23岁)获得博士学位。随后留在该所工作。
✅ 1991年底,25岁, 佩雷尔曼的父亲和妹妹也加入了移民的行列。可他的母亲却坚决不愿离开俄罗斯。此事对他打击很大。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封闭起来,并决心永远不离开自己的母亲
✅ 27岁, 佩雷尔曼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在美期间他解决了多个数学难题,其中包括著名的“灵魂猜想”。其成就引起美国数学界的关注。
✔️当时纽约大学齐格教授对佩雷尔曼的才华大加赞赏,就邀请他来柯朗数学研究所做博士后。佩雷尔曼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于是就同意了齐格教授的邀请。在纽约大学读博士后期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森林去采蘑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高薪聘请他任教,但都被他谢绝了。
✔️一年后,他回到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工作。 回国之后的佩雷尔曼一直都不愿意写任何学术论文或者申请一些研究项目,而是选择心无旁贷的思考一些数学问题
离开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们聚集的美国,放弃高收入和非常有保障的研究生活,佩雷尔曼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默默地开始了挑战世纪难题的研究工作。这对任何一个数学家来说,应该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吧。
✔️据佩雷尔曼的同事阿夫杰伊说,“他虽然性格有点孤僻,但待人友善。无论对朋友还是同事,他都很友好。
✔️不过,当他得知有人滥用所里的科研经费时表现得非常气愤。他十分鄙视那些在学术上弄虚做假者。”
✅ 30岁,由于他在数学上的成就,欧洲数学会于1996年给他颁发“杰出数学家奖”,但被他拒绝。
✅ 36岁~37岁,2002年和2003年佩雷尔曼在网站上张贴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解决了困扰着人类一百多年的世纪难题,此事震惊整个数学界。
✔️自2002年11月起,佩雷尔曼先后把3页简短的论文贴到互联网上,宣布他解决了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4个月后佩雷尔曼又在网上公布了第二份报告,介绍了证明的更多细节。同时他也通过电子邮件与该领域的少数专家进行交流。
✔️当时《纽约时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他有可能会因为千禧年大奖这个100万美金的奖金,将论文提交给专业期刊。正是这一条消息,不经意间伤害了这个天才数学家,他所写的这些论文只不过是自己证明论证并不是为了100万美金。
✔️后来,佩雷尔曼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府做巡回演讲,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和媒体的跟踪报道。
✔️他似乎并不喜欢与媒体打交道。据说,有记者想给他拍照,被他大声制止;而对像《自然》、《科学》这样声名显赫杂志的采访,他也不屑一顾。
✔️ “我认为我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引起公众的一丝一毫的兴趣。”佩雷尔曼说,“我不愿意说是因为我很看重自己的隐私,或者说我就是想隐瞒我做的任何事情。这里没有顶级机密,我只不过认为公众对我没有兴趣。”他坚持自己不值得如此的关注,并表示对飞来的横财没有丝毫的兴趣。
✔️ “如果有人对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感兴趣,它就在那。”佩雷尔曼说,“我公布了所有的计算。这是我能提供给公众的。”
✅ 38岁, 2004年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推荐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但被他拒绝了。
✅39岁,他辞掉了该所的职位;从此,他就人间蒸发,不知踪迹。
✅ 40岁,2006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上,国际数学联合会(IMU)决定将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授予佩雷尔曼。然而,面对这巨大的荣誉他却选择了拒绝。他也拒领“千禧年数学大奖”。
✔️ 2006年6月,当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波尔爵士跑到圣彼得堡,花了两天的时间劝说佩雷尔曼接受菲尔兹奖后,佩雷尔曼的回复是拒绝。
“奖项对于我来说完全无关紧要,每个人都明白,如果证明是正确的,那么不需要其他的认可。”佩雷尔曼说
三、个人轶事生活
✅ 许多年来,佩雷尔曼买的东西基本没有改变过:一个黑面包,一包通心粉,比菲多克牌和比菲来弗牌酸奶。
水果部那边他几乎都不过去,进口苹果和橙子他似乎买不起。他也不买酒水和其他多余的东西。总之,“只买那些很便宜又好做的简单食品。”
✅2003年,他隐居后,据说他和母亲、妹妹一起住在圣彼得堡市郊的一所小房子里,而且这个犹太人家庭很少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