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集成算法学习笔记

一、集成算法简介

1. 核心思想

类比“多个专家综合判断优于单个专家”,通过构建并结合多个个体学习器,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降低过拟合风险、提高预测准确性),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

2. 个体学习器与结合模块

        个体学习器:多个基础模型(如决策树、KNN、SVM等),是集成算法的核心组成单元。

        结合模块:将所有个体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汇总,输出最终结论,常见结合策略包括3类:

        简单平均法:对回归任务,直接取所有个体学习器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输出。

        加权平均法:对回归任务,给不同个体学习器分配不同权重(通常精度高的权重更大),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结果(公式:H(x) = \sum_{i=1}^{n} \omega_i h_i(x),其中\omega_i为第i个学习器的权重,且\omega_i \geq 0、\sum_{i=1}^{n} \omega_i = 1)。

    投票法:对分类任务,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统计所有个体学习器的预测类别,得票最多的类别为最终结果。

        若多数个体学习器预测正确,集成结果会提升性能(如测试例1中集成正确,单个学习器有错误);

        若个体学习器错误趋势一致,集成可能不起作用(如测试例2)或起负作用(如测试例3)。

二、集成算法分类(按个体学习器生成方式)

根据个体学习器间的依赖关系,分为3类核心算法:

        并行化方法(Bagging):个体学习器无强依赖,可同时生成,代表为随机森林。

        序列化方法(Boosting):个体学习器有强依赖,需串行生成(后一个学习器依赖前一个的结果),代表为AdaBoost。

        堆叠方法(Stacking):聚合多种类型分类器/回归器,分阶段训练,综合多模型结果。

三、Bagging算法与随机森林

1. Bagging算法

        全称:Bootstrap Aggregation(自助聚合)。

        核心逻辑:

    1.    并行训练:通过“有放回采样(Bootstrap)”从原始训练集中生成多个不同的子数据集,每个子数据集对应训练一个个体学习器(如决策树)。

    2.    结果结合:分类任务用简单投票法,回归任务用简单平均法,汇总所有个体学习器结果。

2. 随机森林(Bagging的典型代表)

        定义:以“决策树”为个体学习器的Bagging算法,核心在于“双重随机性”。

        随机1:数据采样随机:通过有放回采样生成不同子数据集,训练不同决策树。

        随机2:特征选择随机:每个决策树在划分节点时,仅从所有特征中随机选择部分特征,再从中选最优切分特征。

        优势:

    1.    能处理高维度数据(特征多),无需手动做特征选择。

    2.    训练后可输出特征重要性,辅助分析。

    3.    个体学习器可并行训练,速度快。

    4.    支持可视化(如决策树结构),便于理解模型逻辑。

3. 随机森林代码实现(Python sklearn)

(1)核心类

        RandomForestClassifier():用于分类任务的随机森林模型。

        RandomForestRegressor():用于回归任务的随机森林模型。

(2)关键参数
参数 含义与取值 
n_estimators 个体学习器(决策树)的数量,默认100,通常需根据数据调整(数量过少易欠拟合,过多增加计算成本)。 
oob_score 是否用“袋外样本(Out of Bag,未被采样到的样本)”评估模型,默认False;设为True时,等同于简易交叉验证,无需额外划分验证集。 
bootstrap 是否采用有放回采样,默认True(Bagging的核心特性,保证子数据集多样性)。 
max_samples 每个决策树训练时使用的最大样本量,默认None(即使用全部子数据集样本)。 

4. 课堂练习:葡萄酒分类

基于sklearn.datasets.load_wine数据集(含13个特征,如酒精含量、苹果酸、灰分等,目标是将葡萄酒分为3类),用RandomForestClassifier()实现分类,步骤包括数据加载、划分训练/测试集、模型训练、精度评估。

四、Boosting算法与AdaBoost

1. Boosting核心思想

从“弱学习器”(精度略高于随机猜测的模型)开始,通过动态调整样本权重和学习器权重,逐步加强模型能力,最终将多个弱学习器串联成“强学习器”。核心特点是个体学习器串行生成(后一个学习器依赖前一个的结果)。

2. AdaBoost(Boosting的典型代表)

(1)核心逻辑

    1.    初始化样本权重:首次训练时,所有样本分配相同的权重(如总样本数为N,每个样本权重为1/N)。

    2.    训练弱学习器并调整样本权重:

        用当前权重的样本集训练一个弱学习器(如简单决策树)。

        计算该学习器的分类误差率,对分类错误的样本提高权重(下次训练更关注这些难分样本),对分类正确的样本降低权重。

    3.    迭代训练多个弱学习器:重复步骤2,生成多个弱学习器。

    4.    组合弱学习器为强学习器:

        给误差率低的弱学习器分配更大权重(其预测结果更可信),给误差率高的分配更小权重。

        最终预测时,加权汇总所有弱学习器的结果(分类任务为加权投票,回归任务为加权平均)。

(2)核心优势

通过“关注难分样本+加权组合学习器”,能有效提升弱学习器的整体性能,泛化能力强,对简单数据集效果显著。

五、Stacking算法

1. 核心思想

“暴力聚合多种模型”,不限制个体学习器类型(可同时使用KNN、SVM、随机森林、逻辑回归等),分两个阶段训练:

    1.    第一阶段(基础模型训练):用原始训练集训练所有选定的基础模型,得到每个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预测结果。

    2.    第二阶段(元模型训练):将第一阶段的预测结果作为“新特征”,训练一个“元模型”(如逻辑回归、简单决策树),最终由元模型输出集成结果。

2. 特点

        灵活性高:可融合多种类型模型的优势,适合复杂数据集。

        计算成本高:需训练多类基础模型和元模型,步骤较繁琐。

http://www.xdnf.cn/news/1347139.html

相关文章:

  • C++ OpenGL中几个常见库及其区别
  • Python实现从Parquet文件生成Redshift表并存储SQL语句
  • Eigen 中Sparse 模块的简单介绍和实战使用示例
  • (纯新手教学)计算机视觉(opencv)实战八——四种边缘检测详解:Sobel、Scharr、Laplacian、Canny
  • Day11 数据统计 图形报表
  • RKLLM 模型转换从0开始
  • vagrant怎么在宿主机操作虚拟机里面的系统管理和软件安装
  • 2025软件供应链安全技术路线未来趋势预测
  • vim的使用
  •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
  • 为什么访问HTTPS站点时,会发生SSL证书错误
  • Trie 树(字典树)
  • 8月22号打卡
  • FFmpeg及 RTSP、RTMP
  • GitGithub相关(自用,持续更新update 8/23)
  • 文件下载和文件上传漏洞
  • LeetCode第1695题 - 删除子数组的最大得分
  • CSS自定义属性(CSS变量)
  • Jenkins发布spring项目踩坑——nohup java -jar发布后显示成功,但实际jps查询并未运行
  • kubernetes中pod的管理及优化
  • Python打卡Day49 CBAM注意力
  • Apache Ozone 2.0.0集群部署
  • 微信原生下载互联网oss资源保存到本地
  • CCleaner v1.2.3.4 中文解锁注册版,系统优化,隐私保护,极速清理
  • Unreal Engine Class System
  • 图数据库(neo4j)基础: 分类/标签 节点 关系 属性
  • 蓝牙部分解析和代码建构
  • set_disable_timing应用举例
  • OpenCV 图像边缘检测
  • 从“配置化思维”到“前端效率革命”:xiangjsoncraft 如何用 JSON 简化页面开发?