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eetcode算法刷题的第二十天

1.leetcode 39.组合总和

题目链接

这道题里面的数组里面的数字是可以重复使用的,那可能就会有人想,出现了0怎么办,有这个想法的很好,但是题目要求数组里面的数字最小值为1,这就可以让人放心了。但是有总和的限制,所以间接的也有个数的限制。

因为没有个数的限制,所以可能递归没有层数的限制,但是只要选取的元素总和超过了target,就返回。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vector<int>> result;vector<int> path;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 candidates,int target,int sum,int startIndex){if(sum>target){return;}if(sum==target){result.push_back(path);return;}for(int i=startIndex;i<candidates.size();i++){sum+=candidates[i];path.push_back(candidates[i]);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sum,i);// 不用i+1了,表示可以重复读取当前的数sum-=candidates[i];path.pop_back();}}vector<vector<int>> combinationSum(vector<int>& candidates, int target) {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0,0);return result;}
};

思路总结:这道题有两点不同:组合没有数量要求以及元素可以无限重复选取。

2.leetcode 40.组合总和II

题目链接

这道题和上一道题目的区别:第一,本题的数组中的每个数字在每个组合中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本题数组的元素是有重复的,而上一题是无重复元素的数组。

最后本题和上一道题的要求是一样的,解集不能包含重复的组合。

本题的难点在于区别2中:集合(数组candidates)有重复元素,但还不能有重复的组合

一些同学可能想了:我把所有组合求出来,再用set或者map去重,这么做很容易超时!

所以要在搜索的过程中就去掉重复组合。

很多同学在去重的问题上想不明白,其实很多题解也没有讲清楚,反正代码是能过的,感觉是那么回事,稀里糊涂的先把题目过了。

这个去重为什么很难理解呢,所谓去重,其实就是使用过的元素不能重复选取。 这么一说好像很简单!

都知道组合问题可以抽象为树形结构,那么“使用过”在这个树形结构上是有两个维度的,一个维度是同一树枝上使用过,一个维度是同一树层上使用过。没有理解这两个层面上的“使用过” 是造成大家没有彻底理解去重的根本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要同一树层上使用过,还是同一树枝上使用过呢?

回看一下题目,元素在同一个组合内是可以重复的,怎么重复都没事,但两个组合不能相同。

所以我们要去重的是同一树层上的“使用过”,同一树枝上的都是一个组合里的元素,不用去重

为了理解去重我们来举一个例子,candidates = [1, 1, 2], target = 3,(方便起见candidates已经排序了)

强调一下,树层去重的话,需要对数组排序!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vector<int>> result;vector<int> path;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 candidates,int target,int sum,int startIndex,vector<bool>& used){if(sum==target){result.push_back(path);return;}for(int i=startIndex;i<candidates.size()&&sum+candidates[i]<=target;i++){// used[i - 1] == true,说明同一树枝candidates[i - 1]使用过// used[i - 1] == false,说明同一树层candidates[i - 1]使用过// 要对同一树层使用过的元素进行跳过if(i>0&&candidates[i]==candidates[i-1]&&used[i-1]==false){continue;}sum+=candidates[i];path.push_back(candidates[i]);used[i]=true;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sum,i+1,used);// 和39.组合总和的区别1,这里是i+1,每个数字在每个组合中只能使用一次used[i]=false;sum-=candidates[i];path.pop_back();}}vector<vector<int>> combinationSum2(vector<int>& candidates, int target) {vector<bool> used(candidates.size(),false);// 首先把给candidates排序,让其相同的元素都挨在一起。sort(candidates.begin(),candidates.end());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0,0,used);return result;}
};

补充:这里直接使用startIndex来去重也是可以的,就可以不用used数组。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vector<int>> result;vector<int> path;void backtracking(vector<int>& candidates,int target,int sum,int startIndex){if(sum==target){result.push_back(path);return;}for(int i=startIndex;i<candidates.size()&&sum+candidates[i]<=target;i++){// 要对同一树层使用过的元素进行跳过if(i>startIndex&&candidates[i]==candidates[i-1]){continue;}sum+=candidates[i];path.push_back(candidates[i]);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sum,i+1);// 和39.组合总和的区别1,这里是i+1,每个数字在每个组合中只能使用一次sum-=candidates[i];path.pop_back();}}vector<vector<int>> combinationSum2(vector<int>& candidates, int target) {// 首先把给candidates排序,让其相同的元素都挨在一起。sort(candidates.begin(),candidates.end());backtracking(candidates,target,0,0);return result;}
};

思路总结:关键是去重的逻辑,代码很简单,网上一搜一大把,但几乎没有能把这块代码含义讲明白的,基本都是给出代码,然后说这就是去重了,究竟怎么个去重法也是模棱两可。

3.leetcode 131.分割回文串

题目链接

回文串就是向前和向后读都是相同的字符串。

本题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切割问题,有不同的切割方式,第二,判断回文。

我们来分析一下切割,其实切割问题类似组合问题

例如对于字符串abcdef:

组合问题:选取一个a之后,在bcdef中再去选取第二个,选取b之后在cdef中再选取第三个。

切割问题:切割一个a之后,在bcdef中再去切割第二段,切割b之后在cdef中再切割第三段。

class Solution {
public:vector<vector<string>> result;vector<string> path;// 放已经回文的子串//判断是否为回文串bool isH(const string& s,int start,int end){for(int i=start,j=end;i<j;i++,j--){if(s[i]!=s[j]){return false;}}return true;}void backtracking(const string& s,int startIndex){// 如果起始位置已经大于s的大小,说明已经找到了一组分割方案了if(startIndex>=s.size()){result.push_back(path);return;}for(int i=startIndex;i<s.size();i++){if(isH(s,startIndex,i)){// 是回文子串// 获取[startIndex,i]在s中的子串string str=s.substr(startIndex,i-startIndex+1);path.push_back(str);}else{// 不是回文,跳过continue;}backtracking(s,i+1);// 寻找i+1为起始位置的子串path.pop_back();// 回溯过程,弹出本次已经添加的子串}}vector<vector<string>> partition(string s) {backtracking(s,0);return result;}
};

思路总结:

这道题目在leetcode上是中等,但可以说是hard的题目了,但是代码其实就是按照模板的样子来的。

那么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

我列出如下几个难点:

  • 切割问题可以抽象为组合问题
  • 如何模拟那些切割线
  • 切割问题中递归如何终止
  • 在递归循环中如何截取子串
  • 如何判断回文

我们平时在做难题的时候,总结出来难究竟难在哪里也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

一些同学可能遇到题目比较难,但是不知道题目难在哪里,反正就是很难。其实这样还是思维不够清晰,这种总结的能力需要多接触多锻炼。

本题我相信很多同学主要卡在了第一个难点上:就是不知道如何切割,甚至知道要用回溯法,也不知道如何用。也就是没有体会到按照求组合问题的套路就可以解决切割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算是重大突破了。接下来就可以对着模板照葫芦画瓢。

但接下来如何模拟切割线,如何终止,如何截取子串,其实都不好想,最后判断回文算是最简单的了

关于模拟切割线,其实就是index是上一层已经确定了的分割线,i是这一层试图寻找的新分割线

除了这些难点,本题还有细节,例如:切割过的地方不能重复切割所以递归函数需要传入i + 1

所以本题应该是一道hard题目了。

http://www.xdnf.cn/news/1382059.html

相关文章:

  • 鸿蒙OS与Rust整合开发流程
  • 面试tips--JVM(3)--类加载过程
  • 动态加载和异步调用tasklet/workqueue day63 ay64
  • 中国剩余定理(以及扩展..)
  • .Net Core Web 架构(管道机制)的底层实现
  • [光学原理与应用-321]:皮秒深紫外激光器产品不同阶段使用的工具软件、对应的输出文件
  • 【黑客技术零基础入门】2025最新黑客工具软件大全,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篇就够了!
  • JAVA全栈Redis篇————List常用命令讲解
  • 【架构师干货】软件工程
  • Linux学习-TCP并发服务器构建(epoll)
  • Cesium 入门教程(十一):Camera相机功能展示
  • Burp系列【密码暴力破解+令牌token破解】
  • 深度学习篇---VGGNet网络结构
  • DeepInteraction++基于多模态交互的自动驾驶感知与规划框架
  • 【iOS】Masnory自动布局的简单学习
  • Linux(二) | 文件基本属性与链接扩展
  • Spring Security 深度学习(二): 自定义认证机制与用户管理
  • npm install --global @dcloudio/uni-cli 时安装失败
  • 一天认识一个神经网络之--CNN卷积神经网络
  • QT之双缓冲 (QMutex/QWaitCondition)——读写分离
  • LINUX ---网络编程(三)
  • 如何通过docker进行本地部署?
  • 机器学习回顾(二)——KNN算法
  • Day16_【机器学习概述】
  • 设计模式: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 【数据结构与算法】LeetCode 20.有效的括号
  • Vue 组件循环 简单应用及使用要点
  • 微服务保护和分布式事务-01.雪崩问题-原因分析
  • 步进电机、直流电机常见问题
  • APP手游使用游戏盾SDK为何能有效抵御各类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